字词 | 南瓜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南瓜子 【概况】: 异名 金瓜米(《陆川本草》),窝瓜子(《全国中草药汇编》),南瓜仁(《科学的民间药草》),白瓜子(《东北药物志》)。 基源 为葫芦科南瓜属植物南瓜的种子。 原植物 南瓜Cucurbita moschata(Duch.ex Lam.)Duch.ex Poiret,又名倭瓜、饭瓜(《中国植物志》),北瓜、金冬瓜(广州)。 余项参见“南瓜”条。 。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瓤膜取种子,晒干。 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鉴别 种子扁椭圆形,一端略尖,边缘稍有棱,长1.2~2cm,宽0.7~1.2cm,外表面黄白色,有毛茸,边缘较多。种皮较厚,种脐位于尖的一端,除去种皮,可见绿色菲薄的胚乳,内有2枚黄色肥厚的子叶,子叶内含脂肪油,胚根小。 气香,味微甘。以干燥、粒饱满、外壳黄白色者为佳。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化学】: 含南瓜子氨酸(Cucurbitine)约0.15%,△7-燕麦甾醇(△7-Avenasterol)。 苦味成分是葫芦素B,脂肪油、蛋白质及维生素B1、B2、C,还含胡萝素及脲素酶,脂肪油中的主要成分为亚麻油酸、油酸、硬脂酸等甘油酯。叶含叶绿素[1]。 19种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占74%,维生素原A[2]。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16 [2] CA 1992;116∶104745b。 【药理】: ❶ 驱虫作用 猫用南瓜子浓缩制剂100~300mg/kgig1次,对绦虫、弓蛔虫等有明显驱虫作用[1]。 40%南瓜子粉煮液和30%瓜子提取物在体外对牛肉绦虫或猪肉绦虫的中段及后段都有麻痹作用,使之变薄变宽,节片中部凹陷(中段节片尤其明显),而对其头及未成熟节片则无此作用[2]。 南瓜子氨酸1~5g/只,对犬水泡绦虫、豆状绦虫和曼氏绦虫均有良好的驱虫作用[6]。 毒性po4g,对肝、肾、肺等可产生暂时性病理损害,使肝内糖元减少和脂肪增加[3]。 南瓜子氨酸使肝细胞呈轻度萎缩,肝内有少量脂肪浸润,停药后则迅速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558 [2] 中华医学杂志 1956;42(2)∶138 [3] 药学学报 1959;7(8)∶300 [4] 中华医学杂志 1960;46(2)∶92 [5] 药学学报 1962;9(6)∶327 [6] 中国 药理学报1980;1(2)∶124。【药性】: 性味 甘,温。 ❶ 《陆川本草》:“甘,平。” 归经 上海中医学院《中药学》:“胃、大肠经。” 功效 驱虫,消肿。 主治 绦虫,蛔虫,血吸虫病,产后手足浮肿,百日咳,痔疮。 ❶ 《现代实用中药》:“驱除绦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0~120g。 外用: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 《纲目拾遗》:“多食壅气滞膈。”。【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闽东本草》:“治蛔虫病:南瓜子30~60g。研后加开水,蜂蜜或糖成糊状,空心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