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半夏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半夏曲 【名称出处】:《韩氏医通》 【概况】: 基源 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的块茎加面粉、姜汁等制成的曲剂。 原植物 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 历史 本品始载于《韩氏医通》,书中云:“痰分之病,半夏为主。脾王湿,每恶湿。 湿生痰而寒又生湿,故半夏之辛,燥湿也。然必造而为曲,以生姜自然汁、生白矾汤等份共和造曲,楮叶包裹,风干,然后入药。 ” 余项参见“半夏”条。。 【生药】: 鉴别 本品呈长方形块状,长约3.5cm,宽约2cm,厚约1cm,质硬,色白,上面印有品名,底面平滑。 加工炮制 ❶ 取生半夏、法半夏各半,研成粉末。每500g用生姜250g洗净捣碎绞汁,同面粉125g,和温开水调和成稀糊,倒入半夏粉内揉搓成团,发酵后,以木制模型压成小块,晾干。 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 【药性】: 性味 苦、辛,平。 《饮片新参》:“苦、辛,平。” 功效 化痰止咳,消食化滞。 主治 咳嗽,痰多,呕恶,食积,泄泻。 ❶ 《饮片新参》:“化痰止咳,消食积,治泄泻。”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纱布包煎),6~9g。 使用注意 《饮片新参》:“内热烦渴者慎服。”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 ❶ 配旋覆花,治咳嗽气逆,痰吐清稀,或不易咳出,支饮,胸闷短气,咳嗽倚息不能平卧。 ❷ 配枇杷叶,治咳嗽日久,痰吐稀薄。 ❽ 配蔻仁,治胃气上逆,干呕不止。 方选和验方 ❶ 蠲饮六神汤(《女科撮要》)治产后痰迷神昏,谵语如狂,恶露仍通,甚至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半夏曲15g,橘红9g,茯神9g,胆星6g,旋覆花9g,石菖蒲6g。 水煎服。 ❸ 白术汤(《拔萃》)治脾中虚损及吐痰者:半夏曲15g,白术、木香、甘草各3g,茯苓6g,槟榔2.5g。为细末,每服3g,生姜汤调下,食前服。 上为细末,用生姜汁同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加至30丸,不拘时用粥饮送下。 ❺ 敌痰丸(《奇效良方》)治反胃呕噎:半夏曲(炒)、枯矾各30g,皂角(火炙,刮去皮弦子)60g,黑牵牛(取头末)90g。上为细末,用萝卜煮熟捣烂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食远用生姜汤送下。 ❻ 麦门冬散(《普济本事方》)治小儿呕吐,脉数有热:麦门冬9g,半夏曲(炙)9g,人参9g,茯苓9g,甘草9g(炙),为细末,每服6g,水200ml,姜3片,煎5分,去滓温,日2~3服。 为末,入巴豆霜令匀,醋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30丸,姜汤送下。 为末,每服1.5~3g,水煎,食前温服。 。【医药家论述】: 韩懋《韩氏医通》:“痰分之病,半夏为主。脾主湿,每恶湿。湿生痰而寒又生湿,故半夏之辛,燥湿也。然必造而为曲,以生姜自然汁、生白矾汤等份共和造曲,楮叶包裹,风干,然后入药。 风痰以猪牙皂角煮汁去渣,炼膏如饧,入姜汁。 火痰黑色,老痰如胶,以竹沥或荆沥入姜汁。湿痰白色寒痰清,以老姜煎浓汤,加煅白矾三分之一,如半夏三两,煅矾一两,俱造曲如前法,予又以霞天膏加白芥子三分之二,姜汁、矾汤、竹沥造曲,治痰积沉痼者,自能使腐败随大小便出,或散而为疮,此半夏之妙也。古方二陈汤以此为君,世医因辛,反减至少许,而茯苓渗湿,陈皮行气,甘草醒脾,皆臣佐使而反多其铢两,盖不造曲之过。观法制半夏以姜、矾制辛,即能大嚼是也。 佐以南星,治风痰。 以姜汁、酒浸炒芩、连,及瓜蒌实、香油拌曲略炒之类,治火痰。 以麸炒枳壳、枳实,姜汁浸蒸大黄、海粉之类,治老痰。以苍术、白术、俱米泔姜汁浸炒,甚至干姜、乌头,皆治湿痰,而常有脾泄者,以肉豆蔻配半夏曲,加神曲、麦芽作丸,尤有奇效。 厚养之人,酒后多此而苦痰为病者,十常八九也。方书谓天下无逆流之水,人身有倒上之痰,气乱血余,化而为痰。 故治痰以行气杀血为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