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 第三产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 第三产业

(四) 第三产业

1978年之前,西青区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进入改革开放年代以后,借助城郊结合部和以外环线黄金开发带为依托的广阔发展空间,通过实施“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全面启动、重点突破”的第三产业发展方针,呈现迅猛发展的强劲势头。
❶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兴办起房地产开发公司16家,总开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以上。
❷建设各类市场34座,其中王顶堤、杨柳青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和杨柳青批发商城已成为天津市重要农副产品和日用工业品集散地,王顶堤红旗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年成交额突破10亿元,成为全国十大专业批发市场之一。
❸开发旅游资源,吸引国内外游人。
❹集中资金、加大投入,保证第三产业开发所需资金,推动第三产业收入增长幅度连续三年保持在30%以上。1995年全区实现第三产业营业收入27.4亿元,增加值6.6亿元。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占20.74%,居三次产业的第二位。

☚ (三) 乡镇企业   (五) 对外开放 ☛

(四) 第三产业

(四) 第三产业

全区拥有第三产业企业9 398个,从业人员4.7万人。其中运输业产值52 467万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3.49%; 农村批发零售 、贸易、餐饮业50 413万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3.36%; 固定资产原值累计7.2亿元。同时,房地产、信息、居民服务等新兴行业有了良好起步,商品流通日益活跃。从1978年开始全区投资5 000多万元,兴建各类市场20个,形成了以综合、蔬菜、服装专业市场为骨干,以咸水沽、小站、葛沽三镇集贸市场为补充的新格局。何庄子蔬菜批发交易市场是全国十大蔬菜批发市场之一。1995年成交额达3.5亿元。1995年全区集贸市场成交额达10亿元,比1982年增长110倍。在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例,由1982年的5.9%提高到1995年的80%。对搞活商品流通,方便群众生活,繁荣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三) 乡镇企业   四、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 ☛

(四) 第三产业

(四) 第三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蓟县充分发挥国有商业的流通主渠道作用,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打破了独家经营的局面,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行业并存竞争发展的局面。199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69 419万元,比1949年增长76倍,比1978年增长6倍。国有商业总购进171 916万元,总销售177 060万元,比1978年增长33.57倍和15.5倍。农村生产资料销售额25 533万元,比1949年和1978年分别增长350倍和6.9倍。出口产品交货值9.2亿元。
集市贸易和餐饮业活跃。1995年全县有由市工商局注册发证的集贸市场31个,并建成一批蔬菜、果品、水产、拆车等专业市场,集市贸易成交额达6.7亿元,比1949年增长74倍,比1978年增长6倍。1995年从业人员19 739人,年产值近3亿元,比1990年增长4倍,其中批零贸易1.9亿元,比1990年增长3.6倍。餐饮业1.1亿元,比1990年增长5.5倍。
客货运输业快速发展。蓟县有大批农户从事运输业,特别是1991年以来,以砂石料运输为主的运输业是在全县农村五大行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到1995年全县有从事客货运输的运输企业26个,农村从事运输的专业户1 700多个,年创产值3.6亿元,比1980年增长40倍,其中乡镇运输业产值1 741万元,村办运输业产值684万元,村以下办运输业产值33 889万元。从业人员1.8万人,占农村总劳力的5.9%。
旅游经济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蓟县旅游业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发展迅速,到1995年形成了以盘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龙头的长城、县城、九山顶、九龙山、八仙山六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58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 000万元。

☚ (三) 第二产业   四、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 ☛

(四) 第三产业

(四) 第三产业

塘沽区渔农业乡镇在抓好第一、二产业的同时,为了加速经济发展,努力开拓仓储、交通运输、商业和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塘沽区充分利用地处滨海区中心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和保税区及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优势,选择方便地段大力发展仓储业。至1995年底全区已建立乡镇仓储企业43家,仓储用地面积393.68万平方米,建有库房49栋,总仓储能力达1 410.9万吨,1995年创收6 866万元,实现利润884万元。1995年底,全区渔农村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商业等已发展到2 840家。在渔农村总产值中,交通运输(含仓储业) 年收入为43 697万元,占25.7%; 商业4 091万元,占2.4%; 餐饮收入1 461万元,占0.86%。第三产业产值占渔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上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渔农村商品流通日益兴盛。1995年,全区渔农村出售农副产品收入达2.2601亿元,人均年收入2 628元,全区陆续涌现了一批养虾、养鱼、养猪、养鸡专业户。为便于菜农交售,许多村、镇建立了收购、批发站。城区各主要街道乡镇均开辟了农贸市场。塘沽区的水产品、蔬菜还远销各地,促进了商品流通、繁荣了市场经济。

☚ (三) 乡镇企业   四、社会发展和渔农民生活 ☛

(四) 第三产业

(四) 第三产业

随着农渔业、乡镇企业的稳步发展,农渔村第三产业也正在加快发展步伐,开发领域一步步拓宽。据统计,1995年,农渔村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占农渔业总劳力的18%。随着市场不断扩大,流通渠道也不断扩展,汉沽区已建立起了蔬菜、水果、水产品三大批发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由集体和个体兴办的商业、餐饮、服务网点星罗棋布,遍及全区所有的乡村。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网络不断健全,为农产品的流通提供了条件,为群众生活提供了方便,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 (三) 乡镇企业   四、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 ☛

(四) 第三产业

(四) 第三产业

建区初期,大港区农村第三产业仅限于社队办运输及有限的劳务和服务性行业,范围较窄。1980年全区农副业产值仅501万元,从业人员1 852人,占劳力总数的4.3%。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乡村工业的飞速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开始崛起,90年代以来发展势头迅猛,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繁荣了农村经济。1995年,全区乡镇第三产业发展到2 032家,总产值达30 183万元,从业人员6 797人,占全区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6.3%,比1980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经营范围从批发零售贸易,到交通运输以及餐饮服务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1980年前农产品流通主要以粮食为主,其他农副产品几乎是空白。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副产品流通市场的发展比较快。1995年全区有大型综合集贸市场1个,乡镇集贸市场6个,村级集贸市场40多个。1995年农副产品成交量3.699万吨,成交额19 996万元,比1980年增长4.3倍。

☚ (三) 乡镇企业   (五) 外向型经济 ☛
0001158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