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 第三产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四) 第三产业 (四) 第三产业1978年之前,西青区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进入改革开放年代以后,借助城郊结合部和以外环线黄金开发带为依托的广阔发展空间,通过实施“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全面启动、重点突破”的第三产业发展方针,呈现迅猛发展的强劲势头。 ☚ (三) 乡镇企业 (五) 对外开放 ☛ (四) 第三产业 (四) 第三产业全区拥有第三产业企业9 398个,从业人员4.7万人。其中运输业产值52 467万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3.49%; 农村批发零售 、贸易、餐饮业50 413万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3.36%; 固定资产原值累计7.2亿元。同时,房地产、信息、居民服务等新兴行业有了良好起步,商品流通日益活跃。从1978年开始全区投资5 000多万元,兴建各类市场20个,形成了以综合、蔬菜、服装专业市场为骨干,以咸水沽、小站、葛沽三镇集贸市场为补充的新格局。何庄子蔬菜批发交易市场是全国十大蔬菜批发市场之一。1995年成交额达3.5亿元。1995年全区集贸市场成交额达10亿元,比1982年增长110倍。在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例,由1982年的5.9%提高到1995年的80%。对搞活商品流通,方便群众生活,繁荣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三) 乡镇企业 四、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 ☛ (四) 第三产业 (四) 第三产业改革开放以来,蓟县充分发挥国有商业的流通主渠道作用,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打破了独家经营的局面,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行业并存竞争发展的局面。199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69 419万元,比1949年增长76倍,比1978年增长6倍。国有商业总购进171 916万元,总销售177 060万元,比1978年增长33.57倍和15.5倍。农村生产资料销售额25 533万元,比1949年和1978年分别增长350倍和6.9倍。出口产品交货值9.2亿元。 ☚ (三) 第二产业 四、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 ☛ (四) 第三产业 (四) 第三产业塘沽区渔农业乡镇在抓好第一、二产业的同时,为了加速经济发展,努力开拓仓储、交通运输、商业和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塘沽区充分利用地处滨海区中心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和保税区及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优势,选择方便地段大力发展仓储业。至1995年底全区已建立乡镇仓储企业43家,仓储用地面积393.68万平方米,建有库房49栋,总仓储能力达1 410.9万吨,1995年创收6 866万元,实现利润884万元。1995年底,全区渔农村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商业等已发展到2 840家。在渔农村总产值中,交通运输(含仓储业) 年收入为43 697万元,占25.7%; 商业4 091万元,占2.4%; 餐饮收入1 461万元,占0.86%。第三产业产值占渔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上升。 ☚ (三) 乡镇企业 四、社会发展和渔农民生活 ☛ (四) 第三产业 (四) 第三产业随着农渔业、乡镇企业的稳步发展,农渔村第三产业也正在加快发展步伐,开发领域一步步拓宽。据统计,1995年,农渔村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占农渔业总劳力的18%。随着市场不断扩大,流通渠道也不断扩展,汉沽区已建立起了蔬菜、水果、水产品三大批发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由集体和个体兴办的商业、餐饮、服务网点星罗棋布,遍及全区所有的乡村。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网络不断健全,为农产品的流通提供了条件,为群众生活提供了方便,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 (三) 乡镇企业 四、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 ☛ (四) 第三产业 (四) 第三产业建区初期,大港区农村第三产业仅限于社队办运输及有限的劳务和服务性行业,范围较窄。1980年全区农副业产值仅501万元,从业人员1 852人,占劳力总数的4.3%。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乡村工业的飞速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开始崛起,90年代以来发展势头迅猛,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繁荣了农村经济。1995年,全区乡镇第三产业发展到2 032家,总产值达30 183万元,从业人员6 797人,占全区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6.3%,比1980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经营范围从批发零售贸易,到交通运输以及餐饮服务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1980年前农产品流通主要以粮食为主,其他农副产品几乎是空白。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副产品流通市场的发展比较快。1995年全区有大型综合集贸市场1个,乡镇集贸市场6个,村级集贸市场40多个。1995年农副产品成交量3.699万吨,成交额19 996万元,比1980年增长4.3倍。 ☚ (三) 乡镇企业 (五) 外向型经济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