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科学饲养
改革开放前,江苏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生产,走的是“一把草、一把糠、一瓢水”的粗放饲喂方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畜牧业走上了依靠科技稳步发展的新路子。从畜种改良、配合饲料生产、畜禽疫病防治、科学饲养四大环节入手,畜禽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
80年代中期,全省的生猪生产逐步推行较为科学的“四改一添加”饲喂方式,即改单一料为科学配合料,改吊架子育肥为直线育肥,改原粥料(熟料)为干湿料(生料),改地方猪为杂交猪。80年代后期又调整为“一良三法”,即猪种改用良种杂交猪,饲料改用全价配合料,饲养采取直线饲养法,改稀粥料为干湿料。近年来,逐步推行 “一、二、三”养猪法,即一个月断奶,二个月生长(长骨架),三个月育肥出栏。这些饲料调(配)制与饲养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和饲料报酬率,降低了饲养成本,促进了畜禽科学饲养水平与经济效益的提高。
“七五”期末,全省生猪出栏率由1978年的69%提高到115%,增长46个百分点。每头生产母猪年提供商品猪由1978年的6.63头提高到19.63头,增加13头,年生产猪肉由1978年的348公斤,增加到1 388公斤,以上指数均列全国之首。家禽生产推广国外引进的良种禽,至1990年,良种禽率提高到40%,每只栏存禽年提供鲜蛋已由1978年的3.46公斤提高到5. 17公斤,肉鸡生产水平也普遍提高。
进入90年代,全省大力组织推广良种畜禽、人工授精、配合饲料、仔乳猪全价饲料、科学管理、饲料青贮、秸秆氨化、肉牛育肥、疫病防治等新技术,使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1995年,全省杂交改良猪已占90%以上,良种蛋鸡、肉鸡比重超过45%。商品猪育肥从八九个月缩短到四五个月,出栏率达139%,5年提高24个百分点。推广的仔乳猪全价饲料,大大提高了仔猪生产水平,缩短了哺乳期,仔猪2月龄由过去的10公斤左右提高到20公斤。商品蛋鸡年产蛋12~14公斤,料蛋比2. 7~3. 0∶1,肉鸡8月龄普遍达2.3公斤,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羊出栏率达到160%以上,在全国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