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立和完善支农工业体系
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只有一些制造简单农具的小型手工作坊。50年代,驻疆部队指战员节衣缩食,筹集资金建成了自治区农机具修造厂。60年代,又相继建成了十月拖拉机厂、联合收割机厂等大中型农机制造厂,形成了全疆范围的农机修造网,试制、生产出多种型号的农机具,有力地支援了农牧业生产。1978年以后,新疆进一步加大了对支农工业的投资力度,除农机修造业外,化肥、农用塑料、柴油、建材、饲料工业等支农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支农工业生产体系。据统计,1978年到1995年全区共生产各种型号拖拉机21.44万台,机引农具9.04万件,联合收割机1.49万台,化肥(折纯量) 34.6万吨,塑料薄膜13.3万吨,配、混合饲料64.5万余吨,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已大部自给或基本自给,有些产品还支援兄弟省区,有力地促进了“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