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寒害和冻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寒害和冻害

(四)寒害和冻害

作物的各个生育阶段对温度均有一定的要求,当气温下降到低于作物要求的某一临界值时,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就会受影响,重者则造成植株的死亡。低温对作物的危害分为冷害和冻害两种。福建习惯称水稻低温害为“寒害”,包括春寒、五月寒(梅雨寒)、秋寒(寒露风)3种。冻害有霜冻、结冰、积雪和雾凇四种致灾类型。
1.春寒。春寒通常指早春的低温寒害。进入育秧中后期所遇低温称“倒春寒”。春季天气开始转暖,气温逐渐回升,由于冷空气活动仍较活跃,使回暖后的气温又急剧下降,当气温降到10—12℃以下(视品种耐寒特性而定)且连续3天以上并伴有阴雨天气时,不利早稻播种或引起烂种烂秧。
2.五月寒。五月寒是指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早稻孕穗期间,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降到20℃以下,使水稻花器发育不良、花粉败育,在未抽穗之前就已经丧失了生育能力,导致空壳率增加,最终影响水稻产量的一种灾害。
3.秋寒。秋寒对晚稻危害很大。它是发生在晚稻抽穗扬花期的一种低温过程,影响晚稻正常齐穗,使晚稻的空壳率大量增加,降低千粒重,导致减产。
秋寒的危害遍及全省,但北部重于南部。在近年的农业气候分析中,选定平均气温22℃为秋寒指标,即晚稻在抽穗扬花期遇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2℃的天气,则受害。秋寒出现最早的是鹫峰山区,屏南在8月上旬,晚稻不耐寒品种就可受到秋寒危害;武夷山区的浦城、邵武、建阳、宁化等地为9月上、中旬;福州以南、戴云山博平岭以东地区为10月上、中旬;其他地区在9月下旬前后。其地域规律是北早南迟,内陆早、沿海迟。
4.霜冻。霜冻是在生长季节里因植株体温降低到0℃附近,造成农作物受冻的一种灾害。在生理机制上,是植物的细胞内与细胞间隙中的水分结冰,致使细胞脱水同时发生机械损伤,造成萎缩或死亡。
霜冻出现的时期南部短,北部长。鹫峰山东侧的寿宁至屏南、崇安—浦城—松溪以北、明溪—宁化一带以及德化附近,初霜一般平均可在11月20日以前出现,以寿宁最早(11月11日);北自长乐、南至东山的沿海一带要到翌年1月10日以后才出现。
鹫峰山东侧的寿宁至屏南一带,终霜要到3月11日以后才结束,寿宁要迟到3月19日;福鼎—福安—古田—政和—松溪—崇安—邵武—泰宁—明溪、宁化—长汀的以北、以西以及九仙山附近,终霜在3月1日—3月11日之间结束;沿海自平潭—诏安,终霜在1月20日以前就可结束。
5.冰雹。冰雹是一种固体降水。冰雹的危害与其他灾害相比毕竟是局部现象,但具有毁灭性。它的生成和发展是动力、热力、水汽、地形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福建为少雹省份之一。根据30年资料统计分析结果,2—5月是全年多雹月份,占全年冰雹总次数的71%,其中3—4月份占50%左右。其次为7—8月,占22%。
多雹区分布在鹫峰山区的寿宁—屏南一线,沙溪的永安—沙县一带,武夷山区的七仙山到建阳等地以及九仙山、德化等附近地区。

☚ (三)台风、大风   (五) 1949—1995年气象灾害 ☛
0000816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