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实施“粮食工程”和“果茶工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实施“粮食工程”和“果茶工程”

(四)实施“粮食工程”和“果茶工程”

(1)“粮食工程”建设。1989年福建省制订《福建省粮食工程规划(1990—1995)》,提出到1995年粮食总产达1 000万吨的奋斗目标。确立8个开发项目(即:再生稻,良种推广,冬季粮食开发,旱地粮食开发,吨粮田建设,低产田工程改造,围垦垦荒及水利建设)。采取了加强领导等五大措施。经6年的努力,在播种面积减少3万公顷情况下,粮食总产达919.93万吨,比1989年增加35.36万吨,增长4%;平均亩产为304公斤,增长0.56%。
(2)“果茶工程”建设。1988年提出建设“果茶工程”,内容:水果面积2000年达到67万公顷,年均增加3.25万公顷,总产达到200万吨;茶叶面积增加1万公顷,总产量达到10万吨。重点建设3条果树带,10类水果,47个基地;建设七大茶叶基地县。经过8年工程建设,全省水果从1987年的22.78万公顷发展到1995年的52.23万公顷.新植30.45万公顷,平均每年新增果园3.8万公顷。果品产量达到239.2万吨,平均每年增加24.19万吨。水果面积和产量分别比1987年增长1.32倍和4.24倍,比1978年增长6.53倍和22.45倍,成为福建水果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1995年茶园面积从1987年的12.25万公顷,发展到13.25万公顷,扩大新茶园1万公顷。茶叶产量达到9.45万吨,新增产量5.03万吨,面积和产量分别增长8.16%和1.13倍,比1978年分别增长40.04%和3.66倍。1995年果茶产值分别达到40亿元和7.56亿元(按90年不变价计),果茶产值占全省种植业总产值157亿元的29.7%。
“果茶工程”,围绕“资源、科技和市场”进行开发,发展“3条水果带”(龙眼带、荔枝带、香蕉带)和10个具有福建优势的果类。在闽东、闽南和闽北建立三大片名优茶商品生产基地,形成区域化、商品化、专业化开发果茶新格局。各地涌现出一批种果茶超666公顷、1.33万公顷,产量超5万吨、10万吨,产值超1 000万元、3 000万元的大县(市)。出现一批开发具有一定规模和区域特色的产品批发市场或商品集中产地:如永春、长泰的芦柑批发市场,漳州芗城的天宝香蕉市场,平和的蜜柚市场,闽清的橄榄市场,漳浦、诏安的荔枝市场,莆田的枇杷市场、龙眼干市场等等。闽东、闽北、闽中三大集中茶区中有天山绿茶、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为代表的各类名优茶生产基地和拳头产品批发市场。漳州、永春芦柑,天宝香蕉,官溪蜜柚,华安坪山、文旦柚,龙海、诏安荔枝,漳浦改良橙,同安、泉州、莆田的龙眼和枇杷,古田油棕,永泰李果,闽侯、闽清橄榄等佳果,以及闽南、闽北的乌龙茶,闽中、闽东的茉莉花茶等各类名优茶畅销国内外,成为当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支柱产业。

☚ (三)现代科技推广应用   (五)兴办现代加工业 ☛
0000838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