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大发展阶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四)大发展阶段 (四)大发展阶段(1979年以后) 这一阶段,全省加快了电力工业和农村电气化的发展步伐。新建了石门水电厂, 安康水电厂, 扩建了渭河电厂、秦岭电厂、韩城电厂、延安电厂。到1997年底, 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70万千瓦, 比1978年增长2.67倍。进入90年代以来, 全省实施了扶贫攻坚计划和电力扶贫共富工程, 集中力量解决陕南、陕北山区农村的通电问题。到1996年底, 全省通电的行政村占到行政村总数的89.2%。1997年, 全省农村用电量达到50.47亿千瓦时, 比1978年又增长了3.6倍。 ☚ (三)加快发展阶段 二、农村电气化水平 ☛ (四)大发展阶段 (四)大发展阶段1983—1995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国家制订了一系列加快邮电发展建设的方针、政策, 省政府坚持邮电建设普及与现代化建设一起抓, 采取了一系列加快邮电建设的措施和办法, 农村邮电事业在多方集资、联合建设下,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发展得更快。1983年, 首先在南昌县安装农话环9路、6路、3路载波机3套。1984年, 在井冈山、樟树、新干、泰和和于都等县建成开通农话三路特高频; 在进贤李渡镇开通HJD-Ⅱ256门自动电话, 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自动电话的乡 (镇)。1985年, 南康县唐江镇, 高安县兰坊乡和靖安县宝峰乡,相继建成自动电话, 总容量512门; 樟树至临江安装60路微波。是年, 在余干县康山试装FD-15型风力发电机; 翌年, 在彭泽县棉船使用TDA-180安装96瓦硅太阳能电池, 以解决部分地区农话电源。“七五”期间, 为适应江西农业开发总体战的通信需求, 大力发展了农村通信。全省建立代办所525处, 农村售报站1 767处, 并推行农民承包邮路等多种方式, 解决了乡以下邮件报刊妥投问题。全省乡 (镇) 通邮率为100%, 行政村通邮率为 98.7%, 村民小组为63.12%。农村电话投资3 100多万元 (其中省政府拨款462万元), 建成开通小城镇自动电话10处, 总容量5 000门, 建设农话电缆2 000多皮长公里, 实现了水泥电杆化, 全省县至乡都安装了会议电话, 10多个县 (市) 开通了农话半自动拨号电路, 12个县安装了农话微机自动计费设备。在公路干线建立了交通报警电话, 余干县等水网和森林地区建成无线通信网, 全省安装特高频50多套, 开通丰城市农话60路微波电路, 较好地解决了公路沿线、山区及水网地区的通信。全省农话固定资产由3 151万元, 增加到5 745万元; 交换机容量由8.4万门, 增加到9.6万门; 中继电路由2 000条, 增加到3 746条。电话普及率由 1952 年 0.016%, 提高到 “七五” 末的0.18%。 ☚ (三)曲折阶段 第三章 农业生产水平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