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坚持改革,积极推进农村经济体制的转变
河南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在实际工作中,省委、省政府坚持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基本经营制度,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突出了三个重点:
❶大力培育市场体系,为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构筑必要的载体。截止1995年,全省农村市场总数已超过4 000个,初步形成了初级市场、区域性批发市场和国家级批发市场相配套、大中小相结合、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市场网络。
❷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省委、省政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着力抓好乡镇企业、畜牧业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同时,针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割裂的弊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基本上改变了农副产品“原”字号外销的局面,出现了一大批以“春都”、“双汇”火腿肠和“莲花”味精等知名品牌为代表的骨干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
❸加强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建设,对农业实施宏观调控。在对农业的支持方面,重点是通过增加财政支农资金、多渠道筹集农业发展基金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增加农业信贷投入、积极引进外资、鼓励农户增加投入等措施,努力增加农业投入,使农业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在对农业的保护方面,主要是建立和实施农产品储备制度,粮食风险基金制度,最低保护价制度和农业生产资料最高限价制度,从宏观上对农业进行调控,稳定全省农产品供求格局,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河南农业和农村经济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从总体上看,还不能完全适应国民经济的需要。农业的基础还比较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低、全省还有560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对农业的宏观调控还不够有力等突出问题依然存在。
目前正值世纪之交。在“九五”期间,河南农业和农村经济要实现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0亿公斤,现有560万贫困人口基本脱贫,大多数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三大目标。进入21世纪后,随着城乡居民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会出现一些新的趋势,遇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为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尽快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转变,河南全省上下将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改革为动力,积极推进农村经济体制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继续围绕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两大基本任务,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集约化、农村工业化、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促进河南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