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农村商业贷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农村商业贷款

(四)农村商业贷款

农村商业贷款对象为国营、集体、个体、私营、联营、商业、粮食、供销社、流通领域的公司及商业、粮食、供销社办工业等。
黑龙江地区国家银行对农村商业贷款, 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 开始对农村供销合作社发放贷款。以后陆续开办粮食、商业、农副产品预购定金贷款。60年代增加种子公司和农机公司贷款。70年代末增加农村集体个体商业和水利排灌物资设备公司贷款。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 银行不断调整商业贷款政策, 加强商业信贷管理, 扩大贷款范围, 增加贷款额度, 对于支持发展农村多渠道商品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1991年末农村商业贷款余额已达146.9亿元, 占农行全部贷款的68%。
1949年东北银行即开始对供销合作社发放贷款,支持占领农村市场, 抑制私商活动。之后银行曾多次下发供销社各种贷款的管理办法, 支持供销社商品流转、农副产品采购、预购农副产品等项资金的需要。到1989年末供销社贷款余额为71 432万元。农业银行恢复不久, 从1980年开始接办供销社贷款业务,1985年农行对供销社按 “以销定购, 以销定贷” 的原则给予积极支持, 当年贷款余额已达161 602万元,为1978年末余额的2.3倍, 1991年上升为303 055万元, 是1985年的1.9倍。1995年则增加为349 100万元。全省供销社系统搞改革, 基层供销社实行承包,搞 “租壳卖穰”将农行的债务甩到一边。在这种情况下, 农行对生产资料公司的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还是给予了全力支持, 保证了黑龙江省农业生产资料的购入和下摆。
从1950年开始银行发放国营商业贷款, 当时只有粮食收购贷款一种。此项贷款1979年以前由人民银行办理, 农行恢复以后, 农村粮食收购贷款由农业银行代理, 1985年开始农业银行将代理业务全部转为自营业务。与此同时, 还发放支持其他部门收购烤烟、亚麻、甜菜、畜禽等项贷款。1985年末农业银行农副产品收购贷款余额206 156万元, 1991年猛增到985 944万元, 是1985年的4.8倍, 占全部农行贷款的47%, 其中粮食收购贷款750 874万元。农副产品采购贷款逐年猛增的原因, 除农业丰收, 定购、议购量增加, 农副产品价格提高外, 还有销货款回流慢,占压大, 财政补贴不到位, 企业挤占挪用货款, 银行管理偏松等原因。
根据国务院 《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从1984年开始, 由农业银行分设出农业发展银行,机构设到总行和省分行两级。市 (地)、县由农业银行代理其业务。按照人民银行、农业银行总行部署,在农业发展银行省分行未成立前, 先完成政策性贷款的分帐划转工作。1994年6月末共划给省农业发展银行203.06亿元贷款, 其中农业银行110.86亿元, 工商银行92.2亿元。这些贷款除了有3.2亿元的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和1.83亿元的扶贫专项贷款外, 其余都是粮食购销、储备贷款。为了保证粮食贷款和专项贷款的正常运行, 黑龙江省农业银行和省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制定了一系列粮食收购, 调销、加工和专项贷款管理办法, 使各项政策性支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粮食收购不打 “白条”粮食调销及时, 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有效益。1994年末, 农业发展银行贷款余额为271.8亿元, 到1995年末猛增为341亿元。
国营商业贷款还积极支持了黑龙江省种子公司、农机公司、水利排灌公司的业务经营。从1958年开始, 银行每年对种子站、种子公司、良种繁育推广体系贷款, 使全省实现供种良种化; 1962年开始, 银行根据农机公司购销经营农机情况给予贷款支持; 1981年放贷给水利排灌公司购销水利设备、配件、生产资料等。
1956年根据国务院决定, 黑龙江省粮食、油料、生猪、烤烟、甜菜、羊毛、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预购。银行发放贷款给收购部门, 收购部门以预付货款形式向农业合作社农民发放预购定金, 收购农副产品时扣回预购金并偿还贷款。当年发放预购定金贷款6 800万元, 以后每年银行都放4000万~7 000万元预购定金贷款。
1980年农行接办人民银行承办的农村集体商业信贷业务, 并给予积极支持, 当年贷款余额2 824万元。1981年开始支持农村个体商业贷款9 221万元,年末贷款余额5 154万元。以后几年农村集体、个体商业发展很快, 贷款增势很猛, 到1985年末集体、个体商业贷款余额已达18 083万元。

☚ (三)农村工业贷款   (五)农村信用社贷款 ☛

(四)农村商业贷款

(四)农村商业贷款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商业信贷工作的任务主要是大力扶持土特产品的运销,在资金供应上,对粮食部门收购粮食、油料,供销社收购棉花,食品公司收购生猪等农副产品所需资金,实行充分供应,不受信贷计划的限制,一般农副产品按收购计划供应资金,有力地支持了农副产品收购与供应,保证了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1958年,农村商业信贷曾一度“敞开口子”供应资金,致使农村商业信贷资金松滥,既扩大了农村信贷倾向投放,也不利于改善经营管理。1979年,农业银行恢复后,深入进行信贷管理体制的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对农副产品收购贷款,由“充分供应”改为“区别对待”。实行“设立专户,划分资金,区别对待,分口供应”的管理办法,确保了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需要,促进了商业部门扩大购销,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2)对农副产品预购定金贷款,适时调整贷款对象。从1987年起,对合同定购的粮食发放预购贷款发放比例由统购价款的20%改为合同定购价款的20%,使农民得到了少支付利息的好处。
(3)开办技术改造贷款,支持商办工业发展。
(4)有控制地开放商业信用,开办了汇票承兑和贴现业务。疏导了商业信用、融通了商品资金,缓解了资金供求矛盾,提高了经济效益。
(5)适应农资专营,建立专项管理制度。从1989年起,对专营单位计划内调拨化肥、农药、农膜所需资金优先安排发放,对非专营单位经营农资,一律不予贷款。支持农资系统增加了农资的供应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6)改革个体商业贷款办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银行放宽了信贷政策,拓宽了服务范围,对个体商业和饮食、服务业也积极给予贷款支持。

☚ (三)乡镇企业贷款   (五)农村专项贷款 ☛
0003142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