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率先改革,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从1989年开始,江西农村普遍进行了一次党的基本路线教育。1990年以后,按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全省又分期分批在农村开展了一次新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两次教育在指导思想、基本任务和主要做法上都是一致的,前后也是相互衔接的。两次教育,都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针对各种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坚持正面教育和群众自我教育,并把思想教育和发展生产、帮助农民致富密切结合起来,坚决摒弃了过去“左”的一套做法,深受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欢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为搞好新时期农村社会主义教育,省委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即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紧紧围绕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团结、教育和引导农民。整顿村级班子,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奠定坚实基础。其主要任务是: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阵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促进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提供组织保证。教育的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
❶现阶段党的农村政策和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
❷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教育;
❸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
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教育;
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为了完成上述任务,省委提出了“建设好一个达标的村支部,找到一条可行的致富路,发育一个能办实事的经济实体,落实一套管理和服务的制度”的目标要求。
这次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重点是:抓好村级组织涣散、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和村风民风不好的乡、村;在对广大农民进行教育的同时,重点抓好农村基层干部、党员和青年农民的教育。教育的方法是: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经常性教育,主要通过各种宣传阵地、宣传工具和召开有关会议进行。集中性教育,是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从地(市)、县(区)、乡(镇)抽调干部,集中组织力量,采取每期抓1/3或1/4的办法,进驻乡村,分期分批进行;每期时间4~6个月。每期教育结束后,地(市)、县(区)要按照目标要求制定标准,组织检查验收,未达到要求的要重新补课。为了保证社教工作顺利进行,省、地、县成立了“社教”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乡以上党政机关抽调了近10万干部,组成工作队下乡进村,工作队员平均每个村达6人。整个社教工作,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着力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融思想建设、经济建设、组织建设为一体。在工作方法上,依靠当地党委,依靠农村广大干部和群众,坚持了以思想教育为主,正面教育为主,自我教育为主,既不整干部,也不整群众等一套正确的政策,保证了社教工作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这次全省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历时3年之久,于1992年全部结束,成效显著:
❶通过社教,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明显加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得到了提高。全省农村党员干部受教育面达95%以上,群众受教育面达80%以上。他们通过改革前后对比,更加热爱共产党,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❷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深化了农村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❸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先进村找到了差距,有了新的提高,后进村经过整顿,改变了面貌。
❹不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农村社会治安、社会风气有了明显的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