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唐、白河
唐河、白河是南阳市境内的主要河流,于新野县南流入湖北,属汉江水系。1950年后,对干、支流多次治理,并开辟建立分洪、滞洪区。
唐河1953年大水,唐河县城处洪峰流量3 500立方米/秒。当年冬,按安全泄量3 600立方米/秒对唐河县柳园至省界84.5公里河段进行培堤,堤顶宽3.5米,超高1.2米。1955年唐河特大洪水,唐河县城处洪峰流量7 620立方米/秒,河道普遍漫溢,堤防决口473处,合计长32.7公里,社旗县城进水。当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决定全面整治唐河。1958-1959年完成河堤培修,并兴建了新野县狄青湖滞洪区,设计滞洪面积32.6平方公里,滞洪量0.8亿立方米,最大分洪流量300立方米/秒。因分洪流量较小,滞洪量有限,后废置。1965年7月唐河流域普降暴雨,唐河县城以下河道普遍漫溢。当年按唐河郭滩段流量3 600立方米/秒的标准,对上屯镇以下河堤进行整修加固,并增修了一部分支堤、围村堤和庄台。1975年8月,唐河遭受罕见洪水,郭滩处洪峰流量高达13 400立方米/秒,出现较大决口44处,合计长6 017米。灾后按十年一遇防洪标准,相当于安全泄量6 000立方米/秒修复、扩建堤防104公里,堤顶宽扩宽到4米,超高1.2米。1981年后,又完成险工整治30多处,河堤灌浆76公里,标准化河堤达121公里。
唐河弯多险多,干流上无大的拦蓄工程。1969年在支流泌阳河上建成了宋家场大型水库,80年代扩建加固后,万年一遇洪水校核库容为1.3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82亿立方米。因位置偏上,库容较小,对唐河减洪作用不大。
白河宽浅多滩,滩地均系淤沙堆积,主流常左右摆动。1953年大水,南阳市区段洪峰流量7 090立方米/秒,淹地3.18万公顷,瓦店街严重塌岸。灾后,南阳、新野2县培修河堤总长100公里。1956年对白河堤防全面加高、加固,总长度143.5公里,堤顶宽3米,超高1米,南阳市区段安全泄量由4 500立方米/秒加大到5 050立方米/秒,新甸铺为6 000立方米/秒。1957年7月,白河南阳至新甸段曾出现洪峰流量8 400~6 210立方米/秒,因河堤已整修而未导致重大损失。1958—1965年在白河上游南召县境内兴建鸭河口大型水库,总库容12.25亿立方米,使白河中下游的抗洪能力有了较大的改善。1975年大水后,对鸭河口水库先按临时渡汛要求扩建除险,增建大坝防浪墙,降低副溢洪道。1988—1990年再次扩建,大坝垂直加高2米,副溢洪道增建泄洪闸,按万年一遇洪水校核库容为13.16亿立方米,兴利库容7.29亿立方米。
唐、白河流域除鸭河口、宋家场2座大型水库外,支流上修建了19座中型水库,合计校核库容6.90亿立方米,合计兴利库容3.22亿立方米。其中库容超过4 000万立方米的有赵湾、虎山、华山、龙王沟、陡坡、冢岗庙、二郎山等7座。1992—1993年对白河南阳市区段进行裁弯、衬砌,并修建南阳橡胶坝,坝长380米,兼有灌溉补水、改善市区自然环境之利。
唐、白河流域的农业灌溉,西北部山丘区依靠中、小水库蓄水灌溉;东南部平原已初步建成鸭河口和引丹2个大型水库灌区;地下水较浅的盆地中心,打了一定数量的机井,可补地面水源之不足。
1966—1967年修建的鸭河口灌区位于唐、白河之间,涉及南阳市郊和南阳、新野、唐河、方城、社旗5县,设计总灌溉面积14万公顷,由鸭河口水库供水。灌区分两部分,南部白桐灌区渠首位于水库下淤20公里处的大站头,拦河枢纽工程由进水闸、冲沙闸和自启门溢流堰组成。白桐干渠引水流量111立方米/秒,全长58.11公里,下设4条分干,设计灌溉面积10.91万公顷,主要是南阳、唐河、新野3县,1989年又增加向社旗县抗旱送水的分干,设计灌溉面积扩大为11.87万公顷。北部鸭东灌区,干渠直接从水库左岸输水道引水,设计引水流量23立方米/秒,全长27.85公里,下设三条分干,设计灌溉面积3.31万公顷,涉及方城、南阳、社旗3县,90年代,鸭河口灌区列为重点灌区进行配套。
引丹灌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设计供水范围的一部分,从汉水丹江口水库引水。1969—1975年首先开发刁河灌区,涉及淅川、邓州、新野3县市。近期按南水北调要求引水500立方米/秒修建陶岔渠首闸,按刁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0.04万公顷要求开挖库内引河及闸后总干渠陶岔至夏洼段,长28.8公里,并完成了总干夏洼节制闸、刁南干渠,长32.3公里,刁北干渠上段10.4公里,设计灌溉面积5.73万公顷。1984—1990年再次续建配套刁南灌区,完成八条分干111.5公里及全部工程、部分支渠和排水沟,配套面积达2.66万公顷。
1974—1979年建成宋岗和陶岔2个提灌站,分别从丹江口水库和总干上提水,提水流量10.3和6.12立方米/秒,1989—1990年与湖北省合建清泉沟提灌站,以替代搁浅的陶岔提灌站。
中型灌区有宋家场、赵湾、虎山3个水库灌区,合计设计灌溉面积2.42万公顷,大部分已配套完成。
至1994年,唐、白河流域内灌溉总面积已达32.6万公顷,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2.47万公顷,占99.6%,林、果等其他灌溉面积仅0.13万公顷。已建成万亩以上灌区37个,合计有效灌溉面积17.45万公顷,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53.75%,渠道绿化长度9 284公里。粮食播种面积21.99万公顷,总产量109.71万吨;棉花播种面积5.70万公顷,总产量4.47万吨;水库养鱼水面50 223公顷,年捕鱼量11 020吨。
河南省主要水系灌溉面积情况详见表2-3-22。
表2-3-22 主要水系灌溉面积
单位:万公顷
水 系 | 市 (地) | 灌 溉 面 积 | 保 灌 面 积 |
合 计 | 农田有效 | 林 地 | 果 园 | 其 他 |
伊、洛河 | 合计 三门峡市 | 16.17 0.92 | 15.96 0.91 | 0.02 0.006 | 0.19 0.006 | 0.006 | 13.16 0.74 |
洛阳市 郑州市 | 12.12 3.12 | 11.91 3.12 | 0.02 | 0.18 0.18 | 0.006 | 9.93 2.48 |
沁、 漭河 | 合计 焦作市 | 10.46 10.46 | 10.25 10.25 | 0.006 0.006 | 0.2 0.2 | | 9.26 9.26 |
金堤河、 天然文岩河 | 合计 新乡市 | 36.38 17.81 | 36.24 17.81 | 0.04 0.01 | 0.1 | | 27.18 14.97 |
濮阳市 安阳市 | 9.63 8.67 | 9.53 8.90 | 0.002 | 0.07 0.02 | | 6.73 6.1 |
沙、颍河 | 合计 郑州市 开封市 | 102.14 14.76 4 | 101.54 14.45 4 | 0.04 0.01 | 0.51 0.25 | 0.05 0.05 | 83.22 13.02 3.43 |
洛阳市 平顶山市 许昌市 漯河市 | 1.41 19.05 17.47 12.37 | 1.29 19.02 17.47 12.37 | 0.02 0.006 | 0.1 0.03 0.006 | | 1.06 14.57 14.62 10.16 |
周口地区 驻马店地区 | 31.06 2 | 30.94 2 | | 0.12 | | 23.98 1.7 |
洪、 汝河 | 合计 驻马店占地区 平顶山市 | 22.98 22.22 0.76 | 22.94 22.18 0.76 | | 0.04 0.04 | | 18.2 17.58 0.62 |
淮干及 淮南支流 | 合计 信阳地区 南阳地区 | 35.97 34.79 1.18 | 35.66 34.79 1.17 | | 0.006 0.006 | | 26.05 25.29 0.76 |
涡、 惠河 | 合计 开封市 商丘地区 周口地区 | 50.03 20.46 19.38 10.18 | 50.03 20.46 19.38 10.18 | | | | 41.82 17.54 16.77 7.5 |
漳、卫河 | 合计 安阳市 鹤壁市 | 48.66 18.64 8.40 | 47.6 18.13 8.27 | 0.13 0.02 | 0.91 0.48 0.13 | 0.006 0.006 | 36.92 12.36 6.58 |
新乡市 焦作市 | 14.63 6.97 | 14.56 6.63 | 0.01 0.1 | 0.05 0.24 | | 12.2 5.76 |
唐、 白河 | 合计 南阳地区 驻马店地区 | 32.6 31.22 1.38 | 32.47 31.09 1.38 | 0.06 0.06 | 0.04 0.04 | 0.01 0.01 | 23.7 22.96 0.73 |
河南省主要水系大中型水库及灌区农业开发情况详见表2-3-23。
表2-3-23 主要水系大中型水库及灌区农业开发情况
水 系 | 灌区分级 (万公顷) | 灌区数 | 灌溉面积 (万公顷) | 绿化长度 (公里) | 播种面积 (万公顷) | 总产量 (万吨) | 水库水面 (公顷) | 年捕鱼量 (吨) | |
设 计 | 有 效 | 粮 | 棉 | 粮 | 棉 |
伊洛河 | 合计 大于2 0.67~2 0.067~0.67 | 27 1 2 24 | 14.71 8.93 1.38 4.39 | 0.04 3.27 0.99 2.37 | 538 130 86 322 | 11.13 6.81 0.91 3.27 | | 61.08 34.90 8.44 18.34 | | 35 012 | 710 | 未含故县水库 |
沁漭河 | 合计 大于2 0.67~2 0.067~0.67 | 11 1 2 8 | 6.85 2.6 2.32 1.93 | 4.02 1.42 1.63 0.96 | 429 93 231 105 | 6.43 2.69 2.58 1.16 | | 37.88 14.11 15.84 7.93 | | 170 | 9 | |
金堤河、天然文岩河 | 合计 大于2 0.67~2 0.067~0.67 | 14 5 5 4 | 22.19 14.67 5.96 1.56 | 12.82 8.09 3.56 1.16 | 1 975 1 206 503 266 | 21.67 13.44 6.12 2.1 | 2.5 2.25 0.18 0.04 | 103.17 67.27 28.25 7.65 | 1.79 1.68 0.09 0.02 | | | |
淮干及淮南支流 | 合计 大于2 0.67~2 0.067~0.67 | 38 5 1 32 | 35.22 27.5 0.86 6.81 | 23.65 19.11 0.67 3.85 | 6 940 6 160 70 710 | 19.33 15.7 2.7 2.93 | 1.04 1.04 | 105.46 87.20 3.21 15.05 | 0.04 0.40 | 12 573 | 948 | |
沙颍河 | 合计 大于2 0.67~2 0.067~0.67 | 46 3 6 37 | 27.36 12 9.11 6.24 | 12.56 5.39 4.16 3.009 | 2 561 1 660 481 420 | 17.21 7.78 5.46 3.97 | | 93.32 39.78 29.63 23.91 | | 10 347 | 1 132 | |
(续)
水 系 | 灌区分级 (万公顷) | 灌区数 | 灌溉面积(万公顷) | 绿化长度 (公里) | 播种面积(万公顷) | 总产量(万吨) | 水库水面 (公顷) | 年捕鱼量 (吨) | |
设计 | 有效 | 粮 | 棉 | 粮 | 棉 |
洪汝河 | 合计 大于2 0.67~2 | 16 2 | 9.26 7.77 | 2.32 1.81 | 2 478 2 444 | 5.69 4.27 | 0.18 0.18 | 23.03 16.45 | 0.04 0.40 | 9 154 | 1 280 | |
0.067~0.67 | 14 | 1.49 | 0.5 | 34 | 1.41 | | 6.58 | | | | |
涡惠河 | 合计 大于2 | 6 | 7.02 | 2.8 | 455 | 4.75 | | 17.94 | | | | |
0.67~2 0.067~0.67 | 5 1 | 6.76 0.26 | 2.69 0.11 | 305 150 | 4.52 0.22 | | 16.65 1.29 | | | | |
漳卫河 | 合计 大于2 0.67~2 0.067~0.67 | 25 6 6 13 | 32.18 23.95 4.58 3.64 | 10.51 6.22 2.58 1.71 | 1 819 1 227 281 311 | 14.01 8.6 3.77 1.63 | 0.86 0.51 0.21 0.14 | 129.14 106.70 11.16 11.28 | 1.53 1.31 0.18 0.04 | 1 242 | 97 | |
唐白河 | 合计 大于2 0.67~2 0.067~0.67 | 37 2 3 32 | 31.84 24 2.41 5.42 | 17.45 12.5 2.01 2.93 | 9 284 8 307 369 608 | 21.99 16.71 2.17 3.1 | 5.7 5.24 0.14 0.31 | 109.71 76.62 14.19 18.90 | 4.47 4.13 0.11 0.23 | 50 223 | 1 1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