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申新纺织公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申新纺织公司 近代中国最大的私营棉纺织企业。1915年由荣宗敬、荣德生创设于上海。后逐渐发展到无锡、汉口等地,共九个厂。1937年抗日战争前夕,拥有纱锭六十一万九千余枚,布机五千九百余台,线锭四万九千余枚;总资本约三千四百万元以上,系华商棉纺织厂中最大的企业。申新与茂新、福新面粉公司三个系统及其附属企业,构成旧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抗日战争期间,除汉口分厂内迁重庆、宝鸡外,余皆相继被日军劫持。抗战胜利后恢复。1955年公私合营。 申新纺织公司 094 申新纺织公司中国近代最大的私营纺织工业。见44099条。 ☚ 大生纱厂 永利化学工业公司 ☛ 申新纺织公司 099 申新纺织公司近代棉纺织工业中规模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于1915年创办。1921年与茂新面粉公司、福新面粉公司合组为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荣宗敬任总经理。该企业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机,迅速扩展。至1931年共有厂9个,总计纱锭46万枚,布机4757台,职工3万余人,资产总值达6400余万元,是其发展的全盛时期。之后,企业经营时有起伏,至1936年共有纱锭57万枚,布机5304台,占当时民族资本棉纺厂纱锭与布机总数的1/5以上。抗战时期,部分工厂内迁。战后陆续恢复,纱锭总数仍占全国民族资本纺织业总数的1/5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申新所属各厂自1951年至1955年,全部实现公私合营。 ☚ 章华毛绒纺织厂 上海第十七棉纺厂 ☛ 申新纺织公司 申新纺织公司最大的私营近代棉纺织企业。始于1915年荣宗敬、德生兄弟在上海建立申新纺织厂,最初投资30万元,有纱锭12960枚, 布机250台。盈利极厚,1916—1918年利润率平均为15%。1917年收购上海恒昌源纱厂改为二厂。1921年在无锡建三厂。1922年在汉口建四厂。1923年收购上海德大纱厂,改为五厂。1924年租办常州纱厂改为六厂(1931年退租,另收购上海厚生纱厂为六厂)。1929年在上海收购英商东方纱厂改为七厂。1930年在上海建八厂。1931年收购上海三新纱厂改为九厂。各厂均不断扩充。1936年,共有纱锭约57万枚,占全国中外资本纱锭总额的12%,民族资本纱锭的21%,产棉纱319653件;共有布机5300多台,占全国中外资本布机总额的12%,民族资本布机的21%,产棉布2884272匹。抗日战争期间四厂大部份设备内迁宝鸡、重庆、成都设分厂。其他各厂一度为日本劫持。战后积极恢复,但1947年棉纱产量仅为1936年的83.5%,棉布产量仅为战前的49.2%。此后,荣家部分成员抽资外移,导致业务不振。1955年公私合营,1966年国营。 ☚ 福新面粉公司 巩县兵工厂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