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泗水裘皮羊
裘皮羊是泗水的主要特产之一,属蒙古羊的一种类型,是经历代劳动人民定向培育而形成的当地良种,也是山东优良畜种之一。1981年经省有关单位及畜牧专家多次考察正式命名为“泗水裘皮羊”并列为山东名产。主要分布在鲁中南丘陵地带的泗水、曲阜、邹县、滕州等县市,以泗水为中心产区。
裘皮羊个体均较小,头部狭长,鼻梁隆起,颈部细长,胸较深,后驱发育好,腹部紧凑稍下垂,背腰稍平直,四肢短,侧视体形成正方形,尾系大脂尾,上宽下厚,尾尖向上再向下垂,被毛由粗细毛组成,平均细度在52—58支之间,腹毛稀短,毛白色者约占90%,由于毛型系粗细毛组成,尤适宜制作裘皮。制出的裘皮光泽良好,毛股细小清晰弯曲明显,皮板薄而坚韧。
此羊具有抗病力强,耐粗饲,易管理,性情温顺,抗耐瘠,四肢健壮,善于爬山等优良饲养特性。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膻味小,蛋白质含量高。其皮具有毛板强韧、线绒密而柔软、光滑轻便、花型美观大方、不粘连、不脱毛、御寒性能强等特点。
泗水县饲养裘皮羊历史悠久,早在清朝,裘皮就被列为给皇宫进贡的佳品。据1892年《泗水县志》记载:“泗水裘皮: 所贡者微,而所费者奢,召公有言不贵异物,民乃足有。”足见裘皮在历史上已是上贡御寒的名贵佳品,同时也说明泗水裘皮羊有过大发展的兴旺阶段。据有关资料载,1931年泗水县存栏量为1.5万余只。
建国后,泗水裘皮羊有较大发展。1983年国家农业部、林业部、商业部、外贸部、供销合作总社将泗水县列为裘皮羊生产基地。1986年全县存养量即达10万余只。目前,泗水裘皮经加工后,主要出口香港、美国及东南亚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