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六) 森林保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六) 森林保护

(六) 森林保护

京郊的森林保护工作,是随着造林事业的发展和林木资源的增长而逐步开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初期重点是普遍发动群众护林防火。1987年后,除继续加强护林防火工作外,加强林木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的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为依法保护林木,进一步制定了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建立了林业公安机构。
1.森林防火。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护林防火工作。50年代初期国家就发出普遍防止森林火灾的指示。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实施《北京市私有林保护管理暂行规则》和《北京市公有林木草坪暂行规则》,郊区各区县成立护林委员会,加强山林管理,严禁烧山和滥伐。1963年6月,市政府转发并认真贯彻国务院发布的《森林保护条例》。1973年,市革委会发布了《北京市郊区林木保护和采伐管理暂行办法》。1985年市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北京市农村林木资源管理保护条例》。到1989年市政府发布《北京市实施(森林防火条例)办法》,标志着本市护林防火工作进一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北京市林业公安机构是1987年3月正式建立的,设立北京市林业公安处,列入市公安局序列;14个区县设立了林业公安科;重点林区和林场设有林业公安派出所,全市共有警员261人。同时把全市的护林防火工作列入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市、县人民政府设立护林防火指挥部;有林地区的乡镇人民政府设立护林防火指挥所,履行同级政府的护林防火职责。市、区县林业局为同级护林防火指挥部的办公室。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加强宣传教育,落实各项措施,取得显著成效。森林火灾从1986年的121起,下降到1995年的4起。
其主要措施是:
❶建立林火监测网,提高火情报警率。从1987年开始,在重点林区设立防火瞭望塔46座,瞭望范围可达全市林地面积的1/4。多数瞭望塔安装有望远镜、电话、天线电台,专人负责值班监测,发现火情1480次,由于报警及时得到扑救,没有成灾。
❷建立先进通讯网络。建立市、县两级护林防火指挥部之间的通讯网,配备800兆、150兆频率和高层发射塔一座以及2个寻呼台,发生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❸逐步建设防火隔离工程。防火阻隔是防止山林火灾的有效措施之一。每年在重点林区和林场开辟防火道300~350公里。采用人工割除、计划烧除和化学除草等办法。
❹建立专业和半专业森林扑火队伍。先后在门头沟、房山、昌平、怀柔等区县和重点林场及重点旅游区建立专业扑火队18支,半专业扑火队20支,并进行了专业培训,配备有电台、运输车、风力灭火机、水枪、防火服装等设备,提高了扑火能力。
❺确定每年10月至翌年5月为重点防火季节。在此期间,各林区、林场及重点风景区,设立专人,把守路口,进行巡逻。加强防火宣传教育,除特殊经批准外,一律不得进入林区活动,因而保障森林的安全。
2.林木病虫害防治。为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1983年成立北京市林业保护站,各区县也相应建立了林保站或林保科,各乡镇林业工作站都设立专人负责。1988年颁布了《北京市农村林木病虫害防治管理暂行办法》,初步建成预测预报、检疫和防治服务的市、县、乡三级网络体系。全市林保队伍720人。
(1)林果病虫害普查。从1981—1983年的两年多时间,对全市林果病虫害进行了普查工作,初步摸清京郊病虫的发生和分布状况。经分类鉴定害虫共有486种。其中林业害虫364种,干果害虫45种,鲜果害虫77种。病害共有214种。其中林业病害124种,干果病害28种,鲜果病害62种。各种天敌初步定名的107种。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有:林业上“七虫、三病”。“七虫”即油松毛虫、春尺蠖、午毒蛾、杨扇舟蛾、柳毒蛾、木撩尺蠖和蛀干天牛。“三病”即杨树溃疡病、腐烂病和桧柏锈病。果树“八虫、二病”。“八虫”即红蜘蛛、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核桃举肢蛾、柿毛虫、柿绵虫、柿蒂虫和红颈天牛。“二病”即苹果腐烂病和梨树锈病。
(2)建立预测预报点。80年代以来,先后在郊区建立了林果病虫测报点达50多个,对主要病虫的发生进行系统的监测,及时做出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报,起到及时治理的作用。1985年以后,推广应用果树食心害虫的性素引诱蕊12.6万多个,提供了可靠数据,提高了防治效果。
(3)实行林业植物检疫。由北京市林业局负责全市林业植物检疫工作,颁布了《北京市林业植物检疫试行办法》,培训检疫人员120名。1988年,经市政府办公厅批准,市林业局与市公安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联合发出《关于对公路运输林业植物及林产品进行检疫的通知》和《公路运输林业植物检疫办法》。并在边界路口设立6个检疫站,加强了进出口检疫手续,避免病虫传播的危害。
(4)建立防治服务队伍。林果病虫防治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除加强技术培训和测报工作外,建立了一支专业防治服务队伍。市林业保护站抽出15人和区县75人专门从事防治工作,40个乡级设立防治服务队,共计340人。在防治上,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并逐步开展了生物防治,减少污染,维护首都的生态环境。据统计,全市每年病虫发生面积达几十万亩。其中松毛虫是危害油松林的主要害虫之一,六七十年代多采用地面根部周围撒药,但较长施用对根系生长不利且易污染环境。80年代,西山林场在树干围塑料薄膜环,利用光滑的特点,阻止地面越冬幼虫上树,防治率达98%以上,并及时推广应用。1983—1984年,应用BT乳剂对潮白河林场、京密引水渠杨树上的杨小舟蛾、柳毒蛾等以及怀柔水库周围发生的松毛虫共防治了2000公顷,防治效果达95%以上。1985—1993年,先后在密云、平谷、昌平、朝阳等7个区县,应用灭幼脲1号、4号防治食叶害虫达6 667公顷,起到明显的效果。1990—1993年,施用芜青夜蛾线虫和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山楂木蠢蛾和春尺蠖共533公顷,防治率分别达到90%以上和85%左右。1983—1993年,西山林场利用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的试验研究,9年来共繁殖肿腿蜂0.6亿头,累计防治面积2 330公顷,平均寄生率达70%左右,有效保护了侧柏林木的生长,并在郊区及外省市得到应用。
3.古树名木。为了摸清北京郊区古树名木的资源状况,1983年7月,市林业局根据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和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意见》,下发了《关于在郊区进行古树名木普查工作的通知》。市林业局组织人力,进行了专业培训等工作,对各区、县、市属林场所辖区域内的古树名木进行全面普查登记造册,于1991年10月完成。共调查古树名木51种(29科45属) 18 179株。
古树大多生长在陵园、寺庙和墓地。其中密云县新城子村1株柏树,高18米,胸径245厘米,有9大主枝18个分枝,称之“九股十八杈”。门头沟区江水河村云杉高25米,胸径74厘米。房山区上方寺七叶树高20米,胸径84厘米。门头沟区燕家台核桃树高27米,胸径118厘米,树冠面积达400平方米,可称京郊“核桃王”。房山区下石堡村暴马丁香高20米,胸径80厘米,树龄约300年。昌平县王庄村南的“酸枣王”,并排2株,胸径分别为70、90厘米,树龄约400年,枝叶繁茂。为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1986年5月,颁发了《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各所在地区和单位,设立专人或兼职人员进行管护,建档登记、挂牌、围栏,以及施肥、灌水、防病虫等管理工作。

表3-3-4 古树名木统计表

区县名称合 计其 中
一级二级
 18 179
百分比
2 409
13.25%
15 770
86.75%
昌平
怀柔
门头沟
海淀
房山
朝阳
密云
延庆
大兴
平谷
顺义
通县
丰台
石景山
矿区
西山林场
共青林场
6 054
3 121
1 240
1 688
609
646
206
122
178
60
58
54
141
103
96
3 303
410
1 490
106
168
186
143
17
75
41
18
23
23
17
12
17
63
27
4 564
3 015
1 072
1 502
466
629
131
81
160
37
35
37
129
86
33
3 276
410
十三陵林场
八达岭林场
43
80
1330
80

注:在总株数中包括友谊树1 565株。


4.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为加强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工作,1985年市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同年8月,成立了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各区县明确了兼管机构由林业公安科或林政科负责,各乡镇林业站负有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职能。1988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9年3月,国家濒危动物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北京办事处交北京市管理。一些野生动物保护组织也相继成立,如北京爱鸟养鸟协会、北京青少年生物爱好者协会和北京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列为北京野生动物名录的有重点保护的32种和一般保护的136种,并建立了松山和百花山两个自然保护区。
(1)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加强法制和宣传教育。1985年国家科委在北京举办“红叶”、“万寿”、“火炬”三个招鸟工程。北京市规定每年的4月1日至7日为“爱鸟周”和“野生动物宣传月”的活动,并通过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保护野生动物的认识,根除“野生无主,谁猎谁有”的错误观念。分别在自然保护区和林场、森林公园等处悬挂人工招鸟巢箱2 000多个。因而,每年都有人主动将捡到的伤亡、弱、残等野生保护动物,上交有关林业部门。同时每年执法部门到贸易市场巡查,发现违法出售野生保护动物的,按照法规进行处理,对收回活的属于保护动物放回大自然。1989年4月颁发《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后,相继制定了《狩猎证、特许猎捕证管理办法》、《北京市核发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管理办法》等。1989年,对捕杀金钱豹、褐马鸡、斑羚等5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案件,依法进行了处理。1990年,市林业局会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保护和管理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通知》,对于出售野生动物的活体、皮张制品以及用野生动物作食品出售等问题,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保护野生动物进入法制管理的轨道。
加强业务培训。由于野生动物保护起步晚,基础薄弱,在管理人员中缺乏专业知识。几年来,曾举办多期短训班,加强基础知识和法规等学习。另外,各区县还派人参加林业部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举办的学习班。同时与有关部门编写出《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资料汇编》、《北京野生动物保护手册》、《北京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手册》、《北京保护野生动物图说》等,这些措施对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推动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建设。1985年4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松山、百花山两个自然保护区。1986年发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百花山和松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暂行规定》,使北京市自然保护区管理建设逐步走上轨道。
松山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5年,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市区100公里,位于延庆县海坨山南麓,总面积达4 667公顷,其中核心区600公顷,一般保护区4 000公顷,主峰大海坨海拔2241米。主流域常年溪水潺潺,并有温泉水,植被呈垂直带分布,保存着华北地区大片天然油松林和多种阔叶林。松山因松树多而得名,不少松树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最大1株“松树王”胸径80厘米,树龄达350年。由于多变的地形和小气候条件为动植物创造了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区内有高等植物713种,哺乳动物29种,爬行动物15种,鸟类125种。区内分为亚高山草旬、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常绿针叶林、山地落叶灌丛和人工林等五种类型。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门头沟区的西部,距市区120余公里。列为市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 667公顷,海拔900~2030米,地处亚高山地带。本区主要为暖温带北缘天然植物和野生动物资源区。山坡呈阶梯形,最高一级为百花山顶,海拔1 800~2000米,宽阔平坦,保留着晚更新世或全新世早期寒冷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古“石海”、冰缘“城堡”和冰辟岩柱等。本区有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92科700余种,药用植物约有200多种。哺乳动物5目13科25种。鸟类种类较多,有11目28科130种。人工植物群落面积较大的为落叶松林,其次是油松林。核心区内设置固定标准地,研究森林植物群落发生发展的演替规律。
以上两个自然保护区本着以保护为重点,一般保护区可供专家考察研究、大专院校实习和学生夏令营活动。并划出适当范围,供森林旅游。
☚ (五) 义务植树   (七) 森林公园 ☛
0000146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