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食根类蔬菜
有作为大众蔬菜的萝卜,作为调料用的芹菜萝卜(美洲防风),作为西餐配色用的红菜头(根忝菜),还有胡萝卜、洋大头菜(芜菁甘蓝)、山药、山芋、凉薯,以及属于根芥菜变种的本大头菜。30~40年代,种植已较普遍。50年代末,种植面积为4 300公顷左右,占秋播总面积的23%。60年代开始,种植面积开始下降,到80年代末,只占秋播总面积的4%,相当于50年代末期的1/6。在上海栽培的各类蔬菜中起伏最大。
萝卜是上海食根类蔬菜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栽培历史悠久。50年代后期,萝卜作为代粮商品,栽培面积增至2 600公顷,上市3.59万吨。1959年,全市种植3 100公顷,上市5万吨,是历史上种植与上市最多的一年。60年代,栽培面积下降到1 400公顷,减少47%,但公顷产量有所提高,上市量仍稳定在3.4万吨,其中作保淡加工用的约1万吨。随着副食品供应的日趋好转,以及服用人参忌食萝卜的习惯,至70年代,栽培面积又降至1 100公顷,不及50年代末的1/2,但上市量仍为3.17万吨,为50年代后期的88%。其中作加工用的下降至1 350吨。80年代,萝卜的栽培面积,再次降为800公顷,仅为50年代末的1/3,上市2.01万吨,为50年代末的56%,其中作加工用的仅77吨。1996年,栽培面积仅700公顷,上市量为1.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