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留尼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留尼汪Reunion岛屿名。中国清朝(近代)译称布尔贲岛、利与容岛。为今印度洋西部马达加斯加以东马斯克林群岛中一最大岛。公元1513年葡萄牙航海家马斯克林到此,命名马斯克林岛。16世纪初,麦哲伦到此,又以其姓氏命名。1639年法国殖民者弗拉古改名为波旁岛。1643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793年,为纪念1792年成立的马赛革命者和巴黎的国民警卫队联盟,将该岛重新命名为留巴汪,意为联盟。1806年又改称波拿巴岛。1815年复称波旁岛。1848年后又采用留尼汪之名。1946年成为法国的海外省。1973年法属印度洋武装部队的总部设于岛上。1974年为一法国大区。 留尼汪印度洋西部马斯克林群岛中的火山岛。为法国的“海外省”。位于20°51′~21°22′S和55°15′~55°54′E。面积2512km2,人口70.5万(1998年7月)。首府圣但尼。中部的内日峰是一座熄火山,海拔3069m,为全岛最高峰。东南部的富尔奈斯火山,海拔2631m,是座活火山。海岸线长650km。沿海为热带雨林气候,内地属山地气候,最热月平均气温26℃,最冷月20℃,向风的东部和南部年降水量在4000mm以上,内日峰东坡达8000多mm,是世界多雨区之一。经济以农业、渔业和旅游业为主。主要依靠法国财政援助。1996年岛内生产总值30亿美元,人均岛内生产总值4300美元。工业总产值约占岛内生产总值的26.1%。有可耕地6.36万hm2,其中甘蔗种植面积3.3万hm2,占全部耕地的52.2%,甘蔗是该岛主要农产品。1997年产甘蔗190万t,收入7.14亿法郎。甘蔗及蔗糖出口占农产品出口量的93%、全岛出口总量的66%。粮食几乎全部靠进口。旅游业发展迅速。1996年接待游客34.7万人次。旅游收入15亿法郎。公路总长2784km,其中国家级公路345.7km。铁路总长614km。加莱角港是岛上最大的海港,也是法国第5大港。1993年入港船只556只,卸货量197.5万t,装货量39.9万t。有2个机场。1992年来岛乘客49.9万人次,离岛乘客47.7万人次。1993/1994年度有小学349所,在校学生7.2万人,教师3917人;中学97所,学生9.1万人,教师5156人;高等院校3所,学生5716人,教师137人,其中教授36人。留尼汪2004年人口76.62万。2000年岛内生产总值86.41亿欧元。经济增长率5.3%。人均岛内生产总值11965欧元。通货膨胀率1.9%(2001)。失业率32.9%(2003)。 留尼汪 留尼汪全称留尼汪岛。是非洲大陆东南印度洋中一火山岛,西距马达加斯加650公里。面积2,512平方公里。人口55万 (1986年),居民主要为法国人。通用语言为夹杂当地方言的法语。居民大多信奉天主教。岛上两山和一高原,中部的雪峰海拔3,069米,是全岛最高点。沿海为狭窄平原。沿海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 内陆山区属山地气候,温和凉爽。矿藏有钴、铜和锰等。主要农作物有甘蔗、香草、烟草; 盛产金枪鱼。制糖业是主要工业,此外还有建筑、公共工程、地热和机械制造。主要出口糖、朗姆酒、香精油和烟草等; 进口粮食、服装、药品等。货币名称法郎。1513年葡萄牙航海家马斯克林到此。1649年法国占领该岛,1810年又被英国占领,1815年英将该岛交给法国,1848年正式命名该岛为留尼汪岛,1946年3月改为法的“海外省”,由法任命省长直接统治。1973年11月23日法宣布该岛为法的“单一省地区”。 ☚ 高山高原气候 通布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