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蔬菜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五)蔬菜 (五)蔬菜1953年以前,蔬菜批发交易集中在蔬菜市场,由私营地货行集散,价格随行就市。批发价格扣除地货行经营手续费后,就是菜农的出售价格。见表6-5-2。 表6-5-2 1950—1953年7种大宗蔬菜批发价格(年平均价)
1954—1960年,市蔬菜公司对郊区常年菜田上市的蔬菜,以混合平均价(每50千克,下同)计算,价格基本稳定。1954年为3.86元,1960年为3.81元。各年度之间由于年景和供求关系不同,价格有所变动,最高的是1955年为4.12元,最低的是1959年为3.58元。 60年代,由于种菜技术的改进,蔬菜单产有较大的提高,使蔬菜收购价出现下降的趋势。1965年降为2.85元。1970年回升为3.20元。70年代,种菜成本开始上升,收购价格相应有所提高,1978年为3.69元。 1979年以后,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蔬菜收购价上升幅度不断扩大。1980年为4.68元,1985年上升到6.26元,1990年达到11.75元。 1976年以后,编制和检查年度的收购价格计划是按30个主要品种固定权数加权平均价格计算的。1985年,计划品种减为22个,1987年又减为17个。按主要品种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价格,与混合平均价格比较略有高低,如1976年加权平均价为3.85元,比当年混合平均价格略高1.6%;1980年加权平均价为4.53元,比当年混合平均价略低3.2%,但两种价格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 ☚ (四) 生猪 (六)家禽 ☛ (五)蔬菜 (五)蔬菜1953年之前,蔬菜销售主要由个体菜贩向私营地货行批发贩运,也有近郊菜农自产自销的,价格随行就市,早晚市价不同。见表6-5-4。 表6-5-4 1950—1953年7种大宗蔬菜零售价格(年平均价)
60年代以后, 全部实行计划价格。随着收购价格的下降, 零售价也呈降低趋势。1962年为5.10元,1965年为4.92元, 1968年的价格最低, 为4.86元,到1970年回升到5.06元。 70年代以后, 零售价格出现回升。1972年为5.23元, 1975年为5.80元, 1980年6.95元。 80年代以后, 价格上升的幅度加大。1985年上升为9.94元, 1990年达到24.52元。 蔬菜是鲜嫩商品, 受生产中的自然因素制约, 每年有两个旺季和两个淡季, 因而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季节差价。淡季时蔬菜供应紧缺, 价格上升, 旺季时价格下降。新中国成立初期, 季节差价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 由市场自然调节, 差价较大。如1953年, 青菜的最高批发价格出现在2月份, 月平均价每50千克为15.50元; 最低批发价格出现在9月份, 月平均价为1.96元, 季节差价高达7.91倍。实行计划价格以后, 季节差价逐步缩小。1956年, 青菜的月平均价,最高月份和最低月份差价缩小为3.46倍, 1976年为2.46倍, 1986年又缩小为1.59倍。1985年以后, 逐步放开蔬菜价格, 1987年, 放开刀豆价格, 季节差价随即扩大为1.94倍。1988年又扩大为2.26倍。1987年茭白价格放开后, 当年季节差价扩大为2.27倍, 1990年又扩大为3.66倍。 ☚ (四)鲜蛋 (六) 家禽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