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五)平原地表径流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五)平原地表径流量

(五)平原地表径流量

据分析,位于山前平原区的黄壁庄至北中山区间流域,利用60年代的降雨径流关系,当年降水量大于250毫米时,就有地表径流产生,当年降水量大于600毫米时,相应的径流深为100多毫米。利用70至80年代的降雨径流关系,当年降水量大于550毫米时,才会产生地表径深,当年降水量大于600毫米时,相应年径流深不足10毫米。又如清苑县冉庄流域,1986—1990年间,只有年降水量达832.8毫米的1988年径流深才3.5毫米,其余年份均未产流。如果按50至60年代情况考虑,如此大的降水量,其径流深应在100毫米以上。据推算,如果用近期资料所建立的降水径流关系,获得整个河北平原1956—1989年平均径流深为26.5毫米,折合水量为19.4亿立方米。用以前的降水径流关系推得1956—1979年平均径流深为48.6毫米,折合35.5亿立米,地表径流减少了45.4%。
导致平原地表径流减少的原因有三:
❶超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河北平原浅层淡水可开采量只有91亿立方米,在1975—1989年间,87%的年份超过允许开采量,从1984年开始,开采量超100亿立方米,1986年以后稳定在110亿立方米。元氏县马村站,1957年地下水埋深3.95米,至1991年增大到20.19米,其埋深幅度达16.2米。70年代地下水埋深平均以0.6米/年的速度增加,80年代平均以1.0米/年的速度增加。
❷山区流入平原的径流量逐渐减少。以大清河和子牙河系干支流出山口控制站实测资料统计为例,1956—1969年平均每年进入平原的水量为65.9亿立方米,1970—1979年平均每年为40.4亿立方米,1980—1991年平均每年只有22.9亿立方米。
❸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使农作物蒸腾消耗的上层土壤含水量,已不能通过毛细作用从地下水获得补充,从而造成上层土壤的干化。据估算,在山前区现状条件下,上层土壤含水量要比70年代减少一半。浅层地下水埋深的增加、山区流入平原水量的减少、作物蒸腾造成的土层干化,导致土壤色气带增厚,含水量减少,而蓄水容量增加,致使同样的降水量,入渗补给土壤的水量增多,产生的地表径流量则必然减少。

☚ (四)水资源地区分布   (六)流入河北省的水量及入海水量 ☛
0002372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