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草地分类
北京市地域狭窄,水热条件及草地成因差异较小,因此将天然草地分为山地草甸类和暖性灌草丛类两大类。
山地草甸类草地有0.20万公顷,占全市草地总面积的0.78%,其中可利用面积为0.19万公顷,主要分布于门头沟、房山、延庆等县区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顶及缓阳坡。这类草地理论载畜量为5142个羊单位,平均每0.36公顷草地可饲养1个羊单位。但是,山地草甸类草地的利用极不平衡,位于门头沟区东灵山顶部的草地,几乎常年载畜,退化现象严重,而位于房山区、延庆县的同类草地则尚未利用。
暖性灌草丛类草地是北京市唯一的地带性草地,也是北京天然草地的主体。其分布遍及7个山区县区,在海拔200~1600米的各个坡向都有出现。草地面积为25.96万公顷,占全市天然草地总面积的99.22%,其中可利用面积为22.28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鲜草6840公斤,总载畜能力为298421个羊单位。这类草地植物组成中饲用植物较多,有不少是优质牧草,但因分布范围广,草地利用方式和经营水平极不平衡,在局部地段有退化现象。
除上述两大类天然草地外,还有农田隙地、沟渠道旁等附带草地约3.86万公顷。在平原区,这类草地也是草食家畜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