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耕作机械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耕作机械化

(二)耕作机械化

广西农业采用机器耕作始于1927年,至1948年,全省拥有机引犁60部,机引耙30部,当年机耕面积1 300公顷。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0年代,广西建立国营机械化农场和国营拖拉机站,从原苏联、波兰等国引进牵引式3铧、4铧、5铧犁及圆盘耙、重耙、钉齿耙和镇压器等耕整地作业机械。1957年机耕面积8 547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0.31%。1959年广西农业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适应水田作业的悬挂式水田耙,并进行轮式拖拉机下水田耕作试验获得成功,使机械耕作由单一的旱地作业变为水田、旱地等多项作业。60年代初,广西农机科研、生产部门研制出与中型轮式拖拉机配套的悬挂式红河牌4铧、5铧犁和PSH—2. 2型碎土耙、PZX—2.0型轧耙、PLX—2.2型联合耙、PZX—2.6重型耙等水田耕整机具,并在国营拖拉机站推广使用。70年代初,为了加速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机引犁、机引耙分别改进设计成丰收水田犁系列和星形水田耙系列,技术性能有较大提高,与15—27千瓦轮式拖拉机配套,在全自治区推广使用。同时还推广了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滚田耙、双铧犁以及悬挂旱地三铧犁、机耕船、机滚船等耕作机械。全自治区1970—1978年,机耕面积平均每年递增28.3%,其中1978年达91.71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34.94%,是广西耕作机械化水平最高的一年。其中桂林、柳州、南宁三市和玉林、桂林两地区耕作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68%、62.5%、60.8%和48.1%、43.9%。
80年代,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有了经营、使用农业机械的自主权,但由于机耕作业比公路运输作业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低,加之土地经营规模变小和作物品种、种植时间各不相同等因素影响,耕作机械化水平一度有所下降。1985年耕作机械拥有量12.78万台,比1980年减少2.77万台,减少了17.81%;机耕面积46.66万公顷,比1980年减少了40.38%;机械化水平为18.2%,下降了11.54个百分点。为扭转机耕面积滑坡局面,1986年后进行了四项改革:
❶改革农用柴油的分配、供应办法,县以下农用平价柴油由石油部门改为农机部门分配,实行“机、油、田”挂钩办法(多耕田多供油,不耕田不供油),保证农用油优先用于农田作业;
❷组织农机服务队,为无机户开展代耕、代运、代抽水等项服务;
❸加强乡镇管理服务组织建设,配备村级农机管理员,建立农机协会;
❹调整作业收费标准,调动机手农田作业的积极性。此后,耕作机械化水平逐年回升。1992年耕作机械拥有量24.61万台,比1985年增长92.57%。此外,1985年以来还发展了耕整机及微型拖拉机,1992年拥有量达29 634台。1992年机耕面积74.37万公顷,比1985年增长59.39%,占耕地总面积的28.49%。机械化水平较高的有梧州市、北海市、玉林地区和梧州地区,分别为48.87%、45.79%、44.11%和39.51%,较低的是河池地区、百色地区和桂林市,依次为9.94%、10.54%和13.22%。

☚ (一)动力机械化   (三)种植机械化 ☛
0001473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