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信Shēn

《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亦注其源:
❶其据《风俗通义》注云: “以祖辈名号为姓氏,源于魏姓,系魏公子信陵君无忌之后。信陵,战国魏地,即今河南宁陵,战国时魏安厘王弟无忌为信陵君。郡望:魏郡。” (按: 此“信”当音xìn。)
❷其据《姓氏考略》注云: “申姓讹为信姓。古 ‘申’、‘信’ 音同。”
今则音xìn,为现行姓氏; 未见 “信” 之shēn氏。姑兼收以备考。


信Xìn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县、山东之平度及平邑、陕西之韩城、内蒙古之乌海、辽宁之清原、湖北之利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土家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❶郑樵注引 《风俗通》 云: “(战国时) 魏公子信陵君之后。” 以邑为氏。信陵君,名无忌,魏安釐王弟。魏亦为姬姓国,故此亦当系出姬姓。
❷ 《姓氏考略》 注云: “或申氏讹为信氏。”
《姓氏词典》 音shēn。
唐代有信诚; 宋代有信世昌,东平人。

信xìn

❶确实,果真。王贞白《送建昌冯明府》:贤人五百年,间生信非虚。张正元《冬日可爱》:散彩宁偏煦,流阴信不追。
❷任凭,任随。许浑《送黄隐居归南海》:瘴雾南边久寄家,海中来往信流槎。齐己《善哉行》:人生在世何容易,眼浊心昏信生死。
❸随意。李白《赠韦秘书子春》之一: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李珣《渔歌子》之一: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
❹音信,消息。杜甫《登牛头山亭子》:兵革身将老,关河信不通。包融《酬忠公林亭》:安得山中信,致书移尚禽。
❺信使。虞世南《织绵曲》:还恐裁缝罢,无信往交河。包佶《酬于侍郎湖南见寄十四韵》:去札频逢信,回帆早挂空。

1.xìn ❶誠實,不欺。賈誼《旱雲賦》:“布而不下,甚不信兮。”班昭《東征賦》:“吳札稱多君子兮,其言信而有徵。”
❷誠信之人。《漢書》班固《幽通賦》:“謨先圣之大繇兮,亦厸惪而助信。”
❸確實。董仲舒《士不遇賦》:“目信嫮而視眇兮,口信辯而言訥。”班昭《鍼縷賦》:“惟鍼縷之列跡,信廣博而無原。”
❹信任。《後漢書》張衡《思玄賦》:“旦獲讟于群弟兮,啟金縢而乃信。”
❺不出差錯。阮瑀《止欲賦》:“知所思之不得,乃抑情以自信。”
❻再宿曰信。見“信宿”。
2.shēn ❶通“伸”。馮衍《顯志賦》:“昔伊尹之干湯兮,七十説而乃信。”
❷通“申”。陳述,表白。《後漢書》班固《東都賦》:“敷洪藻,信景鑠,揚世廟,正予樂。”班固《答賓戲》:“皆竢命而神交,匪詞言之所信。”

信xìn

❶知也;料也。吕滨老《沁园春》词:“岂~如今,不成些事,还是无聊空皱眉。”岂信,犹云岂知也。又《卜算子》词:“谁~南楼百尺高,不见如莲步。”谁信,犹云谁知也。言谁知只见高楼,不见彼美也。《小孙屠》戏文:“不念梅香当初事你,指望共谐今世。谁~蓦生狂意,共奸夫共杀奴身己。”陆游《蝶恋花》词:“早~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早信,犹云早知也。朱敦儒《临江仙》词:“~取虚空无一物,个中着甚商量。”信取,犹云知道也。张炎《烛影摇红》词《隔窗闻歌》:“已~仙缘较浅,谩凝思风帘倒卷。”已信,犹云已知也。《阳春白雪》五利登《菩萨蛮》词:“绿鞍游冶客,何处垂杨陌?不~不归来,海棠花又开。”言不料海棠花开时尚不归来也。《元草堂诗馀》赵文《塞翁吟》词:“当时剩买名花种,那~付与谁看。”那信,犹云那知也。《南宋六十家》郑清之《王昭君》诗:“如知褒姒贻周患,须~巫臣为楚忠。”信与知互文,须信即须知也。柳永《抛球乐》词:“须~艳阳天,看未足,已觉莺花谢。对绿蚁翠蛾,怎忍轻舍。”贺铸《谒金门》词:“须~芳菲随失。况复佳期难必。拟把此情书万一。愁多翻阁笔。”辛弃疾《念奴娇》词:“须~采菊东篱,千载之上只有陶彭泽。”张炎《壶中天》词:“须~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柳永《瑞鹧鸪》词:“时恁回眸敛黛,空役五陵心。须~道,缘情寄意,别有知音。”须信道,犹云须知道也。晏殊《渔家傲》词:“莫惜醉来开口笑。须~道,人间万事何时了。”张先《汉宫春》词:“凭高望远,但断肠残月初钟。须~道,承恩不在貌,如何教妾为容?”周邦彦《玉烛新》词《早梅》:“风娇雨秀,好乱插繁花盈首。须~道,羌管无情,看看又奏。”

❷动词,靠、凭。汉魏南北朝时已有此义。《说苑·谈丛》:“秦~同姓以王,至其衰也,非易同姓也,而身死国亡。故王者之治天下,在于行法,不在于~同姓。”犹言靠同姓。《颜氏家训·涉务》:“假令有者,皆~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墢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信僮仆”即靠僮仆。白居易《对酒闲吟赠同老者》诗:“老既不足叹,病亦不能治。扶持仰婢仆,将养~妻儿。”此犹言靠妻儿,与“仰”相应。卢仝《月蚀》诗:“寒龟夏鳖一种味,且当以其肉充臛,死壳没~处,唯堪支床脚。”没信处,没靠处、没搁处。刘驾《塞下曲》诗:“下营看斗建,传号~狼烟。”此凭义。李山甫《贫女》诗:“平生不识绣衣裳,闲把荆钗亦自伤。镜里只应谙素貌,人间多自~红妆。”此即凭衣冠取人之意。“信”一作“重”,与“凭靠”义近。杜荀鹤《塞上伤战士》诗:“战士说辛勤,书生不忍闻。三边远天子,一命~将军。”王周《道院》诗:“忘虑凭三乐,消闲~五禽。”五禽,指五禽戏,略似今之健身操。“信”与“凭”互文。麻温其《登岳阳楼》诗:“极目江山何处是?一帆万里~归船。”“江山”疑为“家山”之误。方干《与长洲陈子美长官》诗:“人前尽是交亲力,莫道升沉总~天。”孙光宪《浣溪沙》词:“满眼利名浑~运,一生狂荡恐难休,且陪烟月醉红楼。”义并同。

❶知,料。陆游《蝶恋花》:“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早信犹早知。
❷凭,靠。刘驾《塞下曲》:“下营看斗建,传号信狼烟。”信狼烟犹凭狼烟。

☚ 九画   便 ☛

方令孺著。1945年12月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列入文学丛刊。收《信》、《游日杂记》、《忆江南》等散文8篇。

☚ 祖国的黎明   沉默的果实 ☛

方令孺作。初收入1945年12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信》。这是一束书信体散文,是作者的内心独白。作者把自己不满旧巢窠、在悠闲中的苦闷、彷徨的心情,坦白无遗地泻于笔端,“觉得大时代给我有一种新的悸动、新的颤栗,新的追求,”表现出作者追求新生活、追求进步、追求光明的决心,她表示要“毁灭我自己,不留一丝固有的原素存在,然后再生,成为一个原始的、刚强有力的人。”作品的文笔自由而抒情,在倾诉自己的思想时,结合描写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蕴含有诗情和哲理。笔调清幽秀丽,感情真率坦白,显示出她多情细腻的诗人气质。

☚ 游击区生活一星期   最后一次的讲演 ☛

❶任,随。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苏轼《点绛唇》(醉漾轻舟):“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孙光宪《浣溪沙》(十五年来锦岸游):“满眼名利浑信运,一生狂荡恐难休,且陪烟月醉红楼。”
❷确实、实在。欧阳修《浣溪沙》(十载相逢酒一卮):“浮世歌欢真易失,宦途离合信难期。”贺铸《生查子·愁风月》:“风清月正圆,信是佳时节。不会长年来,处处愁风月。”

☚ 便宜   侵 ☛

诚实不欺、表里如一为“信”,是为人处世、交际往来的重要伦理准则之一。《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言而有信,取信于人,是一种高尚的品行,为修身行事的重要原则。

(章)

☚ 威   恒 ☛

信xin

❶信使;使者。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南朝西曲歌《那呵滩》:“我若在道边,良信寄书还。”
❷的确;确实。南朝宋·鲍照《代放歌行》:“夷世不可逢,贤君信爱才。”南朝梁·沈约《伤谢朓》:“吏部信才杰,文峰振奇响。”

☚ 新知   刑措 ☛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说文》:“信,诚也。”《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实。
1.通“伸” shen
[例一] 《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求信,当作“求伸”。信通“伸”。
[例二] 《汉书·司马迁传》:“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印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信眉,《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作“伸眉”。信通“伸”。
信,心母、真部;伸,书母、真部。心、书邻纽双声,真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2.通“新” xin
[例一] 《史记·高祖本纪》:“吕青为令尹。”《索隐》:“案表青封信阳侯也。”信阳,当作新阳,汉县名,在汝南郡。《史记·陈涉世家》、《汉书·地理志》均作“新阳”,信通“新”。
[例二] 《后汉书·虞延传》:“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注:“就本传‘信’作‘新’。”
信,心母、真部;新,心母、真部。心母双声,真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3.通“申” shen
[例] 《通志·氏族略》二:“信都氏。”注:“本申屠氏。古者信、申音同,故为信都。北齐有信都芳。”信通“申”。
信,心母、真部;申,书母、真部。心、书邻纽双声,真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 上一篇:侔
  • 下一篇:俍

信 - 可可诗词网

〔俄—苏〕 苏尔科夫

夏天的日子多么晴朗,

雄鹰挥着轻捷的翅膀。

你为何不寄信给我,

莫非已经把我遗忘?

清晨,我们就要出征,

伴着那雄壮的歌声,

只有在黄昏的时候,

手风琴才为村庄伤心。

我忆起小丘上的白杨,

树枝遮盖着我的小房,

我仍愿和你坐在一起,

一直到东方升起霞光。

去营部的路多么平坦,

松树排列在路边,

在那军用帐篷里面,

可有你寄来的信件?

(蓝曼 译)

苏尔科夫(1899~ )苏联俄罗斯诗人,社会活动家。生于雅罗斯拉夫尔省一个贫农家庭。1934年毕业于红色教授学院文学系,参加过国内战争和卫国战争。1925年加入共产党,历任苏共中央监察委员,苏共中央候补委员,苏联作协第一书记等职。1969年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30年发表第一本诗集《短颂歌》,歌颂伟大革命斗争中的普通战士。卫国战争时期的诗则表现了苏联战士的日常生活、豪迈气概和勇敢精神。诗集有《勇士之歌》(1941)、《小炉中的火在燃烧》(1942)、《莫斯科保卫者之歌》(1942)、《歌唱士兵的母亲》(1943)、《胜利》(1943)等,成绩卓著,获1946年度斯大林奖金。诗集《向世界呼吁和平》(1950)获1951年度斯大林奖金。其著述还有政治抒情诗集以及主编了9卷本的《简明文学百科全书》。

《信》是苏尔科夫的爱情诗代表作之一。诗以“信”为主线贯穿了一个战士对爱侣的苦苦思念,而诗是把这种苦情融进一个“盼”字中。战士在盼信中出征,又在盼信中迈着焦切、猜想、甚至忐忑的脚步归来。一种人在两地,信抵万金的渴切心理被诗人传达得十分细腻生动。

诗共分四节。第一节诗人以疑问惶惑表现出战士盼信的焦灼心态:“夏天的日子多么晴朗,/雄鹰挥着轻捷的翅膀”,一个战士眺望远空,澄明的蓝天此刻在他眼里蓄满了憧憬与怀想。温婉的夏日黎明,天空的静朗拂动了他情思的心弦,颤颤的随着雄鹰的翅膀鼓荡,思念的心曲便在蓝天中回响:“你为何不寄信给我,/莫非已经把我遗忘。”极度的思念,焦切的盼望,不免使他疑虑重重,忧心忡忡。这是热恋中人常有的一种忧疑心态,能设出无数个“?”,围绕着相爱人的行踪心路画圆。诗的第二节写壮丽的军旅生活,其中缠绕着细柔的情丝,雄壮的出征战歌后面续着哀婉的黄昏晚情恋歌:“清早,我们就要出征,伴着那雄壮的歌声”,这时,是男儿须敛住柔怀,是英雄不能气短,战场上不设情坛,儿女情肠要深埋于心底。表现出了战士的刚强,而恰恰又是在这刚毅的躯体深处跳荡着一颗灼热而多情的爱的心,乃是“无情未必真豪杰”,多情何如不丈夫。一天的征行战斗结束了,大地归入沉寂,黄昏的静默中,心底那团爱的火苗悄悄燃起,手风琴沉厚哀婉的余音回荡中传诉着苦思苦恋的感伤。俄罗斯特有的琴声千百年来一直传达着这个民族悲壮苍婉的情感律动。这一节诗经这回音婉韵的琴声点化,缭绕着格外沉深浑厚的况味。第三节,是战士在琴声中的回忆,往日的情境跃上了他的心屏,“小丘上的白杨,/树枝遮盖着我的小房”,在这很田园,很诗意的山韵野趣中,“我仍愿和你坐在一起,一直到东方升起霞光”。不尽的相思令战士彻底未眠,在忆想中和心爱的人相伴到天亮。这悠悠夜思绵绵情意,最后又系在“信”上。正因为有这般情,正因为有这多思,因此诗的第四节,战士一条条心路又回归到对“信”的热盼上。“去营部的路多么平坦,松树排列在路边,在那军用帐篷里面,可有你寄来的信件?”出征归来,怀着胜利的喜悦,路显得平坦,树显得亲切,但润染着快慰的心空却沉甸甸地坠着一份期待,企盼着有一份悄然的等待。这一笔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两地人相恋的通感。总是怀着希望的热切与怕失望的怯惧一次次走近信箱,有时甚至屏住呼吸与心跳去寻索那份夜的相思,寻索那份心灵的慰藉。一封信的到来,往往会稍稍御下一份思念的积压,会感到一点稍许的释然,会让心空的情雨获一个宣泄的痛快。

这首诗在意境上有色彩的烘托,如天空晴朗澄明,心空却挂一层薄薄淡淡的渴念的云;有声音的互衬,如雄壮战歌的后面却续着手风琴的“伤心”;有时间的流动变化从而构思了心境的转换:“清早”准备出征,紧张亢奋,“黄昏”,紧张中的间歇,在暂短松驰中意绪渐渐升起;有地点的比照:家乡的小白杨,小茅屋,一片田园谐趣,比照出征途夜深寂默难眠的清冷;还有情绪轻重的交织:胜利归来,心里充满喜慰的轻松,但情思积满,心头又堆着一份盼信的沉重。在以上这比比皆是的对比互照中托现出战士的责任义务感同儿女情怀交融渗透的复杂心态,传述出丰富而细腻的意识层面。这种对比互照烘托的精妙构合当是此诗一重要艺术特色。

此外,结构上线索昭然,一条“盼信”的线贯穿始终,第一节以焦盼起笔,二三节在眷念回忆中为盼信的意念注入实在而成厚的底蕴,第四节,呼应篇首,再现焦盼,只是换了一个角度,写出征归来的唯一渴念,这就把对“信”的“盼”提高到了情绪的极顶,读来令人有心同此境之感,极富情绪及艺术的感染力,诗中多寓情于景之笔,景色透着明快,心情却坠着沉郁,景与情在反衬中烘托出摄人的艺术魅力。诗的语言自然素朴,单纯洁净,谐合着紧张军旅生活中战士的情愫心境。


信 - 作文写作辞典 - 可可诗词网

 

湖南绥宁就业培训中心造纸技校 王明生


 一道栅栏
 把你所有的言语
 封在一酒坛中
 途经千山万水
 才酿得如此醇厚
 
 噙着清风
 我一一检点昨夜的风景
 想象远方的你如何挥洒江山
 如何使我斟住这杯祝福
 酩酊到永远
 
 〔评点〕
 选录小诗五首,其中四首是赞颂父母、老师和农民的。
 《爱》,作者从“皱纹”、“银丝”、“老茧”中读到了父亲的浓厚深沉的爱,以“有形”写“无形”,以表象写理念。
 《献给父母》,有浓郁的泥土味。歌颂土地、田垄、梯田,歌颂绿原、禾苗,以歌颂父母的劳作,来颂扬父母。
 《诗人农民》,将农民的耕作赋以诗情画意,揭示出农民内心世界的丰满和高尚。
 《想起》,一位长大了的进入城市的青年,想起乡间的那位老师,有滋有味。
 《信》,作者把信比作一坛酒,在传递中酿醇,读信读得“酩酊”,情感深厚。

信xìn

知,料。黄公绍《望江南》:“早信雨能留得住,尽教尽日舟自横,直等到清明。”(5—3318) 苏轼《定风波·感旧》:“花谢絮飞春又尽,堪恨,断弦尘管伴啼妆。不信归来但自看,怕见,为郎憔悴却羞郎。”() 1—289

☚ 新曹号   信道 ☛

信xìn

❶任意,随便。张籍《各东西》:“出门相背西不返,惟信车轮与马蹄。”
❷消息。岑参《河西春暮忆秦中》:“别后乡梦数,昨来家信稀。”
❸确实,的确。杜甫《浣溪》:“远郊信荒僻,秋色有余凄。”
❹凭,靠。刘驾《塞下曲》:“下营看斗建,传号信狼烟。”

信xìn

❶诚信,可信。《说文》:“信,诚也。”《王风·大车》三章: “谓予不信, 有如皦日。”毛《传》“皦, 白也”郑《笺》: “谓我言不信,我言之信如白日也。”《郑风·扬之水》二章: “无信人之言,人实无信。”朱熹《集传》:“岂可以他人离间之言而疑之哉?”《小雅·巷伯》三章: “慎尔言也,谓尔不信。”郑《笺》:“慎,诚也。女诚心而后言,王将谓女不信而不受。欲其诚者,恶其不诚也。”
❷相信。《小雅·雨无正》三章:“如何昊天,辟言不信。”毛《传》:“辟,法也。”郑《笺》: “如何乎昊天,痛而愬之也。为陈法度之言,不信之也,我之言不见信。”《小雅·小弁》七章:“君子信谗,如或酬之。”王先谦《集疏》:“言吉甫之信谗,如有人以酒相酬,得即饮之。” 《小雅·巧言》二章:“乱之又生,君子信谗。”郑《笺》: “在位者信谗人之言,是复乱之所生。”
❸长远貌。《小雅·信南山》一章:“信彼南山,维禹甸之。”郑《笺》: “信乎彼南山之野,禹治而丘甸之。”马瑞辰《通释》:“古伸字借为信。《尔雅·释诂》:‘引,长也。’《汉书·律历志》: ‘引者,信也。’师古曰:‘信读曰伸,引为长,则伸亦长矣。信为南山之野长远貌。”
❹住两夜。《豳风·九罭》二章:“公归无所,于女信处。”郑 《笺》: “鸿,大鸟也。”胡承珙《后笺》:“鸿不宜遵渚,谓公不宜居东也。不宜居则公应归矣,而未有所也,故犹于东信处耳。”《尔雅·释训》:“宿宿,言再宿也。”郭璞注:“再宿曰信。”

☚ 侮   信信 ☛

读音sh·en(-),为e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升人切,平,真韵。
❶通“伸”。《三国志·诸葛亮传》:“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杨倞注:“信,读为伸,古字通用。”

上一条: "> 下一条:

读音x·in(ˋ),为i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息晋切,去,震韵。
❶言语真实。
❷讲信用。
❸实在;的确。
❹相信。
❺送信的人。
❻音信。
❼随意。
❽信息;信号。

上一条: 下一条:

〔xin〕1. senb: 写~。sheit senb. 2. xinb: ~号。xinb haob.
信步〔xin bu〕nhaob zal.
信封〔xin feng〕pot senb;senb tongt zid; senbhongd.
信号〔xin hao〕xinb haob.
信纸〔xin zhi〕senb qand.

信seing213[sεiŋ]

❶鞭炮等的引信。
❷火药
⊳黄其~比乌其~厉害 (黄色火药的爆炸力比黑色火药大)。

{}4256宠爱。晋语。山西柳林〖〗。骗。中原官话。山东济宁〖〗。我叫他~了。震动。江淮官话。江苏盐城、阜宁:那座小楼,街上过一辆汽车都~得直摇晃。稍稍停留。中原官话。甘肃宁县。李恭《陇右方言发微》:「陇东宁县一带谓稍留曰~。」注视。兰银官话。甘肃兰州〖〗。(用砒霜)毒死。冀鲁官话。山东聊城、高唐、茌平〖〗。信砒霜搀的少,~不死虫子。疼痛。江淮官话。江苏盐城、阜宁:牙疼,~得半边脸都肿起来了。呆;呆笨。晋语。山西忻州〖〗。他~得兀儿那儿去唡。陡。吴语。浙江金华岩下〖〗。

信xin

❶真实的。《老子·八十一章》:“~言不美,美言不~。”《诗经·卫风·氓》:“~誓旦旦,不思其反。”(不思:想不到。其:他。反:违背誓言。)
❷讲信用。《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老子·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轻诺:轻易承诺。寡:少。)
❸确实,的确。刘禹锡《天论上》:“文~美矣!”《左传·昭公元年》:“子皙~美矣!”(子皙:人名。)
❹听凭,随意。成语:“信口开河”、“信马由缰”。元稹《过襄阳楼》诗:“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马行。”白居易《与元微之书》:“~手把笔,随意乱书。”(书:写。)
❺[信宿(su)]连住两夜。《后汉书·蔡邕传》:“~~三迁。”李清照《金石录后序》:“留~~,计无所出而还之。”(shen):通“伸”。《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欲~大义于天下。”《周易·系辞下》:“往者屈也,来者~也。”

信;信件xìn xìnjiàn

【同】 都可作名词;都指书信。
【异】 “信”侧重指具体的、个别的信;前面可加数量短语;单纯词。除作名词外,还可作动词,表示相信、信任、信奉等意思,例如:“对这种事,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信件”没有这些意思和用法。[例]今天上午,我收到家里来的一封~。“信件”侧重指集体的、很多的信;泛指书信和递送的文件、印刷品等;前面不能加数量短语;合成词。只能作名词。[例]对于这些~,你们打算怎样处理呢?


函;信hán xìn

【同】 都可作名词;都是按照习惯的格式把要说的话写下来给指定的对象看的东西。
【异】 “函”是文言词,在古代可指外面装有封套的信件;侧重于其庄重性,今沿用;多用于公务方面的信件;有庄重色彩;书面语。此外,还有匣、封套的意思;“信”没有这些意思。[例]复~已收到。“信”是通用于口语、书面语和各种场合的常用词;使用范围很广。此外还有信用、信息、引信、凭据等意思;“函”没有。另外,“信”还有形容词用法,意思是确实,例如:信而有征;还有动词用法,意思是相信、信奉,例如:“信了我的话”;“函”没有形容词和动词用法。[例]写~应该按照书信格式来,这是规矩。

信xìn

❶真诚;不虚伪
 △ ~守诺言。
❷凭据
 △ ~物|印~(政府机关的图章)。
❸消息
 △ ~息。
❹信件
 △ 介绍~|书~。
❺相信
 △ 真实可~。
❻任凭;随意
 △ ~口开河。
❼信仰(学说或宗教)
 △ ~教。
❽姓。

信xìn


❶诚实;信用:~守︱~望︱~义︱~誉︱~实︱~贷(dai)︱守~︱取~︱失~︱威~︱~守不渝(yu)︱~誓旦旦︱背~弃义︱言而无~︱言而有~︱轻诺寡~。
❷真实可靠的:~史︱~据︱~而有征。
❸相信:~心︱~念︱~服︱~从︱~赖︱~任︱~托︱~仰︱~奉︱~条︱迷~︱亲~︱自~︱听~︱轻~︱深~︱确~︱坚~︱笃(du)~︱宠~︱溺(ni)~︱~以为真︱半~半疑︱将~将疑︱偏听偏~。
❹信奉:~教︱~徒︱~女︱~士︱善男~女。
❺随意;听任:~步︱~手︱~口开河︱~口雌黄︱~手拈(nian)来。
❻凭据:~物︱印~。
❼信件:~笺(jian)︱~纸丨~封丨~件丨~札丨~汇丨~差(chai)丨~使丨~筒丨平~丨书~丨家~丨通~丨发~丨寄~丨来~丨复~丨回~丨黑~。
❽消息:~号丨~息丨音~丨口~丨电~丨报~丨回~丨死~丨通风报~丨杳(yao)无音~。
❾再宿:~宿。
❿引信:~管。
⓫同“芯”(xin)。
⓬信石,砒霜:红~丨白~。

信xìn

❶ 书信,按照一定的格式写就的给确定的对象看的材料:信件︱信封︱介绍信。
❷ 相信:信赖︱信任。
❸ 诚信,不虚伪:威信︱信守诺言。
❹ 凭据,凭证:信物︱印信。
❺ 消息:报信︱口信。
❻ 任凭,随意:闲庭信步︱信口开河。
❼ 信仰:信教︱信奉。
❽ 同“芯”(xìn),引信,蛇或蜥蜴类动物的舌头。
❾ 姓。

亦作“信幡。”古代题表官号、用为符信的旗帜。《东观汉记·梁讽传》:“匈奴畏感,奔驰来降,讽辄为信旛遣还营,前后万余人,相属于道。”宋庞元英《文昌杂录》三:“兵部仪仗排列职掌二人……黄麾幡一,告止幡一,传教幡八,信幡八。”参阅晋崔豹 《古今注·舆服》。

(21次)
❶信实;忠诚。期不~兮告余以不闲《歌·君》 怀~侘傺《章·涉》 与余言而不~兮 何灵魂之~直兮《章·抽》 焉舒情而抽~兮 或忠~死节兮《章·日》岂忠~之可化《哀》
❷真正;确实。苟余情其~姱以练要兮 苟余情其~芳 虽~美而无礼兮 孰~修而慕之《离》 吾至今乃知其~然《章·诵》 ~非吾罪而弃逐兮《章·哀》 情与质~可保兮《章·思》 ~未达乎从容《辩·六》
❸听信;相信。 反~谗而齌怒《离》父~谗而不好《章·诵》 ~谗谀之溷浊兮 吴~谗而弗味兮《章·日》
❹信任;此指被信任。忽若去不~兮《章·哀》
❺通“伸”。伸张。恐情质之不~兮《章·诵》

信xìn

❶相信,听信。《离骚》:“反信谗而齌怒。”
❷ 的确。《离骚》:“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
❸ 忠信。《涉江》:“怀信侘傺。”
❹ 讲信用。《湘君》:“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信xin

信笔1 信步 信差(chai) 信从 信贷 信道 信度2 信访信风 信封 信奉 信服 信鸽 信管 信函 信号 信汇 信笺 信件 信教(jiao) 信经 信据3 信赖 信念 信女 信炮 信皮儿 信瓤儿 信人 信任 信绳 信石 信史 信使 信士 信手 信守 信水 信缩 信条 信筒 信徒 信托 信望 信物 信息 信箱 信心信信 信仰 信义 信用 信誉 信札 信众 信纸 报信 宠信 电信 笃信 复信 贺信 黑信 荒信 谎信 回信 家信 坚信 口信来信 迷信 平信 凭信 亲信 轻信 取信 确信 深信 失信 书信 死信 送信儿 听信 通信 透信 威信 相信 凶信 音信 引信 印信 诚信 置信 自信 信不过 信得过 信号弹 信号灯 信号枪 信任案 信天游 信息化 信息量 信息流 信息论 信息学信用卡 信用社 信誉卡 保价信 公开信 挂号信 航空信 鸡毛信匿名信 信笔涂鸦 信步漫游 信而有征 信及豚鱼 信口雌黄4 信口胡说 信口开河 信马由缰5 信任投票 信赏必罚6 信誓旦旦 信手不渝 信手拈来 信息爆炸 信息产业 信息处理 信息革命 信息技术 信息科学 信息污染 信息中心 信用危机 信以为真 信誉卓著 将信将疑 深信不疑 善男信女 偏听偏信 轻诺寡信 通风报信杳无音信 信息工程学 信息化社会 信息经济学 信用合作社 信息高速公路7 信息交换手段 言必信,行必果

信xin

❶相信;认为真实而不怀疑:别~那些骗人的鬼话|我才不~世上有鬼神呢! |我说的全是实话,~不~由你。
❷信奉;信仰(宗教):阿拉伯人一般都~伊斯兰教|这位老太太~佛教|他什么教都不~。
❸听凭;随意;放任(主要用于某些成语):~口开河|~手拈来|他~口讲来,居然头头是道|老王~笔一挥,就写出一行漂亮的字来。
❹信用:取~于民|这次你可别失了~
❺书信:邮递员送~来了|到学校以后,记住给家里写~|他们写了一封告全校同学的公开~。
❻(~儿)消息;信息:请你给他捎个~儿|是谁去给他们通风报~的?|他走了以后,一直没~儿。[信口开河]没有根据地随口乱说:别~地乱说|他说的话没有一点儿根据,完全是~。

信xìn

❶ 相信: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十五·314)
❷ (~儿)消息;音讯:今打听得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之~,他便四下里寻情找门路。(三·49)方才好端端的,为什么打起来?你也不早来透个~儿!(三三·764)
❸ 任凭:就如世上流嘴滑舌之人,无风作有,~着伶口俐舌,长篇大论,胡板乱扯,敷演出一篇话来。(七八·1946)
❹ 的确:~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五·102)
❺ 书信:我短了什么,少不得写~来告诉你,且不要论到这里。(十六·337)


信xìn

任凭:(黛玉)迷迷痴痴,~着脚儿从那边绕过来,更添了两箭地的路。(九六·1240)

❶誠。《詩經·豳風·九罭》: “公歸無所,於女信處。” 毛傳: “再宿曰信。”鄭玄箋: “信,誠也。”
❷當爲身,聲誤。《周禮·春官·大宗伯》: “侯執信圭,伯執躬圭。” 鄭玄注: “信,當爲身,聲之誤也。身圭、躬圭,蓋皆象以人形爲瑑飾。”陸德明《經典釋文》: “信,音身。”
❸讀如屈伸之伸,猶“圖”。《禮記·儒行》:“雖危,起居竟信其志。” 鄭玄注: “信,讀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猶圖也,信或爲身。” 陸德明 《經典釋文》: “信,依注爲伸,音申。”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簿契部 > 契憑 > 信1
1  xìn

憑據之别稱。《墨子·號令》:“大將使人行,守操信符。信不合,及號不相應者,伯長以上輒止之。”《周禮·地官》“掌節上士二人”漢·鄭玄注:“節猶信也,行者所執之信。”《史記·刺客列傳》:“今行而毋信,則秦未可親也。”《警世通言·陳可常端陽仙化》:“告恩王,錢原許妾供養,妾亦怕他番悔,已挐了他上直朱紅牌一面爲信。”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石部 > 藥石 > 砒石 > 信
信  xìn

信石的單稱。即砒石。清·蒲松齡《農桑經·農經·八月·煮信》下自注:“信即砒石,出信州者佳,故名信,誤食之殺人。”詳“砒石”。

信xìn

❶清代以来江湖社会谓七个。《清门考源·各项切口·江湖类》:“信:七个。”
❷旧时江湖社会谓数目七。《江湖通用切口摘要》:“信: 七曰信。”另参“留、越、汪、则、中、仁、信、张、爱、足”条。

信;疑

○信xìn

(动)相信:~托|~任|~仰|~以为真|别~他的话。

●疑yí

(动)怀疑:~惑|~心|~虑|~信参半|很可~|可~之点。

信xìn

〖名词〗
一、信用(11)。《申胥谏许越成》:夫越王好信以爱民。——越王讲信用,而且爱百姓。《纵囚论》: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就能使罪犯们视死如归,而且坚守信用和道义。《蔺相如完璧归赵论》: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大王您]因为一块璧的缘故,就在天下人面前失去了信用。
二、凭证(1)。《齐国佐不辱命》: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却说一定要把齐侯的母亲作为人质以为凭证。
三、即韩信(?—前196),汉初诸侯王。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初属项羽,继归刘邦,被任为大将。汉朝建立,封为楚王,后降为淮阴侯。为吕后所杀(2)。《贾谊治安策一》:令信、越之伦列为彻侯而居。——假使韩信、彭越这些人,封为通侯而安居。《光武帝临淄劳耿弇》:其功乃难于信也。——这个功劳比韩信更难。


信xìn

〖形容词〗
真实,诚实(15)。《季梁谏追楚师》:祝史正辞,信也。——祝史的言辞真实,这是诚实。《屈原列传》:信而见疑。——诚实却受到怀疑。《送孟东野序》:其弗信矣乎? ——难道不是真实的吗?


信xìn

〖副词〗
表示对动作行为或性状的强调、肯定。可译为“确实”、“实在”(15)。《子革对灵王》:信善哉! ——确实好啊! 《展禽论祀爰居》:信吾过也!——实在是我错了! 《兰亭集序》:信可乐也。——确实是值得快乐的。


信xìn

〖动词〗
一、相信,信任(37)。《范雎说秦王》: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大王您相信并实行我的话,死不能成为我的忧患。《屈原列传》: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疏远屈原却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进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然而公不被人信任,私得不到朋友帮助。
二、信奉(1)。《潮州韩文公庙碑》:而潮人独信之深。——而潮州人特别信奉得深厚。
三、讲信用,守信用(6)。《游侠列传序》:然其言必信。——但是他们说话一定讲信用。《报任安书》:事亲孝,与士信。——他侍奉双亲很孝顺,和士人结交守信用。《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因此苏秦对天下不讲信用。
四、读shēn。用同“伸”。伸张,伸展(2)。《管晏列传》:而信于知己者。——而在知己的面前受到伸张。《游侠列传序》:平居不可屈信。——平日不能弯曲和伸展。

信xìn

❶ 言语真实,诚实。《老子》:“美言不~,~言不美。”《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❷ 信用。《论语·为政》:“人而无~,不知其可也!”用作动词,守信用,实践诺言。《左传·宣公二年》:“弃君之命,不~。”《论语·子路》:“言必~,行必果。”《荀子·富国》:“已诺不~则兵弱。”
❸ 相信,认为可靠。《论语·公冶长》:“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其行。”《汉书·苏武传》:“且单于~女,使决人死生。”(女:同“汝”,你。)
❹ 确实,的确。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难求。”杜甫《兵车行》:“~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❺ 信约,盟约。《左传·襄公元年》:“以继好结~。”用作动词,订立盟约。《左传·襄公十八年》:“~于城下而还。”
❻ 凭证,符信。《史记·刺客列传》:“今行而毋~,则秦未可亲也。”
❼ 信使,使者。《孔雀东南飞》:“自可断来~,徐徐更谓之。”《世说新语·雅量》:“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至,看书竟,默然无言。”
❽ 消息,音讯。杜甫《得广州张判官叔卿书使还以诗代意》:“忽得炎州~,遥从月峡传。”
❾ 书信,信件。白居易《谢寄新茶》:“红纸一封书后~,绿芽十片火前春。”
❿ 任随,随意。白居易《长恨歌》:“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马归。”《琵琶行》:“低眉~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⓫ 住宿两个晚上。《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过~为次。”
⓬ 通“伸”。❶ 伸展。《孟子·告子上》:“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
❷ 伸张。《隆中对》:“欲~大义于天下。”

本义为诚。引申为信用。再引申为传递信息的使者。吴质《答东阿王书》:“~到奉所惠贶。”也指使者所带信物。白居易《寄两银榼与裴侍郎》诗:“贫无好物堪为~,双榼虽轻意不轻。”又《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红纸一封书后~,绿芽十片火前春。”后来专指写在纸上的话,即书信。林同济《与吴南轩》:“前函及致炳焕~谅达。”毛泽东《与湘生》:“郑某处书三本,~一函,今寄来。”徐中玉《与杨洪承》:“~收,简答如下。”

☚ 捷书   家信 ☛

*xin

DOC5
❶确实;真:~而有征/~史/~然。
❷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信用:言而有~/威~/守~/失~/~实。
❸相信;信任:~不~由你/~巫不~医/~仰/~赖/~服。
❹信仰并崇奉:我不~教/~徒/~佛。
❺听凭;随意;放任:闲庭~步/~口开河/~手拈来。
❻凭据;使人相信的东西:~号/~物/印~/~符。
❼信件;书信:我给你写了一封~/送~/介绍~/~封/~笺。
❽音信;消息:好久没他的~儿了/通风报~/口~儿。
❾引信:~管。
❿按期;准时:~风。(11)姓。

凭证

凭证

证(证信;质证) 据(凭据;单~;票~;收~) 信(符信) 验(符验) 照(质照) 把柄
用文字写的凭证:字(字据;立~为据) 书(婚~)
印的或写的作为凭证的纸片:票(票证;票据;饭~;菜~;肉~;支~;发~;车~;船~;门~;选~;废~) 条子
(可作为证据的事物:凭证)

另见:文件 根据 证据 证明2 契约

☚ 凭证   各种凭证 ☛

药物

药物

药(药品;~石;~剂;~饵;~水;~膏;~丸;西~;成~;不老~;不死~) 饵
药物的俗称:药头
粉末状的药:散(散剂;平胃~)
成霜状结晶的白色药末:霜散
搭配协调起不同治疗作用的药物:君臣佐使
含醇液的药:酊(酊剂;碘~)
注射用药:针(针水;针药;针剂;消炎~)
解救的药:解药
烈性的药:悍药 峻药
猛烈的药剂:峻剂
不对症无疗效的药:谬药
有毒的药:毒药 鸩毒鸩媒 闹药
慢性发作的毒药:慢毒 慢药
砒霜:砒(红~;白砒) 信(信石;红~) 砷 红矾

另见:医生 医疗 治疗 吃药

☚ 药物   中药 ☛

相信

相信

信(信凭;信任;凭信;置信) 谌恂 讯 许 忱
相信他人所言:听信(~传言) 闻信
相信一方的:偏信 边信
盲目听信:盲听
相信是真的:信真
相信虚假的事物是真的:当真(以假~)认真 信以为真
听到点不确切的消息就信以为真:听风是雨
见到点迹象就信以为真:见风是雨
谣言或讹传多次重复,就会让人相信:三人市虎 三人成虎 三夫成虎 三言讹虎 三人成市虎
受迷惑而相信:营信
一点也不怀疑:倓然 安然不疑
理所当然,不容怀疑:天经地义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无可置疑
(认为正确或确实而不怀疑:相信)

另见:正确 确实 肯定 信服 信心︱不信

☚ 相信   自信 ☛

各种文体

各种文体

记叙文:记(记录;~要;游记;杂~;笔记;记载文) 传(传记;传略;记传) 谱(年~;家~) 纪(纪行;本~) 志(~书;方~;墓~)
议论文:论(~文;论议;~辩;史~;策~;社~;专~;评~) 评(史~;时~) 颂(~歌) 说(师~;~理文)
说明文:故(鲁~;韩~) 解(~嘲) 训(~诂) 注(~疏;~解;传~;小~) 序(~言;大~) 跋(~记;题 ~) 叙 绪
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论说(论说文)
应用文:书(诏~;制~;玺~;文~) 折(奏~) 典 训 谟 诰 诏 谕 奏 章(奏~) 表(陈情~)笺 启 批 剌 照 禀 移 劄命 誓 令 敕 制 教 牒(家~) 关(~文) 檄(羽~) 帖(军~;府~) 诔(~文) 函 书 信 箴
文体名,墓表的一种:灵表
散文:小品 杂文 杂感 杂记 笔记 笔谈 笔录 漫笔 速写 特写 拾零 剪影 掠影 一瞥 通讯 平文
一种灵活随便的文体或笔记:随笔
有节奏韵律的文体:韵文
韵文的几种形式:辞(楚~) 诗 骚(~体;离~;楚~) 曲(~牌;词~;元~;散~;套~)
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赋(辞~;汉~;魏~)
用于教化讽谕的赋:风赋

另见:文采 文风

☚ 文体   体裁 ☛

守信

守信

信(秉信;践信;口信;讲信用;守信用) 悬剑
说话算数,讲信用:言而有信 一言不再
 说到做到,言而有信:徙木立信 徙木为信
 说话算数,极讲信用:一诺千金 千金一诺 百金一诺
对朋友信守诺言,始终不渝:悬剑空垄 挂剑空垄 剑挂孤松 松枝挂剑
对亡友守信:挂剑
要守信用:信以为本
持义守信:义信
宽大守信:宽信
忠诚守信:忠信(~不欺) 忠谅 允忠
 质朴而忠信:质信
 共为忠信:众信
友谊深长,聚会守信:鸡黍约
善守信用:善信
恪守信用:季诺
极守信用:信如尾生
最守信用的人无须用金玉作信物:至信辟金
(履行信用:守信)

☚ 信用   诚信 ☛

任凭

任凭

任(任随;任从;任听;一任;放任) 凭(~你怎样) 听(听任;听凭;听随;~顺;~其自便;听之任之) 委(委命) 饶 纵(纵任;纵令;纵放) 从 尽(~你吩咐) 恣(恣听;恣意) 由(由着;由得) 恁(恁凭) 随(随便)信(~步) 旷放 折莫 无乎不可
任凭怎么样:管他
任凭其发展:天放 任其自流 任其自然自由放任 自生自灭
任凭心意:由心 由性
任凭自己:由身
任凭方便:任便听便
(让其愿意怎样就怎样:任凭)

☚ 放开不管   不理睬 ☛

是这样

是这样

表示不外乎是这样:无非
推测必然是这样:势必 想必
确实是这样:果真 当真 真正 真的 端的 认真
表示事情确实是这样:允 固 真(真是;真成;当真) 果(果真;果然) 信 审(~如其言) 委的 的当 的确 笃实 委实 实在 诚然 分明 确实
真正的、正式的:正南巴北 正经靠北

☚ 是   不是 ☛

书信

书信

信(信函;信札;信简;旨信;梅信;梅花信) 书(书札;书函;书翰;书子;书状;书素;书题;书邮;书启;书问;书疏;书缄;书尺;书柬;贴书;素书;尺书;咫书;音书;雁书;鸾书;系帛书;青鸟书;咫尺之书) 函(函件;函牍;函片;函札;函书;函柬;函问;尺函;公~;鳞函) 柬(书柬) 简(简札;简牒;简牍;简素;简毕;简翰;简帖;简墨;简缄;简尺;简椠;书简;素简;尺简;邮简) 缄(缄札;缄素;缄书;缄翰;鸾缄) 札(札翰;素札;霜札;尺札) 牍(尺牍;素牍;赤牍;竿牍;觚牍) 笺(笺函;笺札;笺牍;笺书;笺简;笺缯;尺笺;邮笺;素笺;鱼笺) 翰(翰札;尺翰;音翰) 鸿(鸿雁;鸿使;鸿信;鸿音;鸿鱼;鸿鳞;飞鸿;金鸿;麟鸿;鸿雁书)鲤(鲤书;鲤素;尺鲤;素鲤;双鲤) 鱼(鱼封;鱼封;鱼函;鱼讯;鱼信;鱼契;鱼素;鱼书;鱼笺;鱼缄;鱼雁;鱼幅;双鱼;鱼中素;五色鱼;鱼封雁帖;鱼书雁帖;鱼书雁信;鱼书雁笺;鱼书雁字;鱼书雁札;鱼书雁帛;鱼书雁足;鱼肠尺素;鱼肠雁足;鱼肠雁书;鱼笺雁字;鱼缄尺素;鱼笺雁书;鱼信雁书;鱼字雁书;鱼绫雁帛) 椠(蒲椠) 羽(羽书;羽鳞;羽翰;鳞书羽信) 疏(牋疏) 椷(椷书) 雁(雁足;雁帖;雁帛;岭雁;雁帛鳞笺;雁素鱼笺;雁帖鱼书;雁字鱼书;雁信鱼书) 文鳞 白鳞 尺纸 尺帛 尺素 尺题 尺一(尺一书) 尺楮 尺蹏 八行(八行书) 检素 毫素 邮筒音邮(企望~) 音徽 驿音 手启启劄 风牋 告教 旨问 旨告 旨示 笔椟 鳞羽 鳞素 鳞迹 鳞游 鳞鸿 鳞翼 鹅溪素 白绢斜封
简牍书信的总称:书牍
书信或递送的文件、印刷品:信件 青泥信
信札、帖子:柬帖
音讯,书信:雁鸿
书信极少:鸿稀鳞绝
书信或消息受阻不通:黄犬音乖

另见:书写 音信 信使 笺纸 邮递 传递 交往

☚ 书信   各种书信 ☛

任意

任意

乱(~说;~吃) 信 顺(顺便)径情 等闲 辄尔 肆欲 从心 纵意 恣情 任情 任心 随便 取次
随意,任意:信意 信心 肆手
任随心意:任臆 率心
 纵任心意:纵心
 纵情任意,不受拘束:肆意
随心,任情:恣心
乘兴任情:逞兴
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肆意 率意
 放纵,肆意:任情 放意 恣意 恣臆极意 肆心 肆欲
 恣意行事:快志
 放肆恣意:酣肆
放纵任意:自肆
(任随其意,不受约束:任意)

另见:随便 放任 尽情

☚ 任意   任意而行 ☛

信xìn;shēn

(一) 息晋切,去震。
❶真实;诚实。《老子》:“~言不美,美言不~。”
❷履行;应验。《论语·子张》:“言必~,行必果。”
❸相信;信任。《论语·公冶长》:“听其言而~其行。”
❹符契;凭信。《后汉书·乌桓传》:“刻木为~。”
❺信使,使者。《资治通鉴·晋咸和三年》:“追~改书。”
❻书信;书简。《梁书·到溉传》:“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
❼音讯,消息。《太玄·应》:“阳气极于上,阴~萌乎下。”
❽副词。实在,的确。柳宗元《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为农~可乐,居宠真虚荣。”
❾随意,任意。《荀子·哀公》:“任计不~怒。”
(二) 升人切,平真。通“伸”。伸展。苏轼《东新桥》:“机牙任~缩,涨落随高低。”

〖信〗

(一)粵 seon3〔訊〕普 xìn

❶ 言語真實,忠實,有成語「言而有〜」。許慎《說文解字》:「〜,誠也。」《論語.學而》:「主忠〜。」
❷ 確切,不虛。韓非《韓非子.五蠹》:「是以賞莫如厚而〜,使民利之。」
❸ 副詞,真的。杜甫《兵車行》:「〜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❹ 相信。諸葛亮《出師表》:「願陛下親之〜之。」
❺ 信物,使人取信的憑據。劉向《戰國策.燕策三》:「今行而無〜,則秦未可親也。」
❻ 通「訊」,音訊,消息,有成語「杳無音〜」。杜甫《喜達行在所》(其一):「西憶岐陽〜,無人遂卻回。」
❼ 書信。元稹《書樂天紙》:「半封京〜半題詩。」
❽副詞,隨意。白居易《琵琶行》:「低眉〜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二)粵 san1〔新〕普 shēn

❶ 通「伸」,伸展。馬中錫《中山狼傳》:「狼欣然從之,〜足先生。」
❷ 通「伸」,伸張。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孤不度德量力,欲〜大義於天下。」

先秦行军术语。春秋时期军队在外作战,驻扎一宿称为“舍”,二宿为“信”,三宿为“次”。

古代道德规范。(一)中国古代道德规范。有三义。(1)指社会生活关系的一般道德准则。《左传》僖公25年:“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左传》文公4年:“弃信而坏其主,在国心乱,在家必亡。”孔子认为,“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敬事而信”(《论语·学而》)。孔子教人以四教,信为其一。“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教弟子“谨而信”。《吕氏春秋·当务》认为乱天下者有四,其中之一就是“信而不当理”。(2)指朋友关系的道德准则。孔子说:“朋友信之”(《论语·公冶长》)。其弟子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孟子说:“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吕氏春秋·贵信》说:“交友不信,则离散忧怨,不能相亲。”汉董仲舒将信列为五常之一,认为信是“竭愚写情,不饰其过,所以为信也”(《春秋繁露·天地之行》)。宋朱熹以实释信,说“以实之谓信”(《论语集注》)。(3)指君臣民关系的政治道德准则。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吕氏春秋·贵信》说:“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会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战国法家认为实施变法,要讲信用。故有商鞅城门移木取信于民的典故。但法家又认为不能相信任何人。如韩非认为,君主不应当信任任何人,而应不信人,以术来实施管理。他说:“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韩非子·备内》)。甚至“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同上)。认为“左右太信”是人君之患。(二)印度古代佛教道德规范。心所法之一。认为信是佛教徒必须具备的宗教道德品质,《菩萨本业经》卷下:“若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智度论》卷一:“佛法大海,信为能入。”

026 信

儒家伦理基本概念之一。指信任、信用、诚实、不欺,用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论语》中,信出现16处。“主忠信”,“敬事而信”,“谨而信”,“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学而》)。“信则人任焉”(《论语·阳货》),“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子路》)。有子认为“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论语·学而》)。孟子把信视为美德,“可欲之为善,有诸己谓信”(《孟子·尽心上》)。此后,信为儒家提倡的道德规范之一。汉儒把“信”列入“五常”内容之一。

☚ 智   勇 ☛

谥号。君主与大臣之美谥。苏洵《谥号》曰: “守命共时曰信,出言可复曰信。”郑樵《通志·谥略》把“信”列为上谥。历朝谥 “信” 的君主有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义大孝至诚宪皇帝等。

☚ 敏   达 ☛

信Xin

儒家伦理的基本概念之一。意为信守诺言,诚实可靠。孔孟对信德的规定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交友处事要讲信实、信用,信是交友中必须遵循的标准和规范,言而有信才是品德高尚的人。“信者人任焉”(《论语·阳货》)。诚实可靠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和使用,交友必交守信之人;治国要讲信,为君主者必须诚实无欺,取信于民,强调要“敬事而信”《论语·学而》,“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信。”(《论语·子路》)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去兵”、“去食”,但不可去信。即指实施国家大事必须讲信用,否则百姓不会听从君主的调遣,统治者诚实、笃信,人民才能奉献真情。国家可以没有军队,没有粮食,但断不可无信用。“君子信而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也。”(《论语·子张》)君子必须在得到信仰、信任以后,才能去动员,役使百姓;反之,百姓便以为是在折磨,虐待他们。取信于民的目的在于让百姓心悦诚服地接受“使用”。孔子主张忠信,并对弟子施以文、行、忠、信“四教”,把“信”作为“正身”、“行仁”的重要表现之一。孟子认为自身确实具有善德,品德端正才叫“信”。“信”是儒家着力倡导的道德规范之一,统治者争取民心的重要手段,为立国之本。西汉董仲舒把“信”作为五常之一。

☚ 恭宽信敏惠   中庸 ☛

中国古代伦理范畴。指守信用,诚实不欺。《左传·襄公九年》:“所临唯信。信者,言之瑞也,善之主也。”《论语·学而》提出:“敬事而信”,“谨而信”。

信xìn

❶确实。如:信史,信而有征。
❷信用。如:守信,威信,言而有信。
❸相信。如:信仰,信托。
❹信奉。如:信教,信徒。
❺听凭。如:信步,信口开河,信手写来。
❻凭据。如:信号,信物,印信。
❼书信。如:介绍信,信扎,家信。
❽信息。如:口信,报信,
❾引信。如:信管。
❿同“芯”。(11)信石(即砒霜)。(12)先秦行军术语。春秋时期军队在外作战,驻扎一宿称为“舍”,二宿为“信”,三宿为“次”。(13)姓。

信xin

副词,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前,表示情况的信实,相当于“确实”“果真”“的确”等。如: ❶子晳信美矣,抑子南,夫也。(《左传·昭公元年》“信”句:子晳确实漂亮,然而子南,是〔可以做〕丈夫〔的〕。)
❷臣北方之鄙人也,闻大王将攻宋,信有之乎? (《吕氏春秋·爱类》“信”句:我是北方的贱民,听说大王将要进攻宋国,果真有这事吗?)
❸山坂有两石虎……作制甚工,信为妙矣。(《水经注·比水》“信”句:山坡上有两只石雕的老虎……雕刻得很精致,的确是美妙啊。)

☚ 新   徐 ☛

明清至民国时代,一些壮族地区田地面积单位名称。一信等于五半(每半相当六亩),合三十亩。流行于今广西大新县一带。

☚ 造田   地 ☛

信xìn

Ⅰ  ❶ (书信) letter; mail: 保价 ~ insured letter; 拆 ~ open a letter; 公开 ~ an open letter; 挂号 ~ registered letter; 平 ~ ordinary letter [mail]; 私 ~ personal [private] letter; 证明 ~ certificate; certification
❷ (信息;消息) message; word; information: 口 ~ a verbal message; an oral message; 通风报 ~ divulge secret information; tip sb. off; 还没有 ~ 儿呢 。 No news yet. 你到达后给我来个 ~ 儿。 Please send me word of your arrival. 请你捎个 ~ 儿给他好吗 ? Would you mind giving him a message?
❸ (凭据) sign; evidence: ~ 号 signal; 印 ~ official seal
❹ (信用) confidence; trust; faith: 取 ~ 于民 win the people's confidence [trust]; 失 ~ break faith [one's promise]; 言而无 ~ fail to keep faith; go back on one's word
❺ (引信) fuse: 炸药 ~ 管 fuse in a blasting charge
❻ (信石; 砒霜) arsenic: 白 ~ white arsenic
❼ (姓氏) a surname: ~ 都芳 Xin Dufang Ⅱ  ❶ (相信) believe; take stock in; credit: 坚 ~ firmly [staunchly] believe; 将 ~ 将疑 half believe and half doubt; ~ 不 ~ 由你 believe it or not; ~ 以为真 accept sth. as true; 他深 ~ 自己必将成功。 He profoundly believed in his future success.
❷ (听凭; 放任; 随意) at will; at random; without plan: ~ 笔写来 write freely without hesitation; ~ 步闲游 walk aimlessly
❸ (信奉) profess faith in; believe in: ~ 佛 profess Buddhism Ⅲ  (确实) true: ~ 乎? Is it true? ~ 然。 It is indeed true.
◆信笔 write freely without hesitation or as fancy dictates; 信笔涂鸦 clumsy in penmanship; write carelessly; write rough and ready; 信笔直书 write freely without too much hesitation; write freely as fancy dictates; 信标 {电} beacon; 信步 take a leisurely walk; stroll; walk aimlessly; 信步来到 come to a place in aimless wandering; (He) let (his) feet carry (him) as they would.; 信步闲踱 walk about aimlessly; roam about without definite objective; take a leisurely walk; 信不过 mistrust; 信差 [旧] carrier; postman; 信从 trust and comply with; 信、达、雅 fidelity, fluency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flair]; 信贷 credit; “信得过”企业 “trusted by the masses” enterprise; 信都 a surname; 信访 petition letter; 信封 envelope; 信风 {气} trade wind; trade; 信奉 believe in; embrace; 信孚中外 have the confidence both of foreigners and of one's own people; 信服 completely accept; be convinced; 信鸽 carrier pigeon; homing pigeon; homer; 信函 letters; 信号 signal; semaphore; gun; 信号板 signal plate; signal panel; pick-up plate; backplate; 信汇 mail transfer (M-T); letter of transfer; 信及豚鱼 One's sincerity moves even the sucking pigs and fish.; extend good faith even to the sucking pigs and the fish (to the lowest creatures); be famed for great faith; 信笺 letter paper; writing paper; 信件 letter; mail; missive; 信教 profess a religion; be religious; get [experience] religion; 信苴 a surname; 信据 evidence; proof; 信口雌黄 make irresponsible remarks; wag one's tongue too freely; speak at random; make a malicious remark carelessly; talk sheer nonsense; be free with one's tongue; criticize [make statements] freely without careful thought; make deceitful statements [unfounded charges]; 信口开河 speak carelessly, rapidly, voluminously like the outflow of river water when the sluice gates are opened; have a loose tongue; shoot off one's mouth; talk at random (without restraint); talk recklessly; talk drivel; speak at random; talk in a loose kind of way; talk off the top of one's head; talk through one's hat; speak without measuring one's words; say sth. at a venture; say whatever comes to one's mind; say sth. without proper consideration; let one's tongue run away with him; make irresponsible remarks; aimless talk; irresponsible chat; wag one's tongue too freely; talk nonsense; talk irresponsibly; 信口胡诌 talk nonsense; speak thoughtlessly; speak wildly; 信筐 out-tray; 信赖 trust; count on; have faith in; depend (on); 信马由缰 ride with lax reins — let things take their natural course; 信念 faith; belief; conviction; persuasion; 信女 female believer; 信皮 [口] envelope; 信瓤儿 [口] letter enclosed in an envelope; 信任 trust; have confidence in; believe in; take [put] stock in; faith; reliance; credence; dependence; 信实 trustworthy; honest; reliable; 信史 true [authentic] history; faithful historical account; 信使 courier; messenger; 信使往还 exchange of correspondence and emissaries; 信士 believer; follower of religion; [书] honest man; 信誓旦旦 take an oath devoutly; pledge in all sincerity and seriousness; vow solemnly; give sb. one's firm and solemn promise; oath solemnly pledged; a sincere pledge; Clearly was one sworn to good faith.; 信手 conveniently; 信手拈来 have one's words at hand; have material, etc. at one's fingertips; skillful or dextrous in the handling of material, data, etc. in writing articles; write without stopping to reflect; write freely without too much hesitation; have words, material, etc. at one's fingertips and write with facility; take it off with the hand; 信守 abide by; honour; stand by; 信守不渝 be unswervingly true; be unswervingly faithful; 信守诺言 keep a promise; faithful to one's promise [word]; keep one's word; keep faith (with sb.); be as good as one's word; be regardful of one's promises; stick to one's promise; 信宿 [书] stay over for two consecutive nights; two nights; 信天翁 {动} albatross; 信天游 a kind of Shaanxi local melody; 信条 article of creed; article of faith; creed; precept; tenet; symbol; belief; 信筒 pillar-box; mailbox; 信徒 believer; disciple; follower; adherent; devotee; votary; 信托 trust; entrust; confide; fiduciary; 信托投资公司 trust and investment corperation; 信望 prestige; 信物 authenticating object; token; keepsake; 信息 information; message; news; 信息反馈 information feedback; 信息高速公路 information super highway; 信息化社会 informationizationed society; 信息技术革命 information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信息交换台 information message exchange board; 信息经纪人 information broker; 信息科学 information science; 信息库 information bank; 信息量 information volume; informationcontent; 信息通信网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 信息组 message block; field; {自} block; byte; 信箱 letter box; mailbox; post box; post-office box (P.O.B.); 信心 confidence; faith; 信心百倍 One's confidence in... is multiplied a hundredfold.; be [feel] full of confidence; brim with confidence; with unbounded confidence; 信仰 faith; belief; conviction; believe in; 信仰自由 freedom of faith [belief]; liberty of belief; 信以为然 believe it to be so; accept the statement as true; take ... for grant ̄ed; 信以为真 take sth. for gospel truth; take...on trust [faith]; take sth. to be true; give credence to...; take (sb.'s words) literally; accept sth. as true; take ... for granted; take sb. at his word; believe it to be true; 信义 good faith; faith; 信义素著 be always righteous and true; 信用 trustworthiness; credit; {经} credit; 信用卡 credit card; 信用昭著 One's credit is evident.; 信用证 letter of credit (L/C); 信誉 prestige; credit; reputation; 信誉广告 prestige advertising; 信誉昭著 One's credit [prestige] is evident.; enjoy high reputation; 信源 information source; message source; 信札 letters; 信札往来 exchange of correspondence; 信纸 letter paper; writing paper

信xin

❶true
❷faith; trust
❸pledge

信 (xìn) 读伸 (shēn)

【信】伸展。
例1 既信有诎,此胃练骨。(马王堆医简 《养生方》)
译文 既伸展肢体,又屈曲肢体,这叫做锻炼骨关节的养生方法。
例2 夫鸡者阳兽也,发明声蔥,信头张羽者也。(马王堆医简 《养生方》)
译文 鸡是阳性家禽,羽毛鲜明,声音洪亮,伸展着颈部,张扬着翅膀。
例3 痉者伤风,入伤身,信而不能诎。(马王堆医简 《五十二病方》)
译文 痉病因伤风邪引起,风邪入侵损伤身体,使身体关节能伸展而不能屈曲。
例4 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难经·七十八难》)
译文 懂得扎针方法的,先伸左手指切按穴位,不懂得扎针的,先伸右手指持针。
例5 举胻交股,更上更下三十,曰交股。信胻诎指三十,曰尺蠖。 傅足离翕䍃三十, 曰佥指。 信胻直踵, 并䍃三十, 曰埤堄, 累足指, 上䍃之, 更上更下三十, 曰累童。 左右诎胻, 更进更退三十,曰袭前。以足靡胻,阴阳各三十而更。正信两足三十,曰引阳筋,靡足跗各三十而更。(张家山汉简 《引书》)
译文 抬起小腿交叉置于大腿上,左右交替举上放下各30次,叫做交股。伸展小腿肌肉屈曲脚趾各30次,叫做尺蠖。两足并拢脚趾瞬时离开地面瞬时着地弹跳,反复做30次,叫做佥趾。伸直小腿肌肉和脚后跟,两脚相连并跳动30次,叫做埤堄。脚趾叠脚趾向上跳动,两脚交替上下跳动各30次,叫做累童。小腿屈曲,左右交替前进后退各30次,叫做袭剪。用一只脚掌按摩另一下肢胫骨部位内外侧。左右交替各30次……向正前方伸直两足背30次,同时交替按摩足背各30次,叫做引阳筋。
伸,古作信。《易·系辞下》: “来者信也。” 《诗·邶风·击鼓》: “不我信兮。” 《释文》: “信,毛音申,案即古伸字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 “信其程围以为部广。”贾公彦疏: “信,古之申字。”《礼记·儒行》: “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 “信读如屈伸之伸。” 《仪礼·士相见礼》: “君子欠信。”郑玄注: “古文伸作信。” 《国语·晋语一》: “子思报父之耻而信其欲。”韦昭注: “信,古申字。” 《左传·隐公六年》: “则善者信矣。”《穀梁传·隐公元年》: “信道不信邪。”范宁《集解》: “信申字古今所共用。”《管子·霸言》: “有所诎,有所信。”《荀子·不苟》: “靡所不信。”《孟子·告子上》: “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吕氏春秋·论威》: “其令信者其敌诎。” 《韩非子·难一》: “是臧获之所以信也。” 《史记·春申君列传》: “不信威而得百里之地。”《索隐》: “信音申。”《贾谊新书·大都》: “平居不可屈信。”《法言·五官》: “如诎道而信身,虽天下不为也。” 《汉书·司马迁传》: “乃欲卬首信眉,论列是非。”《后汉书·桓帝纪》: “令廉白守道者得信其操。”李贤注: “信音申。”
秦汉以前古籍出现的伸字为后人所改。《易·系辞上》: “引而伸之。”《释文》: “伸,本又作信,音申。”《周礼·冬官·考工记·鲍人》、《汉书·律历志》作 “引而信之。” 《礼记·乐记》:“习其俯仰诎伸。” 《史记·乐书》、《白虎通·礼乐》伸作信。《大戴礼记·保傅》: “所以能申意至於此者,由得士也。” 《贾谊新书·胎教》、《韩诗外传》七、《说苑·尊贤》 申作信。《战国策·秦策四》: “不伸威。”《史记·春申君列传》、《新序·善谋》伸作信。《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以韩申都下韩。”颜师古注:“《楚汉春秋》作 ‘信都’。古信申同义。” 《淮南子·汜论》: “诎寸而伸尺,圣人为之。” 《太平御览·八百三十·资产部·尺寸类》作“孔子曰: 诎寸而信尺。”
《说文·言部》: “信,诚也。”本义是诚实,假借为伸展义,后来写作伸。《说文·人部》: “伸,屈伸。”段玉裁注: “古本‘申’ 作 ‘信’。又 《(说文) ·虫部》: ‘尺蠖,屈申虫。’ 《太平御览》引作 ‘曲信虫’。疑此字不古,古但作 ‘诎信’,或用‘申’ 为之。本无 ‘伸’ 字,以 ‘屈伸’ 训 ‘伸’ 篆,亦非说解之体。宋毛晃曰: ‘古惟申字,后加立人以别之’。”
信、伸古音皆属真部,叠韵。信属心母,伸属审母,心审准双声。

☚ 邪   繇 ☛

autographed letter

(1)诚实不欺。《说文》:“信,诚也,从人言。”信是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尤以遵守盟约为第一要义。《左传》定公八年:“王孙贾趋进,曰:‘盟以信,礼也。’”《左传》成公十五年,子反背晋楚之盟伐郑、卫,申叔时曰:“子反必不免。信以守礼,礼以庇身,信、礼之亡,欲免,得乎?”凡不守信用者,古人多据以预言为不祥。《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楚子木盟诸侯,伏甲兵欲袭晋人,伯州犁说:“令尹(子木)将死矣,不及三年。求逞志而弃信,志将逞乎?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参以定之。信亡,何以及三。”(2)以诚事神。《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子木问于赵孟曰:‘范武子之德何如?’对曰:‘夫子之家事治,言于晋国,无隐情,其祝史陈信于鬼神,无愧辞。’子木归以语王,王曰:‘尚矣哉,能歆神人,宜其光辅五君,以为盟主也。’”

信xìn

而好古|而见疑|而有征|耳疑目|口雌黄|誓旦旦|手拈来|手涂鸦|以为真

❷ 半半疑|背弃义|笃好古|花年华|坚不移|将将疑|讲修睦|弃忘义|取于民|赏必罚|深不疑|威扫地|言行果|雁鱼书|音杳然|鱼雁书|自不疑

❸ 善男

❹ 抱柱之|不足凭|渺无音|难以置|讷直守|偏听偏|轻诺寡|通风报|未言而|徙木为|言而有|杳无音

信,金文作,《説文》古文作,小篆作
一般解釋爲从人从言,人亦聲; 或从言,人聲。“人” 或作“身”,或作 “千”,“人”“身”“千”古音相近。“言”或作 “口”,二者義近。又或兼用 “玉” 和 “心”,《説文》解釋 “瑞”字説 “以玉爲信也”,則 “信” 字所从之 “言” “口” “心” “玉”亦似皆爲意符,則 “信” 字爲形聲兼會意。以上金文字形多不流傳,而 《説文》古文或沿襲第二字形, 隸定作 “㐰”。銘文或用本義, 或用作人名。
楚簡帛文作,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已近今體而篆意猶存。

信xìn

(9画)

*信xìn

9画 人部 
(1) 诚实;确实: ~史|~守|~而有征。
(2) 相信,认为可靠而不怀疑;信奉: ~仰|~任|~条|~徒|这件事我不~。
(3) 信用,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信任: ~誉|失~|守~。
(4) 随便;随意;放任;听凭: ~口开河|~马由缰。
(5) 凭据: ~物|~号|印~。
(6) 书信;按格式写给他人看的文字: 书~|证明~|给同学写封~。
(7) (~儿)消息: 音~|捎个~儿。
(8) 引信,引爆爆炸物的导火装置: ~管。
(9) 信石,即砒霜: 红~|白~。
(10) 同“芯(xìn)”。

信()


中山王方壺,殷周金文集成9735,戰國晚期
余智(知)其忠(信)施(也), 而(專)賃(任)之邦。

梁上官鼎,殷周金文集成2451,戰國晚期
(信)(冢子)。

中山王鼎, 殷周金文集成2840,戰國晚期
(信)與忠, 其隹(誰)能之?其隹(誰)能之?
按: 戰國璽印文字有从人从心(口之變)之“信”字,此追加“玉”爲意符。

古璽彙編323,戰國
信坓医。

古璽彙編650,戰國
王閒信鉨。

古璽彙編1664,戰國
信士。

古璽彙編4033,戰國
敦(淳)于𥿆信。
按: 此从口, 與《説文》古文“”所从相同。 《説文》稱“”是“从言省”,非是。

郭店楚墓竹簡·尊德義21,戰國
忠信日益而不自智(知)也。
按: 此从言千聲,戰國多見。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䊷衣17,戰國
古(故)君子(顧)言而行, (以)城(成)丌(其)信,則民不能大其(美)而少其亞(惡)。

睡虎地秦墓竹簡·爲吏之道7,戰國至秦
吏有五善: 一曰中(忠)信敬上,二曰精(清)廉毋謗……

秦印文字彙編
信。

秦印文字彙編
審信。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齊必不信趙矣。

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合陰陽120,西漢
八動: 一曰接手,二曰信(伸)肘,三曰直踵……

漢印文字徵
皇帝信璽。

漢印文字徵
莊尊信印。

西嶽華山廟碑陽,東漢
孫府君諱璆,字山陵,安平信都人。

元文墓誌,北魏
苗而不秀,信有矣夫。

宋仲墓誌,隋
敷德義信若斯,動威儀制如此。

京兆金氏墓誌,唐
文宣王立言: 言忠信,行篤敬。
《説文》: “信, 誠也。 从人从言。 會意。 , 古文从言省。 , 古文信。 ”
古文字“信”有多個形體,基本由“言”和另一部件(身、千、人)構成。一般認爲,“言”爲意符(或易从口),“身”、“千”、“人”爲聲符。許慎以爲“信”是會意字,亦即流俗所謂“人言爲信”,其實並不符合造字本意。

☚ 諶   誠 ☛

信xìn

西周以来的会意字。西周和战国(一部分)从亻(人)从口。战国(一部)、小篆和隶楷都从亻(人)从言。《说文》所载战国文字有从心从言的。诚实义。如失信。组词如:信用。引申为信任,不怀疑。如:信赖|我不信。转义为信仰,崇奉。如:信徒。又转义为消息。如:报信|喜信儿。组词如:信号。又指函件。如:寄信。组词如:书信。又转义为随便。如:信步|信口开河(或作“开合”)。又组词如:信石(指砒霜)。又通芯字去声的芯子义。如:蛇吐信子。古书又通申(或作伸),伸展,伸张义。又通身。古音相通。

信★常◎常


xìn表意,从人从言(一说形声,从言,人声),言语是心声的流露,故本义表示言语真实,诚实而有信用,引申为信任、相信、信奉(宗教)、凭据、消息、书信或文书、听凭、随意等。
【辨析】
❶信/书 在上古,书信叫书,不叫信。“信”本来指言语真实,到了南北朝时期才有了书信的意思。
❷信/讯 用于书信、音讯义,“信”和“讯”是同义词。
❸信/诚 见46页“诚”。

(xìn)

从人、言。
【按】《説文解字注》釋“信”曰:“誠也。《釋詁》:誠,信也。”同意互訓,“信”講人言而有信。

隶xìn

【析形】形声字。金文字形从口,人声。小篆字形从言,人声。古文字还有从言,身声的写法。从口从言,表示言语真实。
【释义】《说文》:“诚也。”本义是诚实。《诗·卫风·氓》:“信誓旦旦。”“旦旦”形容诚恳,表示忠诚的誓言。由人的诚实词义扩大,不限于指人,引申指真实、确实,如[信而有征]意即真实而有证据,[信史]就是记载真实的历史。诚实者讲信用、有信誉,因此又引申为信用、信誉,如[言而有信]即说话算数,守信用;不守信用就是[失信]。用作动词表示相信、信任,如[信赖]、[信奉]、[信仰]。又引申指听任、放任、听凭,如[信口雌黄]指的是不顾事实,随口乱说。被信赖的事物用来作凭据,就叫[凭信]或[信物]。现代人说的信件的“信”古代叫“书”,而送书者即送信的人叫“信”。后来信由“送信人”这个意思引申出了今天的书信、信件的意思。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In Bronze Inscriptions the meaningful part is口(kǒu,mouth)and the phonetic component is人(rén).In Small Seal script the meaningful part is言(yán,speak)and the phonetic component is人(rén).The character from 口and言means the real speech.
【original meaning】Honesty.

*信sjien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誠也。 从人、言。, 古文信省也。 , 古文信。(三篇上)
人與長管樂,人言不盡可信,政府以管樂召集衆人而作的公告纔是可信的消息。

☚ 垔   𦘔 ☛
0000139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