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粮食销售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二)粮食销售 (二)粮食销售从1985年开始,为逐步减少平价供应的粮食,吉林省还有计划有步骤地压缩除城镇居民口粮和军粮以外的平价粮供应,改为议价供应。1985年,根据国务院决定,吉林省将所有工业用粮,一律改为议价供应。 ☚ (一)粮食收购 (三)其它农副产品购销 ☛ (二)粮食销售 (二)粮食销售新中国成立初,农民卖粮、城镇居民买粮和农民调剂余缺均在集市上进行。自1950年起国营粮食公司开始经营粮食,参与调剂余缺,平抑物价。1954年初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亦称统一销售,简称统销),禁止私商经营粮食,粮食加工作坊除一部分接受国家委托加工外,一律安排转业。自1954年实行统销起,粮食计划供应分非农业销售和农业销售两部分。非农业销售包括城镇定量人口口粮、食品业用粮、副食酿造用粮、事业用粮、工业用粮、饲料等。定量人口口粮采用以人定量,按月供应的办法。统销初期,每人每月17公斤左右。1955年10月起,依据市镇人口职业、年龄分等供应,每月特重体力劳动者25—30公斤;重体力劳动者20—24.5公斤;轻体力劳动者15. 5—19. 5公斤; 脑力劳动者平均15. 5公斤;大中专学生16. 5公斤,中学生17. 5公斤;市镇居民13. 5公斤;10岁以下儿童4—13.5公斤。1959年对定量作了调整,除个别工种外,普遍降低0.5公斤。1960年粮食减产,收购量减少,为度过难关,再次调减市镇人口定量,各种人口的定量标准普遍减少了3—5公斤,儿童定量也作了适当调减。1962年,为保障市镇人口生活基本需要,普遍调高定量1—4公斤。随着粮食生产的好转,对市镇人口口粮定量作过数次调整。到1990年,特重体力劳动者定量26. 1公斤,重体力劳动者20.8公斤,轻体力劳动者16公斤,大、中学生14. 9公斤,市镇居民13. 2公斤。食品、副食酿造、工业、事业、饲料等用粮按批准的计划供应。农业销售包括缺粮地区人口口粮、饲料、种子、民工补助用粮等也按批准的计划供应,奖售用粮按奖售政策供应。
☚ (一)粮食收购 (三)粮食调拨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