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 棉花、油料作物病虫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 棉花、油料作物病虫害

(二) 棉花、油料作物病虫害

上海地区危害棉花的虫害主要有红铃虫、玉米螟、绿盲蝽象、棉铃虫、棉大卷叶等5种。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1990年,红铃虫大发生的有5年,1956年奉贤县棉花青铃被害率高达80%。在崇明、南汇等种植玉米地区,一代亚洲玉米螟危害早玉米,二代亚洲玉米螟则危害棉花,被害株率在5%~10%左右。绿盲蝽象危害棉花,1980—1982年间,在金山县局部乡镇发生较重。棉铃虫,上海郊区1971年曾经大发生,仅奉贤县就损失皮棉180万千克。油菜的虫害主要是蚜虫,1955年油菜蚜虫大发生,使3.83万余公顷白菜型油菜死苗缺棵率高达20%以上。1972年,棉花蚜虫大发生,使皮棉损失50余万千克。
危害棉花的病害,主要是棉花苗期的立枯病、炭疽病、疫病等,死苗二、三成,有些棉田成片死苗。1959年,棉苗疫病流行,死苗10%以上的重灾田达6 666公顷。危害油菜的病害,主要是油菜菌核病。自1958年起推广甘蓝型油菜品种后,菌核病发生日趋严重,60年代几乎年年大发生,70~80年代也曾有5年发生严重危害。
棉花的检疫性病害——棉花枯萎病,早在民国25年(1936年)就在杨思棉场发现。1957年、1964年在个别地方小面积发现。1982年,郊区各植棉乡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病面积达2.53万余公顷,占当时棉田总面积的21.6%。通过采取控制扑灭措施,以及大幅度调减棉田面积,发病面积得到基本控制。
粮、棉、油作物病虫草害的测报与防治。50年代初,开始建立病虫测报点,各级政府建立治虫指挥部,发动农民采取掘毁稻桩、点灯诱蛾等农业防治方法,防治螟虫。1952年始用“666”治螟,但面积很小。50年代后期,一度大搞土农药治虫,但耗费人力物力巨大,收效甚微。60年代初,各县成立病虫测报站,并逐步推广化学防治。70年代,全郊区年均使用有机氯农药达1 602吨,亩均耕地投氯232克,带来农药成本高昂,环境污染严重。1976年起,由点到面推广综合防治技术,至1996年推广面积达85%以上。对粮油免耕栽培的化学除草,也推广了配套技术,1996年,水稻化学除草面积达100%,麦类、油菜化学除草也达80%以上。

☚ (一) 粮食作物病虫害   (三) 蔬菜作物病虫害 ☛
0000936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