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普通中等农业教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普通中等农业教育

(二)普通中等农业教育

1. 学校的建立和发展概况
(1)农业学校。1955年秋,建立乌鲁木齐农牧学校,紧接着又建立林业、畜牧、水利、气象等专业学校。1957年农林水牧气象5所中等专业学校合并,定名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校。1961年自治区农校迁伊宁市,改称伊犁农校。1956年在南疆农业训练班基础上建立喀什农校。1958年9月建立库尔勒农校。1959年相继建立和田蚕桑学校、莎车蚕桑学校、鄯善园艺学校、吐鲁番棉作学校、昌吉农业学校、阿克苏农业学校。1960年又建立了塔城、阿勒泰、哈密、吐鲁番、库车、克孜勒苏、莎车、巴楚、和田等9所农业学校。1960年底全疆共有农校19所,在校学生4 000人。由于学校发展过快,专业设置过细,以致校舍建设、师资力量、仪器设备等都不能满足需要,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1961年贯彻中共中央提出的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撤销了5所学校,农校减至14所。1962年再次调整,又撤销了10所农校,只保留伊犁、喀什、昌吉、阿克苏4所农校。1963年春,应和田行署请求,恢复和田农校。到此,全疆保留农校5所。1978年,将“文化大革命”后期建立的喀什农学院、包尔海农学院、克孜勒苏农学院、和田五七大学等均恢复农校建制,并根据需要全面调整布局,全疆共设立昌吉、伊犁、阿勒泰、塔城、哈密、巴音郭楞、阿克苏、克孜勒苏、喀什、和田、吐鲁番11所农校,对各校规模、编制、专业设置和招生范围均作了明确规定。至此农校逐步建立起正常的教学秩序,进入稳定发展时期。1988年1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昌吉农牧学校改名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校,面向全疆招生,由自治区农业厅管理。1990年阿勒泰农校改为阿勒泰畜牧学校。1995年全疆实有农业学校10所。
农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原则是因地因校制宜。农村人才需要量大的农学、畜牧兽医、农经专业普遍设立,人才用量相对较少或建设投资多、难度大的农田水利、植保、园林、农产品加工、土地管理与规划专业重点设立;蚕桑专业只在重点产区所在的和田农校设立。1990年以后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新疆、伊犁、喀什等农校增设了种苗繁殖与经营、乡镇企业经营管理、金融财会、工业与民用建筑、农业文秘等专业。1995年,全区10所农业中等专业学校,共有校园面积323. 87公顷,建校舍45.47万平方米; 有专任教师4 155名,其中高级讲师182名,讲师506名; 在校学生15 316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7 804名。学校创办以来至1995年共培养各类毕业生58 335名。
(2)林业学校。1955年春,始建乌鲁木齐林业学校。1957年并入自治区农校。1960年在林业训练班基础上重建新疆林校,次年迁伊犁察布查尔县。1963年春林校“下马”,改为林业干部训练班。1965年新疆林校重新恢复,并从察布查尔县迁到玛纳斯平原林场办学。1970年夏末,新疆八一农学院搬迁玛纳斯林场,林校与八一农学院林学系合并。1978年八一农学院迁回乌鲁木齐市,林校恢复办学并建立林业技工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86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新疆林校和林业技工学校由玛纳斯迁乌鲁木齐市与林业干部学校合并,成为一所融中专、成人、技工为一体的学校,并开设玛纳斯平原林场等3个实习基地。
林业学校建校初期,设有造林、经营、森林保护3个专业。1985年设林学、造林2个专业。1995年设林学、森林保护2个专业。有校园面积4. 93公顷,校舍面积216万平方米;有专任教师85名,其中高级讲师9名,讲师21名; 在校学生1 132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711名。学校创办以来,共培养毕业生5 750名。
(3) 畜牧学校。1956年,在伊宁市创建伊犁畜牧学校,1958年自治区农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并入该校。1960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拖拉机训练班和园艺训练班并入该校并更名为伊犁自治州农业学校,设畜牧、兽医和畜牧兽医3个专业。1961年恢复伊犁畜牧兽医学校。1985年设畜牧、兽医、草原、畜牧兽医4个专业。1978年建立阿勒泰畜牧学校,设畜牧兽医、兽医、草原、农业机械、农学、园艺6个专业。两所畜牧学校共有校园面积24. 1公顷,校舍面积3. 16万平方米;有专任教师113名,其中高级讲师20名,讲师46名;在校学生1 199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970名。建校以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7 844名。
(4)水利水电学校。1981年10月成立新疆水利水电学校,设农田水利、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管理、水电站电力设备、水电站机电设备、乡镇供排水和水利工程概预算等8个专业。1985年5月在原南疆水利管理培训中心的基础上成立喀什水利水电学校,该校以民族语言授课,设水利工程管理、农田水利工程、水电站电气设备、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和乡镇供水等5个专业。1995年两所学校校园面积18.93公顷,校舍面积4.86万平方米;共有教师165名,其中高级讲师23名,讲师85名;在校学生1 634名,其中民族学生1 147名。建校以来,共培养毕业生5 291名。
(5)农机学校。1961年,建立新疆农业机械制造学校。1963年改名为新疆农业机械化学校。1965年在阜康天龙钢铁厂建立农业机械化技工学校。1965年建立伊犁、喀什农业机械化学校。1978年贯彻全国第三次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精神,增建农机学校,全疆共建立农机中专学校14所,达到每个地州一所。此后,经调整合并,1995年全疆共有农机学校7所。
农业机械化学校建校初期普遍设立农业机械化、农机制造、农机修理、机械加工4个专业。90年代以后,为适应农村人才需求,又增设农村电气、财会、汽车拖拉机修理、农机修造、农村电气化、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工程、乡镇企业管理、棉纺加工等18个专业。1995年,全疆7所农机学校校园面积50.5公顷,校舍11.04万平方米;共有专任教师3 041名,其中高级讲师46名,讲师112名;在校学生3 327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 735名。建校以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12 793名。
(6)气象学校。1956年8月,成立新疆气象干部轮训班。1960年3月轮训班迁伊宁市。1961年8月成立新疆伊犁气象学校。“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课。1976年教学工作得以恢复。1980年2月更名为新疆气象学校。1988年8月迁至乌鲁木齐市。气象学校建校初期专业设置不固定,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设置,主要有地面气象观测、报务、填图、农业气象、水文气象、仪器检修等专业;1985年设气象、农业气象、通讯、高空专业;1992年只设气象专业,一直延续至1995年。1995年,气象学校共有专任教师36名,其中高级讲师4名,讲师14名;在校学生118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0名。建校以来共培养毕业生3 000名。
(7)农垦中等专业学校。成立于1978年,隶属于新疆建设兵团领导,为兵团团场培养中等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为主。1995年共有专任教师43名,其中高级讲师7名,讲师10名;在校学生919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0名。建校以来共培养毕业生2 936名。
2.教育改革
。1978年后,新疆24所中等农业、林业、畜牧、水利、农机、气象学校,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加强实践性教学为重点,以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宗旨。
(1)调整学校布局,实行分级管理。1985年巴音郭楞、克孜勒苏、和田、塔城、阿勒泰5个地州的农业机械化学校与农业学校合并,集中力量办学。198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就农业中专学校提出调整意见: 自治区农业厅重点扶持新疆农校,伊犁、喀什农校分别为南北疆的骨干示范学校,面向全疆招生。除新疆农校、新疆农机校分别直属自治区农业厅、农机局管理外,其余农业、农机学校一律实行区、地两级管理以地州为主的管理体制。
(2)改革招生分配制度,多种形式办学。1985年农业、畜牧、农机学校进行招收“农村青年不包分配班”试点。1988年农业部、国家教委等8个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农业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农村青年不包分配班的若干规定》的文件,同年自治区农业厅等12个委办厅局联合发文,提出贯彻意见。1989年起,农业、畜牧、农机、农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学校的“农村青年不包分配班”实行单独招生,为农牧区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中专毕业生。农业、林业、畜牧、水利、农机、气象、农垦学校改变传统的“国家统招统分”单一办学模式,在完成国家统招任务的同时,采取委培、自费等形式,扩大调节性计划招生,办学效益显著提高。
(3)以实践教学为重点,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农业、林业、畜牧、水利、农机、气象、农垦学校多次修订教学计划,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时数达到1:1。同时制定了农学、畜牧兽医、植保、园林、农经、农机化、农电、财会等专业的实践技能考核标准,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将技能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总成绩。有条件的专业推行“双证制”,即学生毕业时除拿到中专毕业证书外,还应拿到相应专业的工种合格证。例如农经专业学生,要求拿到4级以上珠算合格证书,农机监理专业学生,要求通过桩考、路考拿到驾驶证。为此,各校均加强了实验室和实习农林牧场建设,提高实验开课率和生产实习质量;同时与社会有关部门联合开辟校外学习基地,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认识、学习和服务于社会。
(4)加强教材建设。各专业学校根据新疆实际,组织有关人员编写适合新疆具体情况的教材。农业学校组织任课教师自编了14种专业课教材,突出新疆农业生产特点,收到良好教学效果。同时,各学校针对民族学生比例大的实际,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翻译教材,保证少数民族学生使用民族文字语言教学。
(5)加强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新的办学机制。部分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取得较好效果。较多的学校推行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全员聘任制,改革用人、工资、福利、医疗管理办法。同时因校因地制宜实行勤工俭学,产教结合,兴办经济实体,走自我建设自我发展之路。

☚ (一)发展历程   (三)农业广播电视教育 ☛
0002128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