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农田水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农田水利

(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农田水利

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的水利事业经历了从恢复到创业,从跃进到调整,在曲折中发展,在改革中前进的过程。
1.恢复与创业。1949年夏,钱塘江两岸正面临着严重的洪水威胁。中共浙江省委号召全体军民节衣缩食,拨出粮谷1 400万公斤,以工代赈,组织群众、干部,全力以赴,抢修险塘,堵口复堤,保证了江堤的安全。1950年,国家和省政府又拨出专款144万元和大米3 000多万公斤,整修钱塘江海塘和浦阳江、曹娥江、苕溪等河流的堤防。同时建成了杭州闸口汲水站、金华湖海塘水电站、永(嘉)乐(清)乌牛港闸和宁海车岙港御咸蓄淡工程。1950—1952年,全省农民群众自己修复和兴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60多万处,共投入7 000多万工,完成6 000多万立方米土石方。
“一五”期间,针对浙江的自然特点,提出了“防洪防旱并重,平原山区兼顾”的治水方针,依靠互助合作的力量,实行民力公助,合理负担的政策,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治水活动。在山区半山区,由点到面进行了小型塘库的建设;在平原地区,疏浚增辟河网,培筑堤防,修建涵闸。全省仅1956年就兴建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5.6万多项,完成土石方1亿多立方米。与此同时,各地还在国营抽水机站的带动下,发展了民办抽水机站;对浦阳江、苕溪等多灾河流,也开始着手进行治理。这一时期农田水利发展比较稳健,工程的勘测、设计和施工比较认真,工程质量较好,造价较低,做到建一处,成一处。
2. 跃进与调整。从1957年冬季开始,在全省各地出现了 “书记动手,加强领导,全面规划,分区实施”的水利建设高潮。水利建设由单一治理发展到综合治理开发,逐步实行以蓄为主,蓄引提结合,旱洪涝兼治;以小型为主,大中小结合,治山治水结合。1958—1960年的3年中,全省连续出现兴修水利高潮,冬修水利期间,每天平均有200万人上工地。当时开工的大中型工程有100多项,小型农田水利更是遍地开花。但是由于受“左”的影响,也造成一些浪费和损失。
60年代初,浙江各地坚决贯彻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认真清理了在建工程,停建一批,缓建一批,集中力量保条件较好的骨干工程继续施工,尽早发挥效益。通过几年的调整,到1965年,全省建成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13座,大中型水闸26座。1962、1963年两年,还对洪害严重的曹娥江、浦阳江、东西苕溪近600公里的干流堤防,全线培修、加高加固。同时随着新安江水电站建成供电,在平原地区大面积地建设电力排灌。到1965年底,全省已拥有机电排灌动力38.76万千瓦,机电排灌面积达到867.33千公顷,占适宜机电排灌面积的65%。
3.在曲折中发展。“文化大革命”的10年(1966—1976年),浙江的水利事业受到很大干扰。但是,在广大干部、群众和技术人员的支持努力下,仍然修建了一批骨干工程。结合治江、治水,进行了大规模的围垦海涂和黄土丘陵开发,发展了农村小水电,开展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1972—1975年,在“农业学大寨”的推动下,全省出现了1958年“大跃进”以后又一个水利建设高潮。在这10年中,全省建成大中型水库22座,小(一)型水库172座,小(二)型水库1 048座,还建了数以万计的小型塘库; 发展机电排灌233.33千公顷。1975年试验推广喷灌新技术。1976年建成全国第一座喷灌机制造厂。
4.在改革中前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清理了“左”的思想影响。提出了“加强经营管理,讲究经济效益”的水利工作方针。在改革方向上提出:“转轨变型,全面服务”。即:从以农业为主转到为社会经济全面服务; 从不讲投入产出转到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从单一生产型转到综合经营型。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从1981年起,全省集中了大量人力,用两年多时间,对所有已建成的水利工程设施,开展了以“查安全,定标准;查效益,定措施;查经营管理,定发展规划”为内容的“三查三定”工作。接着,狠抓了继续配套,除险加固,有效地提高了安全标准,扩大了工程效益。与此同时,又相继建成了一批新的骨干工程,出现了一批优秀设计和优质工程。
“六五”和“七五”期间,乡村和群众集资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大幅度增加。进入90年代,太湖治理的浙江四大骨干工程上马。浙江自筹资金建设的大型农田水利工程——乌溪江引水一期工程建成。牛头山、里石门、皎口、亭下等大型水库,上浦闸、新三江闸等大型水闸,也都是这个时期建成的。
到1992年,全省已建成蓄水10万立方以上的水库3 614座,水闸2 454座,整修和新筑江堤海塘6 437公里,总库容量338. 39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778.09千公顷。水电总装机达到241万千瓦,其中小水电装机82.32万千瓦,建成11个以小水电为主的农村电气化试点县,新增机电排灌动力137.5万千瓦,还建成数以万计的小型塘坝、水轮泵站、机电井和喷灌等水利设施(表2-3-1)。
浙江省农业水利化水平,见表2-3-2。

表2-3-1 农田水利建设情况


 计量单位1992年1991年1990年1985年1980年
一、水库年末累计
总库容量
灌溉面积
1.大型水库(亿立方米以上)
总库容量
灌溉面积
2.中型水库(1千万至亿立方米)
总库容量
灌溉面积
3.小型水库(10万—1 000万立方米)
总库容量
灌溉面积
二、年末新建成水库
三、塘 坝
蓄水量
四、水轮泵站
水轮泵
五、堰 坝
受益面积
六、机电井
其中:已配套机电井
七、水 闸
八、当年投入兴修水利人工
九、农田基本建设完成土石方

亿立方米
千公顷

亿立方米
千公顷

亿立方米
千公顷

亿立方米
千公顷


亿立方米


万处
千公顷



亿工日
亿立方米
3 614
338.39
778.31
19
288.65
188.75
98
28.10
262.59
3 497
21.64
326.97
30
17 885
4.87
344
431
5.02
205.56
2 517
1 779
2 454
3.63
3.03
3 585
337.71
780.09
19
288.66
189.45
96
27.27
263.11
3 470
21.78
327.53
25
19 500
4.92
361
448
5.00
204.67
2 473
1 727
2 431
3.77
3.26
3 558
336.09
768.23
18
287.44
184.43
94
27.15
243.80
3 446
21.50
340.00
22
17 727
4.86
399
484
4.96
204.41
2 450
1 683
2 226
2.58
2.35
3 521
316.25
765.89
16
272.40
175.87
82
22.90
243.81
3 423
20.95
346.21
45
17 757
4.92
639
812
4.99
195.95
2 540
1 698
1 962
0.61
0.73
3 264
308.22
581.87
14
269.49
146.61
76
21.49
232.12
3 174
17.24
203.14
46
17 050
4.86
772
969
5.42
180.59
2 824
1 533
2 062
2.20
2.39

表2-3-2 农业水利化水平


 计量单位1992年1991年1990年1985年1980年
1.有效灌溉面积
占耕地面积比重
2.机电灌溉面积
占耕地面积比重
3.每千公顷耕地有效排灌能力
4.农田旱涝保收面积
占耕地面积比重
其中:水田
5.抗旱能力在70天以上的农田
千公顷
%
千公顷
%
千瓦
千公顷
%
千公顷
千公顷
1 463.73
86.5
1 091.42
64.5
995.99
1 010.28
59.7
934.61
996.92
1 476.16
85.6
1 100.95
63.9
980.40
1 017.83
59.1
943.90
1 003.63
1 477.05
85.7
1 108.88
64.3
932.30
1 016.65
59.0
943.76
1 002.68
1 528.00
86.0
1 161.13
65.4
760.80
1 021.73
57.5
931.07
1 014.13
1 520.67
83.6
1 151.47
63.2
654.90
1 017.47
55.8
928.93
1 016.87
☚ (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农田水利   二、农田水利的投入 ☛
0002236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3: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