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祛寒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祛寒剂cold-expelling prescriptions

根据寒者热之的原则立法,以甘温辛热的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功能、用以治疗里寒证的方剂。亦称温里剂。里寒证可因寒气外侵,阴邪内盛,损伤阳气,或元阳不足、寒从内生而引起。故祛寒剂常分为温中除寒剂和回阳救逆剂两类。
温中除寒剂 以干姜、吴茱萸等温中散寒的药物为主组成,用以治疗脾胃虚寒等证的方剂。代表方如温脾散、理中汤。
回阳救逆剂 以附子、肉桂等回阳救逆药物为主组成,用以治疗阳气衰微,阴寒内盛,四肢厥冷,脉象沉细等病证的方剂。代表方如四逆汤。
祛寒剂中药味多辛燥、热证、阴虚证以及阳热内伏之真热假寒者,均不可误用。

祛寒剂

祛寒剂

祛寒剂,是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而立法,使用温热性药物组成以治里寒证的一类方剂。亦称温里剂。属于“八法”中温法的范畴。
祛寒剂具有振奋阳气,温里祛寒的作用,适用于寒邪直中脏腑经络和阳衰阴盛,寒以内生的里寒证。凡属中焦虚寒,少阴病阴盛阳衰,亡阳欲脱,寒凝经脉等,均可使用本类方剂。临床应用祛寒剂,应根据寒邪所在部位及病情轻重缓急等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温阳祛寒方法。一般可分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三类。
(1) 温中祛寒:本剂适用于中焦虚寒证。症见脘腹痞胀,腹中冷痛,呕吐泻利,不思饮食,手足不温等。脾胃阳虚有寒,则运化无权,升降失常,故本类方剂常以温中祛寒药与健脾益气药同用,使中阳得振,运化有权,升降复常,而吐泻腹痛诸证可愈。并可因证佐以理气化湿,或和中降逆等药。
(2) 回阳救逆:本剂适用于肾阳式微,阴寒内盛,四肢厥逆,或汗多亡阳证。症见四肢逆冷,恶寒踡卧,呕吐腹痛,下利清谷,神疲欲寐,脉沉细微,或大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等。阳衰阴盛,或元气大虚,真阳欲脱,故本类方剂常以温肾回阳药,或与益气固脱药同用,使阳气迅速来复,以救欲脱之阳。并可随证佐以益阴生脉,或反佐少量寒凉苦降等药。另外,若阳虚水泛,症见全身浮肿,下肢尤甚,按之凹陷,腰痛酸重,畏寒肢冷等,常以温肾化气药与健脾利水药同用,使水气温散下行而浮肿自退。若肾不纳气,症见气短喘息,动则喘甚汗出,呼多吸少等,常以温补肾阳药与降逆定喘药同用,使纳气归肾而喘逆乃平。
(3) 温经散寒:本剂适用于阳虚血弱,寒邪凝滞证。如寒滞经络关节,症见经脉拘急,关节疼痛,痛有定处,不得屈伸等。寒胜则痛,故本类方剂常以温经通络药与散寒镇痛药同用,使寒邪散而痛可止。并可随证佐以扶阳除湿等药。若厥阴血虚受寒,症见手足厥逆,脉细欲绝,或妇女腰腹冷痛等,常以温经散寒药与养血通脉药同用,使经脉得到温养,血行能以通畅,则肢厥脉细,腰腹冷痛可以解除。若寒疝腹痛,症见绕脐腹痛,汗出肢冷,唇青面白等,是阳虚积寒在里,故本类方剂常重用温阳逐寒药,使寒积温散,腹痛自已;或见雷鸣切痛,胸满呕吐,并可佐以益胃降逆药。若血虚寒瘀,发为阴疽,症见局部漫肿,平坦色白,不红不热等,是阳虚血亏,寒凝痰滞,故本类方剂常以温阳补血药与散滞消痰药同用,可化阴凝而使阳和;或见阴疽不起,根脚平散软陷,脉细身凉,又当以温里回阳药与扶正补气药同用,以补托回阳,使阴证转化为阳证。
使用祛寒剂应注意:凡辛温燥热药有耗伤阴血、助热动火之弊,故对阴虚火旺及真热假寒的热厥证绝对禁用;如遇阴寒太盛,格阳于外,服热药入口即吐者,可采取热药冷服,或于方内少佐寒凉之品,以免格拒。

☚ 小儿止嗽金丹   理中丸 ☛
0000418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4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