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与常规农业相比,开发农业具有四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实行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大并举,既注重充分挖掘已利用资源的潜力,向生产的深度进军,又注重开发未利用的资源,向生产的广度进军;二是着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强调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集中配套投入,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四是实行项目管理,有明确的项目区和规范化的管理办法、要求。依据这些特点和国家确定的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要求。
山东省确定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的指导思想是:在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的前提下,从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出发,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综合开发,连片治理,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推动全省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工作具体掌握以下四条原则:
(1) 严格实行项目管理,以项目定投资。根据改造中低产田和开垦宜农荒地的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择优安排项目,对开发潜力大、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产品商品率高、地方配套资金积极的,优先立项开发。
(2) 突出重点,集中连片开发。选择项目开发区和项目,坚持集中连片,摊子不准铺得过大。开发项目强调以治水、改土和推广应用科技成果为重点。
(3) 坚持综合开发、综合治理。在选定的项目区内,以发展粮、棉、油为中心,实行政策、科技、资金、物资综合投入,农林牧副渔综合开发,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通过开发,使项目区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针对影响开发项目区粮、棉、油生产的主要矛盾和限制因素,实行以治水、改土、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营造农田防护林,发展畜牧业、农业机械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理,使开发项目区逐步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排灌结合、沟渠路林桥涵闸配套,土壤肥力明显提高,中低产田分别上一个档次,开垦的宜农荒地基本达到中产水平。
(4) 合理安排使用开发资金。财政拨款重点用于社会效益好、自身经济效益较差的农田水利、生态防护林和农业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畜牧、淡水养殖和农业机械等以经营性为主的项目和经济林、苗圃等,原则上使用贷款、自筹资金和市地、县配套资金。各类资金安排尽量相对集中使用,每个项目尽量不搞拼盘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