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 建设成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 建设成就

(二) 建设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市农村电网建设规模逐渐扩大。1950年,市水利局在西郊区建设了3座专用变电站,供5座扬水站用电。1955年武清县杨村镇建成了一条3.3千伏的配电线路及容量为50千伏的配电变压器。从1956年开始,由国家投资,在静海县团泊洼建成了35千伏的变电站,架设了由塘沽变电站引入电源的第一条35千伏高压输电线路。1960年以后,随着城市旧电网的改造,输电线路相继延伸到各个郊县,农村电力网络已初具规模。1964年,35千伏变电站达到18座,主变压器容量5.78万千伏安,35千伏输电线路1300千米。1973年,5县划归天津市管辖,相继建设了6座35千伏变电站,配电线路发展到49条。1974年,四郊五县35千伏变电站达到30座,配电线路3 287千米,配电变压器3 367台,郊县已形成了布局比较合理的供电网络。1974年,110千伏变电站达到9座,主变压器达到13台,容量达到38.65万千伏安。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由于农业生产和乡镇工业的蓬勃发展,农电负荷性质发生了变化,以县办和乡村办企业的农副产品的加工业用电为主,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1974—1984年间,国家给各县用于电网建设的投资达1 194.36万元,新增主变容量2.18万千伏安,新建输配电线路465千米。
1981年以后,农村电力建设的重点向进一步调整电网布局、提高设备质量、挖潜设备潜力的方向转移,发展与输变电设施相适应的高低压配电网络。从1980年开始,加强了农村电网电压质量管理,以补偿无功功率的不足。到1990年,安装电容器累计36.742 9万千乏,改善了电压质量。1990年底,郊县有35千伏公用站、用户站、扬水站169座。1991—1996年期间,全市农村电网(指五县)总计投入整改资金48 245万元,新建220千伏变电站3座,容量4.8万千伏安;新建、扩建110千伏变电站11座,容量4.035万千伏安;新建、扩建35千伏变电站57座,容量2.91万千伏安;新架220千伏线路4千米,新架改造110千伏线路96.2千米,新建、改建35千伏线路392.2千米;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 754.2千米。天津农村电网布局趋向合理,供电能力增强,供电可靠率提高,电压质量改善,用电紧张局面得到初步缓解。
1.输电线路。天津市农村办电的初期,输电线路由市电业部门投资建设、维护。随着电网的发展,各县投资建设的输电线路日益增多,为适应这一形势,1965年,天津专区电力公司组建线路工程队,统一建设各县的35千伏线路。1967年以后,各县的35千伏线路均由各县自建自管,各县供电局相继建立了35千伏线路工程施工队伍。1986年,将天津市4个郊区和大港区的35千伏线路划归市农电公司管辖,公司成立了输电运行管理队伍。此时,对输电线路进行了大规模整顿、改造和更新了一批线路,并加装了防雷装置,调整了绝缘,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水平得到了提高。
1990年,各县输配电线路半径为:静海县35千伏线路30.047千米,10千伏线路13千米;武清县35千伏线路42.735千米,10千伏线路19.95千米;宝坻县35千伏线路37.1千米,10千伏线路11千米;宁河县35千伏线路26.99千米,10千伏线路10千米;蓟县35千伏线路35千米,10千伏线路16千米。
到1990年,农村电网系统共有35千伏输电线路1 767千米。其中,郊区647.56千米,电缆13.06千米;宝坻县241千米;武清县230千米;静海县187千米;宁河县130千米;蓟县286.99千米。
1991—1996年,天津农村电网投资6 459万元,新建35千伏以上输电线路389.9千米,其中,220千伏线路22.4千米,110千伏线路77.4千米,35千伏线路290.1千米。
2.变电站。天津农村变电站的建设最早始于1950年。1958年以后,全市农村才开始大规模建设变电站。1986年供电体制变更,郊县共有35千伏公用变电站98座,变电总容量66.94万千伏安,占整个郊县变电总容量的51.75%。
90年代,天津农村电网新建站注重采用新设备、新技术。1992—1993年,武清县、宁河县、静海县新建35千伏变电站采用四合一集控台密集型电器。1995年12月,宝坻县建成全市第一座黑狼口35千伏小型化变电站,实现自动检测和无人值班。
1991—1996年,天津农村电网新建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33座。其中:220千伏变电站3座,主变3台,容量48万千伏安;新建110千伏变电站7座,主变8台,容量27.35万千伏安;新建35千伏变电站23座,主变30台,容量15.215万千伏安。
3.农网改造。在郊县电网的发展初期,由于农电体制几经变迁,配电线路和变压器部分由用户投资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给农电发展留下了隐患,使布局不合理。1966年,天津电业局接管郊区的供电管理工作后,立即着手进行配电网络的改造,调整布局,更换不合格设备。1980—1982年,对4县共投资635万元,完成扩建改建35千伏公用站和用户站132座,增加主变容量5.18万千伏安,改造线路1 872千米。将“两火一地制”线路全部改为三项四线制或三项制标准线路。农网的技术状态明显改观,各县的35千伏线路布局和供电半径趋于合理,农网改造初见成效。
1991—1996年,农村配电网络建设投资2 556.2万元,新建10千伏线路419千米;投资6 772.6万元,增加配电变压器3 114台,容量61.872 4万千伏安。

☚ (一) 发展历程   (三) 用电结构 ☛

(二) 建设成就

(二) 建设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公路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5.迅速发展时期   1.公路里程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
0002983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3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