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平原
北京市的平原包括不同高度的堆积平原,含北京平原和延庆山间平原,面积6808.9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1.45%。北京平原主要由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拒马河和泃、错河水系洪冲积作用形成,海拔20~60米,倾向东南,坡降0.1%~0.3%。延庆山间平原海拔470~600米,倾向西南,系由妫水河洪冲积形成。
1.洪积扇。主要分布在西山和北山山前、延庆盆地和平谷盆地周围,由大小不等的扇体呈窄带状展布于山麓沟口附近。面积为1443.8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79%,占平原面积的21.20%。扇体的上部物质粗,砂砾石多,土层薄,一般种植果树;中、下部坡度变缓,质地变细,土层加厚,多辟为农田。
2.洪冲积平原。由永定河、潮白河等洪积、冲积而成,面积4539.8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7.63%,占平原面积的66.68%,主要分布于本市东南部,是平原的主体部分。按地貌部位的高低,可分为高位平原和低位平原。高位平原地貌部位较高,形成时代较早,地面宽阔平坦,是城市建设和农业生产的主要用地。高位平原主要分布在昌平县马池口以南到永定门附近;顺义县杨各庄以东到云峰寺一带;房山区大紫草坞到琉璃河地区。此外,顺义县龙王头到通县徐辛庄是一块残留高位平原。低位平原分布在高位平原下方近河道两侧,形成时代较晚,有古河道遗迹、沼泽、湿地及盐碱地分布,为本市低洼易涝区。洪冲积平原是北京市粮、菜的集中产地。
在大兴县、通县的低位平原上,还分布着一些洼地,呈碟状、条带状封闭或半封闭型,面积240.3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46%,占平原面积的3.53%。洼地地势低平,易夏涝和秋涝,排水不畅,盐碱化较重,多用来种植稻麦。
3.决口扇及沙丘。决口扇是由永定河、潮白河等泛滥决口而形成的,主要分布在大兴县东南部,其次是顺义县和通县。沙丘是泛溜沙地经风吹扬受阻堆积所致,以大兴县赤鲁沙丘群最为典型。全市决口扇面积241.89平方公里,沙丘面积30.07平方公里,二者合计占全市总面积的1.66%,占平原面积的3.99%。70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平整土地,沙丘已大为减少,并多成为固定或半固定沙丘。
4.平原河道。一般比较宽浅,自然堤明显,河漫滩沿河道呈带状发育,宽度为100~1 500米不等。有的泥质河漫滩已围滩造田。沙砾质河漫滩多为荒地,有些已绿化造林。平原河道面积为553.3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37%,占平原面积的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