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
古时分一日为十二时,即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见《左传·昭公五年》“故有十时”杜预注。按赵翼《陔馀丛考》卷三十四谓一日十二时始于汉:“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盖自太初改正朔之后,历家之术益精,故定此法。” 唐五代杂言俗曲。以十二首歌辞为一组的定格联章,形式以三、七言间用,每首分别以“鸡鸣丑”、“平旦寅”等句起头。 唐五代僧从谂、文偃皆有此作,敦煌写本中也多有保存。 词牌名,宋代鼓吹四曲之一。 又为《忆少年》的别名。另有《十二时慢》,三叠,一百三十字,仄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