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土地使用权与经营方式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二)土地使用权与经营方式 (二)土地使用权与经营方式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山东广大贫苦农民即使自己占有并经营少量土地,也要受到种种盘剥,以致长期陷于贫困之中。山东地主阶级和统治者对农民的盘剥形式主要有: 表14-1-2 1934年山东省各等田地实物地租占产值的百分比
表14-1-3 1930年山东省各等田地货币地租租额占地价的百分比
2. 高利贷。据1934年4月国民党政府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调查,山东全省借现金的农家占农家总数的46%,借粮的占36%。山东农村的借贷,主要是为了维持生活,而不是为了从事生产经营。 山东农村高利贷主的构成主要有三部分: ❶典当业。清末全省有200余家,辛亥革命后相继倒闭,到1928年仅剩21家,1932年还有11家,几乎绝迹; ❷钱庄。1911年全省共有钱庄977家,资本总额为433. 8万元;到1933年全省还有钱庄686家,其中一半以上是1927年后设立的,资本大者万元左右,小者千元以下。随着农村经济的败落,钱庄渐趋倒闭; ❸地主、富农和商人等私人借款。据1934年国民党政府“农情报告”的统计,在山东农民借款来源中,地主占15. 5%,富农占19. 6%,商人占20.2%。抗日战争爆发后,私人放款占到90%以上。 山东农村借贷利率很高且期限较短。据1934年华洋赈灾委员会的调查,山东省的平均年利率最高为60%,低者18%,一般为36%。1934年12月,中共胶东特委的综合报告指出,该地区高利贷每月要2分5的利息,有的甚至3分、4分。山东的高利贷利率上升幅度也很大,1929—1934年的5年间,利率增长了15%—16%。 山东农村高利贷剥削形式大体可分为四大类: ❶单纯高利盘剥,如吃一还二的粮食帐、花生饼帐,借物先折高价、听涨不听落,放青苗,月银,探头息和利上加利等形式; ❷高利贷与商业剥削结合,包括放豆饼债,赊商品帐,典商品粮,贵借贱卖和期粮棉等; ❸高利贷与地权结合,包括地租转期粮,吃分子粮,滚利折产,放租粮,借粮换地,过期以地抵债等; ❹高利贷与变相劳役结合,包括工夫帐,劳役利息,人身抵押和负债奴隶等。 3. 田赋。1928年,国民党政府为了巩固地方财政,划分国家税收与地方税收,将田赋分给各省作为地方税收,盐税、关税及各种货物税则由中央政府征收。1931年,山东省财政收入2457. 51万元,其中田赋收入为1495. 77万元;1933年度省全部地方收入为2 357. 54万元,其中田赋收入为1545. 77万元。田赋划作地方税后,又分为省税和地方附加税两种。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各省相继沦陷,迫使国民党政府又将田赋收归中央并改征实物,省县地方收入部分由中央在国库内拨给。1941年度,国民党政府在山东征田赋小麦160 266石,1942年搜刮的最多为706 000石,1944年则只有19 343石。 山东省的田赋分以下几种: ❶地丁税。清初是按地亩纳税,按人丁服役,康熙末年将地赋与丁赋并征,雍正年间便“摊丁入亩”。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山东全省共应征地丁税257.47万两,地丁税以外尚有各种带征; ❷漕粮。漕粮是派征的供京都官军食用的粮食等农副产品,系江、浙、赣、皖、豫、鲁等省特有的税收,山东省有漕粮者共65县; ❸税课。是国有土地租给农民经营征收的代价。山东省有学租、余额地租、柳园地租、荷花池地租、屯租等,均按亩纳租。辛亥革命后,改定折价,租课每两折征2. 2元; ❹附加税。田赋的附加税,自清咸丰初年即已开始,光绪年间附加税目渐多,辛亥革命后加征省附加税成例。1915年北洋政府电令各省一律附加税10%,1923年又饬令每丁银加征五分,从此每丁银一两征2.47元,1925年经地方规定县又附加1元。田赋征收额及分类见表14-1-4。 表14-1-4 山东省田赋征收额及
田赋税率较高,使农民负担加重,而且越是贫困户负担越重。抗战初期,滕县和费县按旧的比例税制负担,贫农负担占其平均收入的19.6%,中农负担占其平均收入的19. 9%,富农负担占其平均收入的16. 9%,地主负担占其平均收入的15.3%。从战前山东省历年田赋占地价的百分率看,田赋是逐年加重的。详见表14-1-5。 表14-1-5 历年田赋占地价之百分率
抗日战争时期,日、伪、顽横征暴敛,税目繁多,给农民造成了无法承受的田赋压力。国民党官方发布的《农情报告》表明,这一时期山东省的田赋已超过地价的2%,超过实际收获量的30%—50%。在此同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内负担最轻,只占每亩全年收入的10%—20%;而日伪占领区负担几乎占收入的100%。 繁重的田赋严重破坏了农村生产力,造成大批农民受饿流浪以至饿死,1929—1932年间,山东农民饿死者达150万人,受饿者达500多万人。 ☚ (一)土地占有 (三)近代农村商品生产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