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王应麟为代表的学派。因王氏号深宁居士故名。主要人物有胡三省、戴表元、王昌世、王遂初等。为学兼治朱熹、吕祖谦、陆九渊。主张人是“天地之心”,人心是道德的根源,人们遵守道德规范,就是“为天地立心”(《困学纪闻·礼》)。强调立志守身,不图名利富贵,注重民族气节。提倡通过博学、践履来提高道德修养水平。此派重视研究经史,在整理古籍文献方面有一定贡献。
深宁学派
南宋末以王应麟为代表的学派,因应麟号深宁居士,故名。为学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全祖望说:“四明之学多陆氏,深宁之父亦师史独善以接陆学,而深宁绍其家训。又从王子文以接朱氏,从楼迂斋以接吕氏,又尝与汤东涧游东涧,亦兼治朱、吕、陆之学者也。和齐斟酌,不名一师”(《宋元学案·深宁学案》)。哲学上主要倾向陆九渊的心学,提出“以心合天”。治学方法上师法吕祖谦,《宋元学案》称他“独得吕学之大宗”。他也正是以制度文献之学为志,指出从事科举者完全放弃制度典故全然不懂,并非国家所期望于儒生者。遂闭门苦研,发誓以博学宏词自见,并创建了在制度文献考订上有重大贡献的学派。该派成员中大多精于经史考据,对古籍文献的整理颇有贡献。应麟所著《困学记闻》、《玉海》、《深宁集》,其考订之功甚为后世所重;胡三省笃于史学,最有成就,注《资治通鉴》先后积三十年;戴表元、王昌世为著名经学家;王遂初熟于职官典故、文章制度,主张“博闻实践”,批评当时的虚诞学风;应麟之弟应凤亦有文名,与有名学者黄震往从甚密。深宁学派是理学思想从南宋末过渡到元代的中间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