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初级社采取的是土地入股、统一经营; 收益按土地和劳力比例分配; 牲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入股也得有合理代价的利益机制和运作方式。辽宁的初级社,是在互助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主要特点是: 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统一分配。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由重点试办到逐步推广的办法,在继续巩固和发展农业生产互助组的前提下,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有关指示精神,紧密结合本省实际,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创办的。从1952年辽东、辽西省委省政府提出试办初级社开始,到1955年春,全省基本实现初级农业合作化。
1952年开始试办初级社。辽东、辽西省委省政府根据土改后在大生产运动中出现的新经济现象,为满足广大农民组织起来的迫切要求,提出了试办初级社的意见,并认真贯彻了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据统计,当时的辽东、辽西两省共试办426个初级社和1个高级社。
1953年至1954年夏,初级社稳步发展。1953年,试办合作社的范围由县扩展到县属区,当时称之为“区试办”。由于当时省委对试办初级社的要求比较严格,加之广大农民目睹了 “县试办” 的成功,纷纷要求多办一些初级社。在这种情况下,省委根据中共中央 《关于发展合作社的决定》所提出的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的方针和自愿互利的原则,确定稳步发展初级社。到1954年春,全省初级社发展到5 652个(其中高级社5个),入社农户达9.5万户,占总农户3.4%,平均每社的农户16.8户。到1954年夏季,在部分地区出现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化高潮,有1/2多的乡村都有初级社,有些村基本实现了初级合作化。至此,参加互助合作组织的农户已达197.7万户,占总农户的71.5%。总的看,这期间初级社的发展比较好,但由于1953年出现了发展不平衡,“贪大冒进,一轰而起”,只搞生产合作社,不搞互助组等倾向,中共辽宁省委针对这种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了整顿,使大多数初级社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1954年秋冬到1955年春,初级社大发展。在此期间,中共辽宁省委传达贯彻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这一报告旨在严厉批评“右倾”,认为“目前农村中合作化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有些地方已经到来,全国也即将到来”,领导落后于群众,“象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对合作化运动有“过多地评头品足,不适当的埋怨,无穷的忧虑,数不尽的清规戒律”,是一种“右倾”错误的指导方针。据此,省、地、县都检查了所谓“右倾”保守思想,层层修改原有的农业合作化规划,加快了合作化的速度,迅速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到1955年春,全省共建成3.4万个合作社(其中高级社7个),入社农户达81.3万户,占总农户的30%,有的县基本实现了初级合作化。
辽宁省初级社的形式呈多样化格局,主要类型有:
❶土地统一经营型。即土地入股,按照土地、车马、劳力的状况和作用分红,这种形式占据初级社的主体地位。
❷地租人畜合股型。即按照土地质量情况确定租价,车马和农具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对劳动力也依据其强弱状况评定入股,按股分得红利。
❸土地分红主体型。即以土地为分红主体,社员劳动挣工钱,车马、农具按土地多少平均入股,不分红。上述初级社形式,共同特点是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其主要生产资料仍是社员个体所有。在分配上,是按劳分配和土地分红。这种初级的合作化形式,较好地适应了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创办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较系统和较规范的规章制度,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 (一)农业生产互助组   (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0000623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