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农业生产结构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二)农业生产结构 (二)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即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的比例关系。长期以来,林牧副渔业是农业生产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四者仅占农业总产值份额的三分之一左右,广东大量的山地、坡地、草地和滩涂、水面资源未被充分开发利用,农业生产局限在狭小的范围里。1979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从种植业开始,主要是调整粮食与经济作物的比例关系。1985年开始大搞开发性农业,从外延和内涵上扩大农业再生产,加快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主要内容:一是全省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开发荒山地资源,林果、林牧结合发展山区经济;二是开发沿海滩涂和浅海域,围海造田,发展海水养殖业,同时加快发展海洋捕捞生产;三是发展高质高产高效农业,引进和推广了一大批动植物优良品种,全省各地建立起一批种养加相结合、农工商相结合的优质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这些都促使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各业水平及构成见表4-1-3。 表4-1-3 1992年农业生产结构表
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递增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广东农业生产结构有明显的商品经济特征: 一是农业商品率高。全省农业商品率从1978年的43.7%上升到1992年的69.3%,其中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的商品率分别为60%、60. 4%、79. 8%、67. 9%、88. 2%,商品率最高的畜牧业、渔业其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37.3%,林牧副渔业构成比重已经超过了种植业,占51.1%。二是市场调节品种结构,五业基本平衡发展。原来比较薄弱的林牧渔业发展速度较快,1979—1992年的年均递增分别为5.7%、9.4%、12.7%,快于种植业递增4.5%的速度,畜牧渔业的增长也快于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7%速度。各业内部结构也有较大变化,林业森林覆盖率已达53.7%,改变了单 一用材林结构,各林种、树种特别是经济林有大的发展;家禽、草食动物和珍稀禽兽已占畜牧业产值的 一半,畜牧业以猪为主的结构变化为猪、禽、草食动物三元发展结构;渔业生产是海水养殖、淡水养殖的比重上升,特别是优质水产品养殖和捕捞已占渔业生产主要地位。三是生产布局趋于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全省规模比较大的区域性商品基地有:湛江市的红江橙、芒果和对虾养殖地,茂名市的荔枝、龙眼、香蕉和冬季蔬菜生产基地,梅州市的沙田柚生产基地,阳江、汕头、潮州、江门等沿海地区的海水养殖基地,韶关、肇庆、阳江等市的用材林和速生丰产林基地,珠江三角洲的淡水优质养殖、畜禽饲养和综合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等。这些基地在生产布局上有一定的区域规模,形成大批量商品生产,并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逐步形成专业化生产。 ☚ (一)种植业生产结构 (三)农村三次产业结构 ☛ (二)农业生产结构 (二)农业生产结构1979年以来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在稳定发展农作物种植业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农民按照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市场的需求,积极地、因地制宜地开发林牧副渔生产,逐步改变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的状况,林牧渔业得到很大发展。林业生产方面,造林面积由1978年的38.93万公顷增加到1992年的67.78万公顷,增长74.11%。畜牧业生产方面,1992年肉类总产量136.2万吨,比1978年增长3.44倍。渔业生产方面,1992年总养殖面积13.92万公顷,比1978年增长47.77%;水产品产量44.57万吨,比1978年增长2.81倍。
☚ (一)农作物种植业结构 (三)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结构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