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农业环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农业环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二)农业环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农业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一些地方在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中,乱砍滥伐、乱开滥挖,导致植被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38%;高原湖泊水域面积锐减,水质恶化,富营养化严重,水库、坝塘泥沙淤塞,江河水质含沙量增多;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多耕地少的矛盾日渐突出,人均耕地逐年下降,由1952年的人均0.143公顷,到1962年的人均0:138公顷,到1992年的人均0.074公顷,1999年减到人均0.072公顷。虽然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年年增加,但耕地中低产田仍然偏多,据1994年完成的“云南农业后备资源调查”资料,全省耕地中中低产田地占86.77%。虽然随着水利建设的发展,有效灌溉面积有扩大,但有效灌溉能力仍然较弱,春旱缺水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草场退化面积占草山总面积的60%。
由于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增多,周期缩短,近30年来大灾由过去十年左右发生一次变为三四年一次,小灾由三四年一次变为年年有。泥石流、崩塌、滑坡等灾害频繁发生,地域扩大。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因灾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有的地区已到了山秃水竭地瘦人穷的境地。许多贫困地区已陷入了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紧缺-毁林开荒-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恶性循环之中。
云南生态环境恶化,虽已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重视,并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以减缓生态恶化的趋势。但由于云南地处边疆,多山、多民族,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过多,受交通、文化、技术等条件限制,常常在开发资源发展经济时,又造成新的生态破坏。
(2)局部地区农业环境污染严重。云南工业大多是“规模小、设备落后,消耗高、污染大”的企业。1999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7.64亿吨。其中:工业废水3.71亿吨,占总排放量的48.6%;生活污水3.93亿吨,占总排放量的51.4%。随废水排放的化学需氧量28.1万吨、石油类520吨,氰化物、六价铬、汞、砷、铅等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量127.56吨。全省废气排放量2 157.2亿标立方米,随废气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27.87万吨、烟尘26.23万吨、工业粉尘20.99万吨。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 117.4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567.37万吨,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18.2%。1997年工业固体废物历年累计贮存量2.5亿吨。在工业固体废弃物中,危险废物产生量73.6万吨,排放量5万吨。由于工业“三废”排放量大,有害物质含量高,对城市郊区,重点工矿区附近的农田、大气、土壤、灌溉水源和农作物污染极大。另一方面,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工业污染日益向广大农村扩散;城市的生活废弃物不经处理也大量倾倒于农村,造成了工业污染农业受害,城市污染农村受害的状况。
农业生产自身使用的化学品——化肥、农药、农用塑料及农业生产自身产生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等,也日渐加剧了农业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
由于云南特殊的地形、气候条件,农业环境污染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矿企业多、施用农用化学品多、河流湖泊沿岸、大污染不易扩散的坝区及河谷地区特别严重,污染突出集中在云南中部的昆明市、楚雄市、南部的红河州和东北部的曲靖市、昭通地区等。
2.农业环境保护措施。
(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特别需要提高全社会对农业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各级领导应把农业环境保护列上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加强协调,努力减缓和控制云南省生态环境恶化和环境污染的势头,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2) 加强管理,依法保护农业环境。云南经济基础薄弱,在农业生态破坏和农业污染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拿不出足够的资金来进行治理,而许多问题又是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预防或妥善解决的。
❶认真贯彻实施《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通过深入广泛地宣传教育活动,使农业生产者爱惜自己的生产、生活环境,自觉遵守《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学会应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❷要加强环保队伍的自身建设,培养农业环境保护技术骨干、提高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素质,使他们能够熟练地依法实施环境管理,进行监测和监督,对农业环境污染事故开展调查,正确行使对影响农业环境建设的项目的审批权,对农业环境污染案件的处罚权。
❸依法制定与《条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比如:建立农业环境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制度;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农业环境监测、评价、报告制度;建立农业环境监察员制度;建立建设项目农业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制定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等。
(3) 开发资源要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做到“满足当前需要的发展必须不危害满足后代人需要之能力”,不搞自杀性的发展,切忌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在开发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到经济、社会、环境三效益的统一。统一规划,搞区域性开发,提倡地区合作,多部门合作,提高资源利用率,尽量减少资源浪费。
恢复、扩大森林面积。开发矿产资源后要坚持复土,恢复植被。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如种植速生林,在农村大力推广沼气,节柴灶,微水发电,应用太阳能、风能等,解决农村用能问题,在满足对木材和林产品需求的同时,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
加强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严格控制各项建设占地,新建、扩建建设项目时,要进行农业环境影响评价;严禁陡坡开荒,对宜林宜牧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改革原始粗放的耕作制度、改土培肥、建设稳产高产农田。在农业开发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环境质量调查、监测、研究和评价。
(4) 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生态农业建设在云南省已逐步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要继续加强试点建设,切实抓好山区、半山区、坝区,不同气候带、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同时要点面结合,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生态农业试点建设模式,把云南建设成为生态农业旅游大省。
(5) 控制工业和城市“三废”对农业环境污染的同时,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农业环境监测部门要做好土壤、农用水、作物和农畜产品的例行监测和城市、工矿企业污染的监视性监测,努力减轻农业遭受污染危害的损失。要发展无污染、少污染的乡镇企业,对现有污染行业进行限期治理或关、停、并、转,严防大、中城市或国外的污染转嫁。农业生产部门要大力推广植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先进的施肥施药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提倡用、养地结合;建立农用塑料薄膜回收制度,防止土壤结构的破坏。采用生产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禽畜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进行综合利用。
(6)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科研工作,搞好应用技术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 (一)农业环境保护工作   第二章 农村社会经济条件 ☛
0000011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