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特点 (二)主要特点上海郊区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以下四个特点: 1.实行“两权分离”、“两田分开”。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经营权属于经营者。规模经营以经营责任田为主,口粮田仍由农户种植。这是从郊区实行“两田制”的实际出发,有利于分“两步实施”(先责任田、后口粮田)发展规模经营,确保完成粮食交售任务。实行规模经营时工作重点在于区分承包户的“两田”,重新调整和集中土地,稳妥地处理好土地承包制稳定与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关系。 2.在经济较为发达和领导比较重视的地区,规模经营发展较快,比重较高。在郊区10个区、县中,粮田规模经营发展较快、比重较高的有嘉定、宝山、松江等区、县。如松江区1996年规模经营的粮田,占粮田总面积的68%,粮食商品率达96.4%。嘉定区粮田规模经营面积达4 007.73公顷,占粮田总面积的25%,承担了全区87%的稻谷、50%的小麦交售任务和83%的种子粮供应任务。这些地方的农村集体经济比较发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比较完善,区、县和乡、镇领导重视,试验探索起步较早。在引导推进粮田适度规模经营时,注重挑选素质好的经营人才,增加投入,落实扶持政策,完善承包经营合同等,逐步形成农业自身积累机制,使粮田规模经营得到稳步发展。 3.规模经营形式多样。农业规模经营的形式比较多,有专业大户、联户、家庭农场、专业队、农业车间、合作农场、服务队承包、科技站承包等等。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形式不断变换消长,逐渐形成专业大户和合作农场为主要形式。据统计,粮田规模经营的总面积中,专业大户占70%,合作农场占21%。 4.农业科技化程度提高。最明显的变化是全面推广了水稻抛秧技术,水稻、“三麦”等机割率已达到50%以上。生猪、禽蛋等工厂化生产都已超过50%以上。设施菜田达0.18万公顷,占菜田总面积的15.8%。据测算,“八五”期间,由于实行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方面的科技贡献率达到54.1%。 ☚ (一)发展历程 (三)主要成效 ☛
(二)主要特点 (二)主要特点1.仓储企业分布以近郊为主向市区和远郊两头延伸。市中心城区仓库521家,仓储面积183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19%。其中内仓面积110万平方米,外仓面积7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5亿元,物资储存价值50亿元。近郊四区仓库593家,内仓面积422万平方米,外仓面积131万平方米,共占总面积的58%,固定资产价值已达到10亿元,可提供储存的物资价值120亿元。远郊两区四县仓库115家,仓储面积224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23%,其中70%以上是外仓面积,可储存物资价值量为30亿元左右。 2.仓储企业结构以村队办为主呈多层次发展。镇(乡)办仓储企业120家,占总数的10%,年经营收入1.2亿元,实现利税4 000万元;村、队办仓储企业923家,占总数的75%,年经营收入3.4亿元,年创利税9 700万元;联营仓储企业35家,占总数的3%,年经营收入1.1亿元,创利税2 300万元;其他社会办仓储企业151家,占总数的12%,年经营收入2.1亿元,利税约1 000万元。 3.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仓储区域。郊区利用城市工业扩散、“三资”企业发展、市区商业中心外移、市级工业区初具规模等机遇,因地制宜,逐步形成了五大具有区位特色的仓储区: ❶宝山区利用港口泊位优势,形成以集装箱储运为特色的仓储区; ❷嘉定依托大众汽车工业,形成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仓储区; ❸市中心城区的龙华、江湾、彭浦、长征等乡镇抓住商业中心外移、连锁超市发展契机,在内环线外侧形成连锁超市货物配送区; ❹闵行、青浦、长宁凭借机场优势,形成航空运输物资储存区; ❺奉贤、南汇则形成粮食仓储区等。 4.形成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仓储企业。县(区)仓储企业不断调整发展战略,走规模型发展的道路。上海宝山华洋储运集团通过同行联手,中外优势互补,已发展成为拥有一批大型正规化仓库的规模型企业。最大的单库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既有常规库、堆场,又有危险品、冷库等特殊库;既有先进的集运机械装卸设备,又有电脑管理设施;既可承担国内仓储业务,又可承担国际货运代理。1998年,该企业储运总收入超过2亿元,为郊区仓储业提高档次、升级换代拓展了新的发展思路。 ☚ (一) 发展历程 (三)管理措施 ☛
(二)主要特点 (二)主要特点1.领导重视, 措施得力。一是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对建立农村改革试验区高度重视, 在历年召开的有关会议, 如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体改工作会议上对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作了部署, 成立了农村改革试点领导小组; 二是各地、市对农村改革抓得紧、抓得实, 承担了试点任务的地、州、市都成立了农村改革试点领导小组, 对改革试点中遇到的问题, 由领导小组会议协调解决; 三是各级领导亲自抓, 使改革试验能够有序进行, 措施得到落实。 2.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组织了全省农村大调查, 对农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也进行了专题调查, 如岳阳市的小城镇改革与建设研究, 湖南省委政研室、省体改委和省直农口部门开展的产业化调查, 湖南省体改委与省民委联合开展的吉首市民族自治地方改革开放试验区的专题调查,湖南省体改委与省农垦局联合进行的农场体制调查等, 对抓好试验区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为领导决策起到了参谋作用。 3.及时总结了改革成果和经验。及时总结推介了怀化地区山地制度建设、桃川洞试验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吉首市试验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羊楼司试验区进行小城镇综合改革的经验, 推动了改革的深化。 4.在改革中注意两手抓。不少地方在推进改革的同时, 通过抓精神文明建设, 培养干部群众高尚的文明情操和锐意改革、乐于奉献、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促进了农村改革的顺利进行。 5.重视宣传和信息交流。为及时反映、通报农村改革试验情况、成果和经验, 省农村改革试点办公室创办了 《试点动态》、《股份合作经济》等刊物, 各地编发了简报, 同时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国家体改委简报》、《中国改革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 和《湖南日报》等报刊分别介绍了湖南省开展试验的情况, 扩大了农村改革的社会影响。让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了解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 ☚ (一)主要进展和成果 第九章 农村卫生、文化与体育 ☛ 000140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