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 主要援外项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 主要援外项目

(二) 主要援外项目

1. 乌干达奇奔巴农场。这个项目是根据中乌两国政府1970年签订的协议确定的,是我国援助乌干达的第一个农业项目。农业部为承建部,浙江省农业厅为筹建单位。农业占地面积755. 13公顷,开垦土地573.02公顷,房屋建筑面积11 158平方米,以及与之配套的道路、水利设施。总投资956万元人民币。工程自1973年1月动工,至1976年4月建成,1982年1月正式移交乌方。农场是一座种植水稻为主,兼营蔬菜、畜禽、碾米、制砖、商店等农工商一体的机械化中型农场。农场移交后,因乌方缺乏相应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经两国政府换文确认,从1982年6月起,项目又转入技术合作,由浙江帮助乌方进行管理,直至1993年8月。农场从援建开始到技术合作结束,浙江省先后派出400多人次赴乌工作。项目历时17年,是我国农业援外项目中规模最大、经历时间最长、影响最好的项目之一。仅根据1976—1983年的统计,共生产稻谷27 100吨,肉类70吨、蔬菜1 000吨,制砖896万块等。1983年总收入达11 189万乌干达先令,净利润达2 165万乌干达先令。乌方赞扬:这是“一种真诚无私的援助”,联合国官员评价:“这是乌干达全国建设的样板。过去对这些国家援助不少,象有这样成果的不多”。这个项目也得到我国农业部和对外经济联络部的多次表扬,并在全国外经系统介绍过经验。
2. 中非共和国勃亚利农技站。勃亚利农技站的前身是中非皇帝的一个私人庄园,面积仅19.8公顷。1964年中非与我国建交。1977年5月起,经过近6年的艰苦努力,建成了水稻、蔬菜种植和养鱼等多品种生产经营示范基地。1982年11月项目移交中非方。但也因对方难以管理,浙江又派出人员进行技术合作。前后共派出8期专家组,共计72人次。在合作期间,中非国家元首科林巴主席多次视察农技站,亲切接见专家组,对项目建设非常满意,对我方专家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向前后三期专家组人员授予“骑士勋章”。中非电台和电视台评价农技站是“中非发展农业,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方向”。1991年8月,两国外交关系中断,合作项目中止,我方人员全部撤回。
3. 乍得农技组。1972年11月,乍得与我国建交。当时这类非洲国家有一大片,乍得就是其中之一。该项目自1974年开始执行,项目内容包括邦戈尔、蒙杜、杜巴等3个垦区的水稻种植、稻谷加工、畜牧、水利等综合性农业设施的建设、技术指导和推广,开垦土地


表6-3-1 农业部门对外经援项目一览表
(1963—1992年)


序号项目国别、名称合作性质援建内容筹建单位执行时间派出人次
1
2
几内亚玛桑达茶场
马里锡加索茶厂
成套项目
成套项目
茶园150公顷,年产100吨茶厂一座省农业厅
省农业厅
1963.7—1976.4
1967.12—1977
55
3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合计
马里锡加索茶厂大修
马里锡加索茶厂管理
乌干达奇奔巴农场
乌干达奇奔巴农场管理
乌干达多禾水稻农场
乌干达多禾技术指导组
中非勃亚利农技站
乍得农技组
圭亚那棉花技术指导
斯里兰卡茶机
阿尔巴尼亚农药技术组
斐济甘蔗项目
越南淡水养鱼
阿富汗淡水养鱼
古巴淡水养鱼
多哥西岙河波塔引水工程
波塔引水工程整修加固
成套项目
技术合作
成套项目
技术合作
成套项目
技术合作
顶替台农项目
顶替台农项目
技术合作
成套项目
技术合作
技术合作
技术合作
成套项目
技术合作
成套项目
成套项目
大修茶机95台
生产经营管理
开垦土地573.02公顷,建房11 158平方米
农场生产经营管理
开垦土地300公顷,建房1 821平方米
水稻技术推广
水稻19公顷及蔬菜、养鱼等
恢复垦区444公顷,推广水稻、棉花、蔬菜技术
种棉技术指导
供杀青机一台及安装调试
农药残留量分析技术传援
技术指导
规划设计养殖捕捞培训
水库养鱼试验
育种养殖捕捞技术培训
660公顷土地的全套灌溉系统建设
对原工程作整修加固
省农业厅
省农业厅
省农业厅
省农业厅
省农业厅
省农业厅
省农业厅
省农业厅
省农业厅
省农业厅
省农业厅
省农业厅
省水产局
省水产局
省水产局
省水利厅
省水利厅
1984.10—1986.1
1987—1989
1973.1—1982.1
1982.6—1993.8
1978.10—1989.6
1982.1—1983.12
1977.5—1991.8
1974—1979.7
1972.4—1975.5
1974
1976.5—1976.11
1989.1—1991.2
1964.11—1965.12
1965.6—1970.3
1992.4—1993.4
1974.1—1979.12
1983.4—1984.6
37
13
266
140
76
41
72
74
7
3
3
2
2
12
9
70
8
893
444. 2公顷,原定项目总投资700万元人民币。1979年7月,因乍得国内发生内战而援助活动被迫中断。对该项目浙江先后派出技术人员74人次赴乍工作。
4. 多哥西岙河波塔引水灌溉工程。中多两国政府于1974年9月签订了 《中多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议定书》,1975年4月又签订《关于建设西岙河波塔引水灌溉工程会谈纪要》,据此确定这一援助项目。水电部为承建部,浙江省水利电力局 (即水利厅)为筹建单位,浙江省水电勘测设计院负责设计。工程由渠首枢纽(拦河坝、冲沙闸、进水闸、上下游两岸挡水堤等)、引水渠道 (总长2 174公里)和灌溉区 (660公顷)内的防洪排涝设施三大部分组成。还有渠系建筑物138座,防洪堤6.39公里,以及相应的公路、管理用房等。工程于1977年5月开工,至1979年12月5日竣工。整个工程完成土石方7 757万立方米,混凝土1. 57万立方米,耗工19.22万工,工程总造价715万元外汇人民币。浙江水电系统派出近70名工程技术人员赴多施工,其余从当地招募。由于工程设计施工安排合理,不仅提前半年完工,并为国家节约了大量投资。1979年3月,浙江援助多哥水利技术组被外经部评为1978年度全国援外战线 “学大庆学大寨先进单位”。
1983年4月,针对前几年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中多两国政府又签订了 《关于整修加固西岙河波塔引水灌溉工程会谈纪要》。国家将此作为一个独立的成套援外项目,交付浙江省水利厅承担。援建任务包括渠道整修加固、渠系建筑物改造及增建、渠首清淤三部分。工程于1983年10月15日正式开工,至1984年3月31日竣工。工程完成土方44 668立方米,混凝土1 256立方米,总耗工21 400工,总投资97万元外汇人民币。浙江派出8名工程技术人员赴多施工。1984年4月移交,全部人员回国。西岙河波塔引水灌溉工程是我国对多哥经援的一个重要项目,对促进该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5. 阿富汗淡水养鱼。根据1965年3月中国和阿富汗两国政府签订的经济技术协定,1966年12月由浙江组派援阿养鱼技术组一行4人抵达喀布尔,翌年6月建成3公顷鱼种塘。1967年7月和1968年6月,国内90万尾白鲢、草鱼、鲤鱼、夏花鱼苗成功地空运入阿,并在技术组精心培育下,育成种鱼77.8万尾。1968年6月,浙江又派出4名造船和捕鱼人员随带工具赴阿作捕鱼准备工作。1969年12月捕捞正式开始,阿方为此举行了隆重的开捕仪式,农业大臣剪彩,报纸电台发表社论和报导。国王和王后几次亲临观看捕鱼。至1970年3月,技术组用 “赶、拦、刺、张”联合捕渔法,捕起成鱼51 853公斤。为了巩固项目成果,浙江又于1970年7月派出第二期援阿人员4人,从事鱼苗的人工繁殖。经过中国技术人员的辛勤工作,使我国的 “四大家鱼”在阿富汗成功落户。
6. 古巴淡水养殖技术组。根据中古两国政府1992—1993年科技合作协议,由浙江省派出9人技术组,于1993年4月26日赴古,先后在格拉玛、卡马圭、比那特留等省,就人工繁殖、鱼种培育、水库捕捞等内容开展工作。一年中,人工繁殖鱼苗10 700万尾,鱼种培育技术达到我国先进水平。在捕捞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古方对我技术组的工作十分满意。1993年4月,技术组人员期满回国。
对外经援项目详见表6-3-1。
☚ (一) 援助亚、非、拉国家   (三) 经援体制及管理机构的演变 ☛
0002287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