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探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探索

(三)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探索

在甘肃,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加上人口逐年增多,人口压力越来越大,土地的承载力严重超负荷,以致形成粮食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粮食成了困扰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省上和各地一直把追求粮食高产,增加粮食总量作为首要任务。但是,为了解决总量不足的矛盾,就没有充分挖掘全省的资源优势,使农业生产长期在低投入、低产出、低品质、低效益的封闭圈子中运行,造成的结果是许多地方耕作方式粗放,集约化水平低,一些有地方特色和市场潜力的名优特农产品一直沿袭传统的运作方式,没有大批量、成规模地发展起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加上及时制定符合省情的农业生产指导方针,粮食生产开始出现稳定增长的势头。1979—1992年13年间连续上了500万吨、600万吨两个台阶,经济作物产量和林牧副渔业也随之大幅度增长,全省大部分地方基本解决温饱。随着农产品供求总量不足的矛盾逐渐减小,效益和结构性矛盾越来越显得突出,农民人均纯收入多年来排在全国末位,而且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增产不增收严重地挫伤群众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随着改革的深入,不断扩大市场机制的作用,农业生产由单纯的“增量型”向以争取效益为主的“增量增效并举型”转变,逐渐拉开了探索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序幕。
甘肃在探索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途径上,是从科技兴农和科教兴农入手的。从1984年开始试行4个百万亩科技承包项目,率先在农村科技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1986年这轮承包到期,共增产粮食1.5亿公斤,在省内外产生很大影响,省委、省政府及时把这项改革推广到全省。1987年、1990年陆续进行第二、第三轮承包,并把它作为实现“八五”农业发展目标的战略措施,由初始阶段的科技单位和个人单独承包改为科技行政双轨双向承包,由分片承包改为整乡、整县、跨地区承包,由单纯技术承包改为科教物结合的集团承包。到1992年,全省每年承包面积约86.67万公顷,承包范围涉及62个县(市、区),238万多农户。1990—1991年,每年动员和组织5 000多名农业科技人员,加上党政、科技管理、供销、物资、金融等部门的人员,参加承包总人数达12万人,在农业科技攻关和农业丰产高产方面取得了重点突破和大面积示范推广的显著效果。农业科技承包的推行,不仅把大批农业科技人员吸引到农业生产的主战场, 使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而且加大了农业科技推广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科学种田水平,形成了科技生产的规模效益, 取得了农业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
随着科技承包在全省范围内逐渐兴起,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以农牧业优质高产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模式化、标准化栽培,地膜覆盖,秸秆青贮氨化和暖棚饲养,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等十项先进实用技术为主的科技推广运用, 在全省范围内迅速兴起。全省每年推广应用的农业科技成果都在100项以上。对“两杂一薯”、优良品种、配方施肥、带状种植、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作业、节水灌溉、旱作农业、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等应用范围广的主要增产增收技术,坚持不断扩大推广面积。到1992年,全省推广地膜覆盖栽培19.13万公顷,间套复种面积33.3万公顷,带状种植14.3万公顷,配方施肥面积132万公顷,“吨粮田”2.53万公顷,“双千田”0.46万公顷,病虫害防治面积394.5万公顷 (次); 推广杂交玉米25.5万公顷,杂交高粱2.49万公顷,脱毒马铃薯8.48万公顷;农作物良种面积达218.47万公顷。区域范围内高产、高效农业成效更加明显,如《张掖地区一熟制灌区吨粮田高额丰产栽培开发研究》,经过几年的认真探索, 到1989年建成“吨粮田”0.67万公顷 (10万亩),平均亩产达1 024公斤,在国内一熟制灌区尚属首创,单产和栽培技术水平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这个地区亩产千斤粮、收入千元钱的“双千田”高产高效栽培试验推广项目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省在科技承包和科技推广中,逐步探索出了同星火、燎原、丰收计划和温饱工程等结合起来,重点抓好灌区“双千田”、“吨粮田”和旱农地区“双五百田”高产高效农田建设,使科技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40%左右。
根据市场的需求,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逐步发展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轨道上来。种植业从传统的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粮食重点发展优质小麦、多用途玉米、啤酒大麦、豆类、小杂粮等市场短缺、效益较好的品种。发展优质瓜果蔬菜和名优特新产品。畜牧业发展草食动物和瘦肉型猪,大力推广秸杆青贮氨化,发展肉牛生产。林业主要发展名优果品为主的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 改变了林业长期以来以生态效益为主的传统格局,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重型转变。
1992年,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发布后,省上于当年11月召开了全省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抓好优化结构、建设商品生产基地、大力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科技成果、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业培训和信息工作、积极兴办各类实体等具体工作,并实施放宽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政策、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抓紧以批发市场为主的市场体系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等一系列政策、组织和技术措施, 甘肃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从此进入了实质性发展的新阶段。

☚ (二) 区域性支柱产业的形成   第三节 种植业 ☛
0001951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