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降水资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降水资源 (三)降水资源1.年平均降水量。河南年平均降水量有自南向北递减,山区多于平原和丘陵的特点。全省年平均降水量在600~1 200毫米,800毫米等雨量线大致位于栾川—嵩县—鲁山—叶县—商水—项城—线。此线以南(南阳盆地除外)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其中淮南地区在1 000毫米以上,大别山可达1 200~1 500毫米;位于豫西山区和豫南山地之间的南阳盆地年降水量在700~800毫米之间;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为600~900毫米;豫西山地的深山区在1 000毫米以上。该线以北的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向北减至600毫米以下,其中太行山区为800~1 000毫米。 ☚ (二)热能资源 (四)风能资源 ☛ (三)降水资源 (三)降水资源1. 降水的分布特征。黑龙江省的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季风性特征。全省年降水量平均为400~600毫米, 由东向西递减。 ☚ (二)热量资源 三、农业气候区划 ☛ (三)降水资源 (三)降水资源降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分是一切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条件,是农作物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细胞内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的根本保证,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年际变化,直接制约着作物的布局和农业的发展。
(4)年降水量变率。降水变率就是历年降水量的平均变幅与历年平均降水量之比的百分率,它反映了该地降水量年际变化的稳定程度。全省年降水变率以平原地区和近海处相对较大,山区较小。白城地区西部在20%以上,白城达21%,长春地区、吉林地区北部、白城地区东部、延边地区东部在15%以上。延边地区西部、吉林地区南部、通化、浑江、四平地区在15%以下,梨树、双阳、长白、松江仅11%,为全省最小。 (5) 4—9月降水量变率。4—9月降水量变率可反映出全省作物生长季降水量的稳定程度,此期降水量变率的大小,对农业产量有着直接影响。统计结果表明,全省降水量变率地域差异较大。白城地区、长春地区西北部、延边地区东部,在20%以上;延边地区西北部、长春、吉林、辽源三地区交界处,浑江地区、通化地区南部、以及延边地区西南部在15%以下;其他地区在15%-20%之间。总的来看,4-9月降水量变率西部平原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较大,易引起旱涝;中部地区特别是东南部山区降水量变率较小,相对比较稳定,见图1-2-11。
(6) 春季降水量变率。春季降水量变率普遍较大,全省各地在20%以上。白城地区、长春和四平地区在30%以上,白城地区西北部都在40%以上,其中白城、洮安、镇赉高达44%。春季降水量变率如此之大,是造成这些地区易于发生严重干旱的重要原因。其他地区均在30%以下,变率也较大,对春季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7) 夏季降水量变率。夏季降水量变率在四季中最小。但在地域分布上不连续。总的趋势是西部地区大,东部地区小。长春地区北部、白城地区东部、通化、珲春等地在25%以上,白城最大达37%;浑江地区、延边地区西南部、四平地区中部、舒兰等地在20%以下,最小是安图县的松江、抚松县的东岗,为16%;其他地方在20%-25%之间。相对于其他季节其变率较小,这说明夏季降水量相对于其他季节要稳定。但实际资料表明,变率在20%左右,夏季旱涝仍不可避免。 (8) 秋季降水量变率。秋季降水量变率全省均在20%以上,东西两部较大,中部较小。白城、长春、四平、辽源、延边大部地区在30%以上,其中和龙最大达44%;吉林、通化两地区在30%以下。在地域分布上与春季有相反的特征,即秋季变率东部大于春季,而西部则秋季小于春季。 (9) 冬季降水量变率。冬季降水变率是四季最大的季节。全省除通化地区南部、浑江地区和延边地区南部在30%以下之外,其他地方均在30%以上。特别是西部平原区和延边地区东南部高达50%,通榆最高达71%。虽相对变率如此之大,但因冬季无农业生产,影响较小。 (10) 80%保证率的年降水量。降水保证率是衡量降水量可靠程度的指标。农业生产一般采用80%的保证率的年降水量,山区水平较高,平原区较低。白城地区80%保证率的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镇赉、洮安最少,仅为309毫米;通化地区、吉林地区东南部在600毫米以上,其中集安最多达819毫米,为全省之首;其余地方在400-600毫米之间。 (11) 各种年平均降水日数。 ≥5.0毫米降水日数。日降水量≥5.0毫米,一般为一次有效降水。≥5.0毫米降水日数全省以白城地区、长春和四平地区的西北部为最少,一般不足30天,最少的镇赉和洮安仅20天左右;长春和四平地区东南部、吉林地区西北部、延边地区、通化地区西北部和长白在30—40天之间;通化地区大部、浑江地区、吉林地区东南部,在40天以上,抚松东岗为最多,平均达47天。 ≥10.0毫米降水日数。日降水量≥10.0毫米,一般作为一次透雨,≥10.0毫米降水日数,全省以东南部山区为多,平原区少。白城地区、长春和四平地区的西北部在15天以下,镇赉仅11天,为全省最少;长春地区东南部、四平地区中部、延边地区大部为15—20天;通化地区南部在25天以上,以集安为最多达27天;其余地方一般在20-25天之间。 ≥25.0毫米降水日数。日降水量≥25.0毫米一般作为一次大雨过程的标准。≥25.0毫米降水日数全省各地都不足10天,中部山区、半山区一般在5天以上,全省最多的集安平均也只有9天;东、西两部都在5天以下,镇赉最少平均仅3天。 ≥50.0毫米降水日数。日降水≥50.0毫米,一般作为一次暴雨过程的标准。≥50.0毫米降水日数在全省出现次数不多,有的地方多年平均不到0.1天,如延吉、汪清罗子沟、安图明月以及和龙等地;其他地方平均每年有1—2次;只有通化、集安和临江等地平均达2次以上。 ≥100毫米降水日数。日降水量≥100.0毫米,一般作为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标准,这样大强度的降水量,在吉林省不是每年都有发生,从1951年以来统计资料表明,40年间,除洮安、东丰、桦甸和长白未出现过外,其他地方均有发生。集安累计出现次数最多,达16天,珲春和通化次之,各有8天,其他地方均在6天以下,其中绝大部分地方在1—3天。发生时,一般中西部地区发生较早,东南部地区发生较晚,通化和延边地区大都发生在8月,长春和四平地区7月稍多于8月,吉林和白城地区7—8月份发生机会差不多。中西部地区有在6月发生的,东部地区9月也曾有过大暴雨降临的情况。 ☚ (二)热量资源 (四)风能资源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