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配电线路
农村配电线路,是在1963年后,随着送变电工程建设逐渐发展起来的。到1965年,全省建成配电线路13 833公里。从1966—1970年,农村配电线路迅猛增长,5年间共建成配电线路18 893公里,加上“三年调整”时期农村建成的配电线路总长为202 726公里。这一期间由于受“文革”的严重干扰,曾错误地简化设备,农村送电和配电线路推行“一线一地制”和大面积推广“两线一地制”,使配电线路安全运行受到很大威胁,触电伤亡事故非常严重,每年烧损配电变压器近400台,烧毁变压器容量达12 275千伏安。因此,从70年代初开始,以提高设备质量为重点,对农村配电网进行维修改造。开展定期巡视、检查、实验、设备评级和标准化活动,改变部分配电网供电半径过长的状况,提高了电压质量。新建配电线路强调按《规程》规定用料和施工,按农村配电网规化发展,配电线路设备质量逐步提高。从1976—1985年的10年间,农村配电网以大修改造为主,更换木电柱为水泥杆、铁横担。经过维修和大修改造,3—10千伏农村配电网设备质量有了很大好转。设备完好率明显提高。到1990年末,全省农村配电网基本水泥杆化,对威胁安全的“两线一地制”线路大部分进行了改造,配电设备完好率已达76%,提高了农村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