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一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四川耕地后备资源贫乏,而现有的633万多公顷耕地,分布地形复杂,产量高低十分悬殊。据1986年的调查统计,全省有高产田土179.3万公顷,中产田土235.5万公顷,低产田土219.4万公顷。其中,中低产田土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72%。这些中低产田土,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冬水田、下温田。由于长期渍水,一年只种一季,土壤的水、肥、气、热失调;或因排水不良,土壤粘重和冷浸,小春产量低,大春水稻容易感病。其亩产都比水旱轮作的两季田低得多。另一种是坡耕地,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土层瘠薄,抗旱、滞洪、蓄水、保肥力差,但只要认真治理改造,大部分是可以变为高产的。这部分中低产田土经过改造,如以每亩增产100公斤计,全省即可增产粮食682万吨。治理的办法是,平坝区以改造下温田为主,解决“水肿病”,排除渍水危害;丘陵区在有水源保证下,逐步改造冬水田,综合治理坡耕地;山区,重点是搞好水土保持,建设基本农田,对过于陡峻贫瘠的土地,坚决停耕还林。农田基本建设要年年坚持,做到改一亩成功一亩,改一片得益一片。近来挤占良田现象比较突出,必须严格控制,坚决制止乱占滥用、浪费耕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