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Cáo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甘肃之酒泉,江西之崇仁、金溪,云南之马关、泸水、陇川等地有分布。汉、满、鲜、彝、畲、土家、布依、纳西、傈僳、基诺、阿昌、普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❶曹,古国名,曹叔振铎所封。郑樵注云: “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于陶邱 (按: 国曹,都陶邱),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此当系出姬姓。 ❷《广韵》“颛顼玄孙陆终之子安,是为曹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注引 《元和姓纂》亦云: “颛顼玄孙陆终第五子安为曹姓,周武王封之于邾,为楚所灭,遂复曹氏。” ❸ 《姓氏考略》 注引 《晋书》 云: “后汉曹嵩,本姓夏侯、冒姓曹,”此为复姓夏侯氏所改。 ❹西域姓。《姓氏考略》注引 《隋书》云: “康国支庶分王有曹国,即以曹为氏。”康国,古代西域国名,其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之撒马尔罕。隋唐时西域曹国人来中国者,即以曹为姓。 ❺或为满族姓氏所改。清代满族姓索绰络氏、鄂托氏等或改为单字姓“曹”。 ❻又: 为清代高丽族姓,世居建常地方。 ❼基诺族之曹姓,云南之景洪有分布,由 “考卜也撒”所改。 ❽阿昌族之 “曹”姓,系 “喇翁”、“喇曹” 氏所改。 ❾普米族曹姓,出自 “熊-扛尼” 氏、“本牙” 氏。 春秋时鲁有曹刿; 东汉有曹操,追赠魏武帝; 唐代有曹松,舒州人,诗人;元代有曹知白,松江华亭人,画家。 曹cáo❶春秋時國名。周武王克商,封其弟叔振鐸於曹,周敬王三十三年(前487年)爲宋所滅。故地在今山東菏澤、定陶、曹縣一帶。班固《幽通賦》:“宣曹興敗於下夢兮,魯衛名謚於銘謠。”曹,曹伯陽,悼公之孫,公元前501即位,在位15年。 ❷姓。班固《西都賦》:“蕭、曹、魏、邴,謀謨乎其上。”曹,曹參,漢初大臣。崔駰《達旨》:“禍不散而曹絳奮。”曹,曹參。 曹cáo市曹。古代常作行刑的地方。 (例)行者道: “关文虽领,必须国师也赴曹砍砍头,也当试新去来。” (四十六·599·) 曹cáo辈,流。韦应物《冬夜》:“抱此女曹恨,顾非高世才。” 曹 曹cáo❶祭猪祖。《大雅·公刘》四章:“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马瑞辰《通释》:“曹者,褿之省借。《艺文类聚》引 《说文》:‘祭豕先曰褿。’ 乃造其曹,谓将用豕而先祭于豕先,犹将差马而先告祭马祖也。”一说: 群。毛 《传》:“曹,群也。”郑《笺》: “臣适其牧群,搏豕于牢中。” ❷周代诸侯国名。见〔史地篇〕〔曹〕 条。 ☚ 焉得 基 ☛
曹 曹周代诸侯国名。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封其弟叔振铎于曹,建都陶丘(今山东定陶西南),在今山东西部。公元前487年为宋所灭。朱熹《集传》:“曹,国名。其地在禹贡衮州陶丘之北,雷夏菏泽之野。周武王以封其弟振铎。今之曹州,即其地也。” ☚ 冢宰 堂 ☛ 曹读音c·ao(ˊ),为ao韵目,属ao—iao韵部。昨劳切,平,豪韵。 ❶辈。如:尔曹;吾曹。 ❷周朝国名。在今山东的西部。 ❸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 上一条: 糙 下一条: 嘈 曹吆喝骆驼卧倒的声音。 曹ts‘ɔu24第一人称我。复数作“曹们”。隆德,海原南部乡间典型用语,由收声音变而来,非 “尔曹,我曹” 之曹,见前。 曹{}四5316①名布。古南方方言。《淮南子・说林训》:「曹氏之裂布。」汉高诱注:「楚人名布为~。」②动移动。闽语。广东揭阳〖 〗。少个橱着~贴。③动水从上往下冲。赣语。江西宜春〖 〗。拿水~下积。④动饿。赣语。湖北蒲圻〖 〗。一餐冒吃,肚子就~得不得了。⑤动胃难受的感觉。赣语。江西宜春〖 〗。恋常经常吃毛没有油个菜,~得不得过‖春笋吃多里~人。湖北蒲圻〖 〗。冒得油炒个菜像草一样,吃了~人。⑥形(小孩儿)不闹;听话。吴语。浙江云和〖 〗。⑦形东西旧了。北京官话。河北大兴。明沈榜《宛署杂记・民风二・方言》:「物不新曰~。」⑧形心术不正;奸诈。⑴冀鲁官话。山东寿光〖 〗。⑵中原官话。江苏徐州〖 〗。⑶兰银官话。甘肃兰州〖 〗。⑨形下流。中原官话。江苏徐州〖 〗。老头子还这么~!⑩形语言尖刻。中原官话。江苏徐州〖 〗。这人说话那么~。⑪代我;我们。⑴中原官话。甘肃镇原。1936年《镇原县志》:「~者,我也。」⑵兰银官话。甘肃中部。◈ 清宣统年间《甘肃全省新通志》:「~,俗谓我们也。」⑫量批。西南官话。四川。唐枢《蜀籁》卷二:「心子爆出来都要打倒一~人。」   曹cao等,辈。杜甫《戏为六绝句》:“尔~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尔:你。俱:都。废:停止。)《后汉书·赵熹传》:“尔~若健,远相避也。”(若:如果。) 曹〈隐〉犯罪团伙指数目千。 曹cáo❶〈文〉同类的人 △ 吾~(我们这些人)|尔~(你们这些人)。 ❷姓。 “三曹”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是东汉末建安时代最为优秀的诗人。曹操的诗悲凉慷慨,气韵沉雄;曹丕的诗纤巧细密,清新明丽;曹植的诗骨气充盈,淋漓悲壮。他们各具风格的诗作对后代诗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曹cáo
曹辈:吾~︱尔~︱汝~︱儿~。 ❷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也称州郡的属官:部~︱功~。 ❸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西部。 ○阴~(阴间)︱萧规~随(萧何创立的规章制度,曹参做丞相时,仍照旧实行。比喻后辈完全依照前代的方式进行工作)。 曹cáo❶ 辈:尔曹。 ❷ 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部曹。 ❸ 周朝的诸侯国名。 ❹ 姓。 曹(1次) 偶;同伴;此指集体游戏时的分组。分~并进《魂》 另见[亡其曹] 曹cáo搭档,同伴。集体游戏时的合作者。《招魂》:“分曹并进,遒相迫些。”王逸注:“曹,偶。”“言分曹列偶,并进技巧,投箸行棋,转相遒迫,使不得择行也。”胡文英《屈骚指掌》:“黑白两曹,各自为计。” 曹cáo
曹cáo本指分科办事的官署,泛称官衙:雨村进内复旨回~,那里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一○四·1322) 曹cáo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谓数目千。 曹cáo〖名词〗 一、国名。春秋时期一个小国,在今山东定陶西南(1)。《虞师晋师灭夏阳》:挈其妻子以奔曹。——带领他的老婆孩子逃到曹国去了。 二、即曹参(?—前190年),汉初大臣。沛县(今属江苏)人。曾为沛县狱吏。秦末从刘邦起义,屡立战功。汉朝建立,封平阳侯,曾任齐相九年。后继萧何为汉惠帝丞相。世有“萧规曹随”之称(1)。《高祖功臣侯年表》:萧、曹、绛、灌之属。——萧何、曹参、周勃、灌婴等人。 三、群(组),众(1)。《滑稽列传》:相引为曹。——相互邀集为一组。 曹cáo❶ 偶,对。《楚辞·招魂》:“分~并进,遒相迫些。” ❷ 群,成群。《诗经·大雅·公刘》:“乃造其~,执豕于牢。”(牢:指猪圈。) ❸ 辈,类。杜甫《戏为六绝句》:“尔~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袁宏道《虎丘记》:“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部署,竞以歌喉相斗。” ❹ 左右曹,加官的一种。《汉书·霍光传》:“稍迁诸~侍中。”引申为尚书省的各部门,分科办事的官署。《后汉书·百官志》:“成帝初置尚书四人,分为四~。”《赤壁之战》:“品其名位,犹不失下~从事。” 曹*caoB2DC ❶〈文〉辈:我~/汝~/尔~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 ❷〈文〉群;众:禽兽失其~/哀鸿独叫求其~。 ❸〈文〉分成组的;对等的:分~/每~五十人/分二~以较胜负/群山孰可~? ❹〈文〉古代指诉讼的原告和被告为两曹。 ❺〈文〉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也用来称呼管某事的职官。 ❻西周时代诸侯国名,公元前11世纪分封,公元前487年灭亡。故地在今山东西部菏泽、定陶、曹县一带。 ❼姓。 现代生产部门 现代生产部门产业 从事经济活动的产业部门:企业 工商农矿等企业:实业 官署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曹 主管部门:当局 主管选拔官吏的部门:铨部 铨曹 古时中央机构中掌管监察的部门:宪曹 管辖的部门:所部 重要部门:要局 委要 关键部门:咽喉 中央政权中机要的部门:管 枢要 枢机 枢秘 枢辖 对中央枢要的美称:灵枢 朝廷的机要部门:紫机 (各级行政机关:部门) ☚ 部门 单位2 ☛
辈分 辈分辈(辈数;辈类;辈行;行辈;班辈) 行(行次) 等 排行的辈分:班辈 父亲的一辈:父道 父辈 父亲的上一辈:祖辈 这一辈:我辈 这辈 下一辈:下辈 儿辈 子孙,后辈:下流 年轻后辈:子弟 小子后生 后生小子 后生晚辈:晚生后学 治学时间不长的后生晚辈:新学小生 能指正先辈缺失的后辈:诤臣 众晚辈:诸下 有作为的儿辈:好儿 好多辈:辈辈 祖辈 祖祖辈辈 一辈一辈 辈分高:尊 辈分较长的:大(~哥;~伯) 辈分低:小辈 幼辈 辈分相同:曹(曹偶;曹辈) 侪(侪辈;等侪) 平辈 同辈 俦辈 等辈等伦 等类 等比 等夷 等仵 同等 畴类 流辈 同流 伦辈 群流 伦序 伦类 伦伍 伦等 伦党 伦匹 辈流 同类,同辈:等流 等辈,等流:等曹 (家族、亲友之间的世系次第:辈分)
另见:家族 亲友 世系 次序 长辈 后辈 ☚ 辈分 世代 ☛
与诉讼有关的人 与诉讼有关的人主 提起诉讼的人:诉人 代表国家向法院提起公诉的人:公诉人 自诉人:原诉 本诉 词首 向司法机关提出诉讼的一方:原告 诉讼之民:讼氓 诉讼双方:造(两造;甲~) 曹 原告与被告:两曹 涉讼的人:辞人 被告人:被告 诉讼时的被告:被论人 与讼案有关的证人:干证 同案犯中可以作证的徒党:证徒 与案件有牵连的人:证案 ☚ 认识的人 无关的人 ☛
人 人人(人氏;今~;近~;旧~) 子(男~;女~;汉~;孩~;才~) 齿(齿发) 物民 从生 形景 含气 万物之灵 指人:家伙 货色 具有人的特征:戴发含齿 戴发含牙 戴眉含齿 含齿戴发 人或物:角 人或动物:物类 指示人、事物:这的 能行走、能呼吸的人和动物:跂行喘息 跂行喙息 跂行蠕动 跂动哕息 人或一切动物:生生 众生(芸芸~) 表示人称的复数:们(他~) 辈(此~)侪 曹(我~) 人的总称:民 人类 含生 含齿(戴发含齿) 方足(圆首方足;方足圆颅) 方趾(方趾圆颅;圆颅方趾;圆顶方趾) 圆首 圆颅 灵长 圆冠方屦 具有灵性的人类:含灵 人类或其他动物:含血
另见:生物 人数 人口 目标 对手 ☚ 人 指代人 ☛
办公场所 办公场所议事之室:议室 高级官员办公之所:行辕 宰相处理朝政的地方:黄扉 黄阁 将帅办公的地方:军府 铃阁 宾署 宾帱 议幙 官吏办事处所:官曹 旧时官吏办事的地方:衙门 府一级的衙门:府治 府衙 地方长官的衙门:阃台 高大的衙门:高衙 简陋的衙门:鸠署 古代官员办公的处所:公署 专员公署的简称:专署 行政公署的简称:行署 地方的办公场所:邑厅 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铃阁 县官办事的地方:琴堂 县衙 县堂 邑庭 古称县官行使政令的处所:县廷 一个国家在另一国家办理外交的人员常驻的处所:馆(领事~) 外交使节在所驻国的办公机关:使馆 古时街坊巡逻军卒驻扎、办公之所:铺舍铺屋 其他办公场所:所(派出~;招待~) 曹(计曹) 府 部 院 局 司台 省
另见:办事 工作 管理 官员 ☚ 办公场所 办公的大厅 ☛ 曹cáo昨劳切,平豪。 ❶对,双。《楚辞·招魂》:“分~并进。” ❷群众。杜甫《曲江》:“哀鸣独叫求其~。” ❸辈,侪。《吕氏春秋·知度》:“贪得伪诈之~远矣。” ❹分科办事的官署。《汉书·薛宣传》:“坐~治事。” 〖曹〗 粵 cou4〔槽〕普 cáo ❶ 分科辦事的官署。許慎《說文解字》:「〜,獄之兩〜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今俗所謂原吿被吿也。」范曄《後漢書.百官志三》:「成帝初置尚書四人,分為四〜。」 ❷ 用在文言人稱代詞後,表示複數,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們」。杜甫《戲為六絕句》:「爾〜身與名俱減,不廢江河萬古流。」(爾〜:你們。)
曹亦作“邹”、“朱瓯”、“兹乌”、“曹米”、“卓猴”、“兹欧”等。部分高山族的自称。主要分布在台湾中部高山偏西一方,即玉山以西、阿里山一带的溪谷中,分属于嘉义、南投、高雄等地。4,000余人(1977年)。居住在阿里山的,在木桩上架设楼房、公廨和仓库。生活习俗与布农相似。 曹 曹西域归化姓氏。北朝隋唐时中亚曹国人来华经商定居者,多以曹为姓。如北齐有*曹妙达。 ☚ 石 何 ☛ 曹 曹官署名。官名。汉代置。初为皇宫内设的职能机构后为各衙署的内设机构。《晋书·职官志》: “列曹尚书:案尚书本汉承秦置,及武帝游宴后庭,始用宦者主中书,以司马迁为之,中间遂罢其官,以为中书之职。至成帝建始四年 (公元前29年) 罢中书宦者,又置尚书5人,1人为仆射,而4人分为4曹,通掌图书秘记章奏之事,各有其任。其一曰常侍曹,主丞相御史公卿事。其二曰二千石曹,主刺史郡国事。其三曰民曹,主吏民上书事。其四曰主客曹,主外国夷狄事。后成帝又置三公曹,主断狱,是为五曹。后汉光武以三公曹主岁尽考课诸州郡事,改常侍曹为吏部曹,主选举祠祀事,民曹主缮修功作盐池园苑事,客曹主护驾羌胡朝贺事,二千石曹主辞讼事,中都官曹主水火盗贼事,合为六曹。并令、仆2人,谓之8座。尚书虽有曹名,不以为号。灵帝以侍中梁鹄为选部尚书,于此始见曹名。及魏改选部为吏部,主选部事,又有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凡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及晋置吏部、三公、客曹、驾部、屯田、度支6曹,而无五兵。” (见: 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 ☚ 仓庾部 漕运司 ☛
曹 曹国名。春秋时十二诸侯国之一。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纣后,封其弟振铎于山东定陶一带,国号曹。公元前467年被宋所灭。 ☚ 仓廪 册 ☛ 曹cáo❶辈。如:吾曹,尔曹。 ❷姓。 曹 曹cao助词,用于名词或人称代词后,表示多数,相当于“们”“辈”等。如: ❶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世说新语·德行》“曹”句:清贫,是士人的本色,怎么能登上高枝就抛开本色呢?你们应当记住。) ❷卿曹何等腐生,公犯诏书,干试有司乎! (《后汉书·李固传》“曹”句:你们这些多么迂腐的儒生,竟敢公开触犯皇帝诏令,干扰主管刑律的官吏!) ❸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后汉书·郭伋传》“曹”句: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回答说:“听说您来了,很高兴,所以前来迎接。”) ☚ 并 曾 ☛ 曹cáo❶ [书] (辈;类) people of the same kind: 彼[尔;吾] ~ all of them [you;us];they [you;we] ❷ (周朝国名) Cao,a state in the Zhou Dynasty ❸ (姓氏) a surname: ~ 操 Cao Cao ◆曹白鱼 (鳓) Chinese herring; 曹丘之德 (荐引、称扬或介绍的恩惠) the kindness of recommendation 曹cáo 官署的通称。秦、汉官府分曹办公,自公府至郡县皆分曹。公府曹,类似今天的部、厅;郡县曹,类似今天的厅、局、科、室。公府曹的长官正曰掾,副曰属;郡县曹的长官正曰掾,副曰史。《后汉书·百官一·太尉》:"西曹主府史署用;东曹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户曹主民户、祠祀、农桑;奏曹主奏议事;辞曹主辞讼事;法曹主邮驿科程事;尉曹主卒徒转运事;贼曹主盗贼事;决曹主罪法事;兵曹主兵事;金曹主货币、盐、铁事;仓曹主仓谷事。"又《后汉书·百官五》:"(郡县)诸曹略如公府曹,无东西曹。有功曹史,主选署功劳。有五官掾,署功曹及诸曹事。共监属县,有五部督邮,曹掾一人。""凡县......各署诸曹掾史。本注曰:诸曹略如郡员,五官为廷掾,监乡五部,春夏为劝农掾,秋冬为制度掾。"后世多沿置。 曹亦作邹、朱瓯、兹乌、曹米、卓猴、兹欧等。部分高山族的自称。主要分布在台湾中部高山偏西一方,即玉山以西、阿里山一带的溪谷中,分属于嘉义、南投、高雄等县。约4000余人(1977年),居住于18个社。居住在阿里山的曹人在木桩上架设楼房,与古越人及现有壮族的一些居室“干栏”相似,楼上住人,楼下堆放杂物和关养牲畜。生活习俗与布农相似,以穿皮裤、套裤、革鞋著名。男子任家长,长子继承制。婚姻由父母包办,实行交换婚。 曹国名。姬姓。始封之君为周武王弟叔振铎,建都陶丘(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城濮之战前,曾一度与楚交好。公元前487年为宋所灭。 曹古国名。姬姓。在今山东荷泽、定陶、曹县一带。周武王克商后分封其弟叔振铎于此。都陶丘(山东定陶西南)。传至昭公时衰落。公元前487年为宋所灭。 曹cáo ❷天曹地府
❸萧规曹随
曹cáo (甲) 甲骨文上为并排的两个“東”字,下为“口”,并排的两个“東”字读zāo,据此,可认为是形声字;也可说是会意字,因为“東”本是用来漉酒的大口袋,剩在袋子里的被称作酒糟。“曹”乃“糟”之本字。“曹”有“多”的意思,引申为群体代词,“尔曹身与名俱裂”用的即此义。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cáo 嘈(嘈杂) 槽(马槽) 漕(渡漕) 螬(蛴螬,金龟子的幼虫) 艚(古代运货的木船) zāo 遭(遭遇) 糟(糟粕)
17.趣談“曹”字曹,上部似曲非曲,比曲多了一橫,下部似日非日,真是造字出了格,神仙解不得。查看甲骨文,上方兩個東。東是什麼?經古文字學者解釋:東是裝米的口袋,是蛻剝下來的整張獸皮,切齊兩端,成爲皮筒,乾後經搓揉至軟,就成了没有底的口袋,中間穿以木棍,紥起一頭,裝進米。再扎起袋口,就成了可供兩人肩抬的米袋子。甲骨文上面的兩個“東”,代表的就是好多米袋子,下面像載米的船,這就是“漕運”。看來曹是漕本字。
曹 甲骨文; 金文; 篆cáo[東東(意符)+曰(舟之誤)→曹(《説文》:“曹,獄之兩曹也。在廷東。從 ,治事者。從曰。”不確。曹,金文像把“兩個米口袋——象徵‘米’”放在船裏待運,擬爲漕本字。是否因爲古曹字從二東,因而成雙。曹,你們這些人〈爾曹〉,我們這些人〈吾曹〉。古代分科辦事的官署。古國名,古地名。姓。曹家人才輩岀,曹植就是赫赫有名的大才子。)] [南朝梁] 劉勰《文心雕龍·比興》:“至於揚、班之倫,曹、劉以下,圖狀山川,影寫雲物。”(曹劉,曹植、劉楨並稱。) 曹*cáo(11画)
  【提示】上面的 , 中间一横宋体与两边相接,楷体与两边相离。曰,中间一横宋体与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 *曹cáo11画 日部 〈书〉 (1) 辈,相当于“们”: 尔~|吾~。 (2) 分科办事的官署。 曹 ☚ 沓 乃部 ☛ 曹cáo甲骨文上从两“东(東)”,下从“口”,两周金文下从“甘”,小篆隶楷下从“曰(yuē)”,会意字。“东(東)”在甲骨金文中象囊中极满,上面用许多绳索捆扎,是重(zhòng)的本字,假借为东方的东。《说文》说进行诉讼的人在法庭的东边,有原告和被告两人,所以从两个东字;用言词诉讼,所以从曰(口、甘在偏旁中通用),表示说话。这就是两曹。引申指等,辈。如:尔曹|吾曹|三曹对案。 曹★常◎常
cáo形声,甲骨文、金文、小篆从口或曰, (cáo)声,隶定为“曹”。本义为诉讼的双方,即原告和被告(有时也作“造”),引申为群类、官署或部门等,假借为姓。 【辨析】 ❶以“曹”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韵母为ɑo,但声调和声母不同。cáo:槽、嘈、漕、艚、螬∣zāo:遭、糟。 ❷两曹,即“两造”,旧时指诉讼的双方。原告、被告、证人合称“三曹”。公堂审案时三方同时到场出庭,进行对证,叫作“三曹对案”。曹 (cáo)獄之兩曹也。在廷東,从㯥。治事者,从曰。案:“㯥”指其地,“曰”指其職。 【按】兩曹,古代訴訟時,稱原告和被告兩方爲“兩曹”。 曹 ☚ 祝 馗 ☛ 00000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