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推进国合商业经营机制改革,恢复供销社集体经济性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推进国合商业经营机制改革,恢复供销社集体经济性质 (三)推进国合商业经营机制改革,恢复供销社集体经济性质改革开放以来, 陕西省委、省政府一直把增强企业活力, 特别是国合商业批发、零售企业和基层供销社活力, 作为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来抓。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从1982年7月起在部分县和基层社开展供销社体制改革试点工作。1983年, 省政府在批转省商业厅《关于供销社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报告》之后, 试点范围扩大到16个县 (市) 的903个基层社。随后, 省政府又下达了 《关于认真做好农村供销社体改工作的通知》, 提出了深化供销社体制改革的若干政策措施: 突破经营范围的限制, 扩大购销业务, 搞活商品流通; 突破服务领域的限制, 真正做到想农民之所想, 办农民想办的事; 突破农民入股的限制, 提高社员股金占供销社自有资金的比重, 并实行股金保息分红制度; 突破价格管理制度,允许供销社在国家规定的品种范围内, 有一定的价格灵活性; 突破干部管理制度, 由入股社员选举善于经营的能人管理供销社, 上级不要指定人选; 突破用工管理制度,基层社可根据需要招收合同工, 不受指标限制; 突破“大锅饭” 的平均主义,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实行多劳多得; 突破种种条条框框, 在一个县的范围内, 让供销社独立自主地试行改革。陕西供销社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 各级供销社普遍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 民主选举了领导机构,恢复和建立健全了民主管理制度, 4 700多名农民被选进县及县以下供销社领导班子;供销社 “三性”普遍加强, 农商关系改善,经营范围扩大, 用工、分配、作价自主权增强; 在清股、扩股实行保息分红的基础上, 积极吸收新社员,发展壮大供销社; 按经济区建社取得较大进展。到1990年底, 全省供销社机构网点 (不含 “双代店”)达18 514个, 入股社员达450万户, 股金达10 107万元, 同改革前的1978年比, 网点增26.3%, 社员增5.2倍, 股金增13.7倍; 比1949年分别增长26.3倍、11.9倍和672.8倍。1991年7月, 省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搞活流通的若干决定》, 进一步推动了供销社的改革和发展。 ☚ (二)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放手发展非国有经济, 逐步形成 “三多一少”的商品流通新格局 (四)按照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