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巩固配套阶段1966—1977年
这一时期,正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动乱干扰了水利建设。但是,由于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和水利战线上职工的抵制和坚持,继续搞好已有水利工程巩固配套和新建扩建,先后加固和扩建了海子、十三陵、响潭等中小型水库,新建了斋堂、大水峪、西峪、黄松峪、沙厂等中型水库和杨家台等31座小型水库;加固和整修了永定河左堤、凉水河堤防,疏浚了温榆河、北运河及其支流坝河,农田按照沟路林渠统一规划要求,进行砍方配套,进一步提高防洪排涝标准;1972年大旱之后,为弥补地表水源之不足,掀起打井高潮,到1977年农用机井达到37714眼,井灌面积达21.14万公顷,构成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相结合的农田灌溉体系,提高了灌溉保证程度。在城区,配合地下铁道施工和人防工程需要,将前三门护城河、西护城河、南长河下游改为暗沟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