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国营、供销合作商业的频繁更动与调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国营、供销合作商业的频繁更动与调整 (三)国营、供销合作商业的频繁更动与调整1958—1962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组织的活跃,一些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商业机构也随之频繁变动,1958年,仅在半年内省国合商业就进行了三次的撤销和合并,各级商业企业机构也一再变动,搞“政企合一”和由“条条核算”改为“块块核算”。按照“消除重复、调整合并,多设综合,少设专业”的要求,撤掉了一批具有经营特色的商业、服务业网点,下放十几万名商业、供销合作社职工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大大削弱了商业队伍。在农村为适应人民公社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的要求,对农村商业管理体制实行“两放、三统、一包”。两放,就是下放人员,下放资产;三统,就是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资金管理;一包,就是包上缴财政任务。将农村商业的资金、商品、人事全部下放给人民公社,基层供销合作社下放为人民公社的供销部,全省共下放基层供销社1 075个,人员7. 1万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约4.4亿元。商业机构下放后,有些地方任意调走人员,挪用资金,赊销、拿走商品,有的不执行国家统派购政策,不按计划调拨商品。由于机构人员大大减少,管理权限过于分散,商业部门从上到下出现机构粗、人员少、领导骨干弱的状况,严重影响商业工作和农村商品流通的发展。 ☚ (二)国营、供销合作商业的三次分工 (四)“文化大革命”时的国营、供销合作商业体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