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制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制油

(三)制油

四川是全国油菜籽、油桐籽产量最大的省。采用土法制取植物油的历史,至少也在千年以上。四川使用的土榨工具,川东、川北、川南主要使用撞榨,川西主要使用锤榨,有少数地方使用千斤榨和九梁榨。总的看以撞榨为多。据《四川省档案史料》记载,抗战前夕对四川41个县的榨油进行调查,这41个县有油坊1 331个,职工4 862人,土榨2 451具。丘陵和山区的土榨油坊规模较小,多数仅有1—2台上榨,而盆地的油坊规模较大,土榨工具多在4—20台之间。到60年代和70年代,四川的土榨数量在1万台以上,主要属于农村社队和乡镇企业所有。据《四川近代史》记载,四川省于1906年开始使用水压机制油,但发展缓慢。到1940年中国银行和中国植物油料厂合资开办的四川榨油厂投产,重型螺旋榨油机仅有6台,工人59名。
新中国成立以后,省供销系统在三台、简阳、仁寿、大竹、宜宾、德阳、开县等油料主产县,先后建设了两批重型螺旋机榨油厂。到1959年底全省植物油厂年加工能力达65万吨,其中机制榨油能力9万多吨。从70年代开始,部分植物油厂采用浸出油技术制油。到1979年底全省共建浸出油车间22个,总设计能力为日处理油饼435吨。结合浸出法制油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与浸出油工艺配套使用的200型榨油机在四川增加较快。1990年全省共有200型榨油机200多台,年榨油料能力56万多吨;有95型榨油机3 000多台,年榨油料能力300万吨;浸出油车间120多个,年浸出油能力125万吨;有70多个植物油厂配设了菜籽油精炼车间,年精炼菜籽油能力18万吨。此外,德阳米糠油厂和蓬溪蓬莱油厂,于80年代从日本引进了一套米糠油精炼设备和菜籽油精炼设备;重庆市油脂公司从意大利引进了一套菜籽油精炼设备。

☚ (二)制粉   (四)饲料工业 ☛

(三)制油

(三)制油

新中国成立前,食用植物油料加工历来靠人力、畜力、水力碾籽、打榨取油。民国时期,开始使用机械炼制植物油。1951年,全省建立了三个机器食油加工厂。1958年,全省大部分油料加工仍依赖1.3万多个土榨油坊,粮食系统的榨油厂仅有4家。全省机榨和土榨年处理油料能力55万吨。1964年,全省粮食系统较普遍地推行90型和95型榨油机加工油料,并着手兴建采用浸出设备、工艺取油的油厂。1978年,全省粮食系统共有14家油厂,拥有榨油机1 665台,浸出器23台,年生产能力387 883吨,其中浸出能力9.9万吨。到1983年,全省粮食系统的油厂处理油料能力仍仅占全省油料收购量的1/3,一部分油厂、车间设备及工艺技术仍较落后。1984年,投资600多万元对21家油厂进行改造,到1985年,制油机械化程度有所提高,各种机械设备达到3 227台(套),其中3 026台(套)是70年代的产品。1988年,全省粮食系统食油加工厂发展到22家,年处理油料能力突破80万吨,年油脂精炼能力达到3.8万吨,主要集中在九江、上饶两地区,分别为16 600吨和11 300吨。1990年,全省粮食系统有油厂28家,其中浸出厂12家,精炼油厂6家,总处理油料能力突破90万吨,其中,机榨67万吨,一次浸出48万吨,预榨浸出18万吨,复浸5 400吨,精炼总能力84 550吨,全年食油加工产量4万吨。到1995年,全省粮食系统油厂增加到31家,其中浸出车间31个,精炼油车间31个,总产量达65万吨。

表7-6-2 主要年份全省粮食系统面粉加工情况

单位: 吨/年、 吨
年份加工能力加工产量
合计标准粉精标联
产粉
等级粉特制粉赣一粉合计特制粉赣一粉标准粉
19494001-----580---
1980214 814-----140 149-19 528-
1983288 121112 741815 0033 500--175 29535 53140 12099 643
1989481 28910 500321 839-88 00060 950317 252227 02231 08859 142
1990523 2905 000-334 840120 00063 450330 458287 545-42 148
1995568 680113 736--454 944-301 334236 056-36 419
☚ (二)制粉   (四)制糖 ☛
0003228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