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社会发展主要特色
(1) 农民生活。1995年底,全区共建成小康村248个,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 086元,全年人均消费支出996.3元,年末农村存款余额20.43亿元。农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3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或砖木结构比重占90.5%,部分农户住上了样式新颖的楼房;耐用消费品在农村得到普及,彩色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等高档消费品也进入寻常农民家庭。
(2) 交通通讯。京广铁路、京深公路和106国道纵穿驻马店南北,形成了以铁路、公路、内河航运相互衔接,外通全国各地、内连各县、乡镇的交通运输网络。1995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3 331.1公里,有173个乡、1 139个村通了柏油路。邮政电信业务已在城乡广泛应用,全区各县、市全部进入国内、国际长话直拨网,总容量达9.22万门。农村电话也实现了自动化,局用程控交换机容量增至2.3万门,60%以上的县、乡中继传输实现了数字化。农村投递线路总长度达到12 889公里。
(3) 文化教育。驻马店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别具特色,1987年,被评为“河南省农村文化工作先进地区”,汝南县被评为“全国农村文化先进县”,汝南县、遂平县还被评为“河南省乡镇文化中心先进县”,全区有11个乡镇进入河南省百强文化站行列。汝南县罗店乡文化站建立起河南省第一家农民画院,有3幅作品先后送往日本、挪威和瑞典等国展出,国家级展出8幅,省级展出近400幅,报刊发表80余幅,被誉为“农民画之乡”。全区农村教育事业形成了“三教”统筹的框架,1995年农村小学2 886所,在校生62.8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44%;普通中学346所,在校生15.85万人;职业技术学校3所,在校生0.15万人,有效地提高了农民文化素质。西平县1988年被国家教委命名为“扫除文盲先进县”,1990年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娜杰达·克·克鲁普斯卡娅国际扫盲奖。1995年,全区九县一市全部达到了省级扫除文盲标准。
(4) 医疗事业。全区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健全,拥有医院521所,病床11 252张,平均每千人达到1.44张。乡镇卫生院185所,村设医疗点5 174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 451人,平均每村3.6人。1991年西平县获国家级“实现1990年普及儿童免疫目标先进集体”奖。计划生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八五”期间,全区人口平均年递增8.1‰,比“七五”14.2‰的增速明显降低。全区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五年在河南省保持先进位次,西平、遂平、汝南、新蔡、泌阳县计划生育率达到90%以上,进入河南省先进行列。1986年3月西平县进入全国计划生育“百强县”,被国家计生委命名为“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5) 农村市场。1995年全区集贸市场发展到397个,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17.7亿元,各类专业市场62个,对促进农村经济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驻马店市中原芝麻批发市场、西平县蚊帐专业市场、平舆县东和店镇皮革市场、泌阳县香菇市场、西平县塑料袋市场、服装市场等已在省内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专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