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农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农书》 元代一部农业百科全书,王祯著。皇庆二年(1313)正式刊行。该书综合了黄河流域旱田耕作和江南水田耕作的生产经验,继承了元朝以前农业科学的有关成果,并反映了元朝农业发展的新成就。全书三十七卷,现存三十六卷。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农桑通诀”,是农业的总论,贯穿了农本观念和天时、地利、人力共同决定农业生产的思想,概述了我国农业生产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泛论了农、林、牧、副、渔的各项技术和经验。第二部分,“百谷篇”,是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分论,分别论述了多种谷物、蔬菜,瓜果、竹木、麻、棉、茶等作物的起源、性能和栽培方法。第三部分,“农器图谱”,是全书重点所在。包括各种农具和农业机械图三百零六幅,每幅图后均有一段文字,说明这项农器的构造、演变和用法。书中对木棉栽种法作了全面介绍,并总结了十四世纪初在我国出现的耧锄、耘耥、牛转翻车等新式农具。书末附载《造活字印书法》,是系统叙述活字印刷术的文献。 书 书书(尺~;丛~;群~;字~;辞~;类~;农~;医~;旧~;老~;新~;原~;黄~;伪~;秘~;禁~) 椠 册 卷(卷秩;卷帙;长~;素卷;一~在手) 签轴 签帙 部帙 篇帙 缣缃 绨缃 缥缃 缥帙 竹素 蠹鱼 文籍 另见:文章 作品 资料 写作 ☚ 书 各种书 ☛ 各种书 各种书各种书籍:湘帙缥囊 缥囊湘帙 ☚ 书 藏书 ☛ 《农书》清代四川农学专著。作者张文梵,浙江萧山县人。历任四川知县、知州、成都府水利同知等职。约成书于乾隆初。共分选种、育种、播种、耕犁、疏耙、锄耘、粪壤、水利、牧牛等9部分。紧密结合川西平原农事实践,言切事详。书成,刊发全省通行,对四川农村经济发展起了指导作用。单刻本今已佚,详载于乾隆《罗江县志》。 农书❶三卷。附蚕书一卷。《农书》,宋陈旉(1075——?)撰。陈旉,江苏人。陈旉博学多才,不肯为官,大约生活于北宋、南宋之间。洪兴祖为 《农书》所作序中称,“西山陈居士,于六经诸子百家之书,释老氏、黄帝、神农氏之学,贯穿出入,往往成诵。下至术数小道,亦精其能。平生读书,不求仕进。所至即种药治圃以自给。”《农书》成书于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陈旉当时已74岁。陈旉从总结农夫耕作经验出发,结合自己种药治圃的体会,总论农业经营与栽培,并涉及养牛、蚕桑等畜牧业养殖业,对推动当时南方农业的发展有一定意义。《农书》也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谈论南方农业的书籍。陈旉在《自序》中言,此书 “非腾□空言,夸张盗名,如《齐民要术》、《四时纂要》,迂疏不适用之比也,实有补于来世云尔。”然而陈旉却在一定程度上犯了“空言”之忌。书中所论大抵泛陈大要,往往引经史加以证明,虚论多而实事少,远不及《齐民要术》详细、准确、明了。《农书·自序》的前两页已佚。《农书》之后,附有 《蚕书》 一卷,为宋朝秦观(1049—1100)撰。《四库全书》编者以为 《蚕书》为秦观之子秦湛所撰,余嘉锡 《四库提要辨证》考证 《蚕书》为秦观所撰,余说为是。秦观 《蚕书》 本与陈旉《农书》原无联系,后人将《蚕书》缀于 《农书》之后,合为一编。因 《农书》、《蚕书》在意思上可互为补充,故延置至今。南宋时《农书》曾刊行于世,清代乾隆年间收入 《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鲍廷博所辑《知不足斋丛书》(乾隆至道光本)、马俊良所辑 《龙威秘书》等。现代商务印书馆辑印的《丛书集成初编》也将其收入。1956年中华书局出版《陈旉农书》。1965年农业出版社出版万国鼎的 《陈旉农书校注》。 农书 《农书》作者王祯,字伯善,东平(今山东东平)人。自元贞元年(1295)起,任宣州旌德(今安徽旌德)县尹,在任六年。大德四年(1300)调任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县尹。在旌德县尹任上,他深入实际,接触群众,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开始编写《农书》,到永丰任职二年后脱稿,以后陆续做了一些修改。 ☚ 五 《农书》和《农桑衣食撮要》 农桑衣食撮要 ☛ 农书 农书古代农田水利工程技术专著,元代王祯著。成书于皇庆二年(1313年)。此书除农学外,概述了全国各地灌溉情况以及各种引水方法。尤其是述及农田水利、灌溉器具机械以及水力机械器具的发展和应用,以形象化图谱,详细解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 宋史·河渠志 元史·河渠志 ☛ 《农书》古代农学名著。元王祯(字伯善,今山东东平人)撰。元元贞元年(1295年)王祯任旌德县(今安徽旌德)尹,后于大德四年(1300年)任永丰县(今江西广丰)尹。该书成于1313年。王祯为编写 《农书》 ,广泛 “搜辑旧闻” ,亲身到南北17个省区实地考察,注意总结当时的农业生产经验,使该书规模宏大,范围广博。全书共37卷,约13万字,且有300多幅插图。该书共分3大部分。第一部分为 《农桑通诀》 ,即农业总论,概述了中国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史,阐述了重农思想和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于农业的观念。不但叙述了耕垦、耙耢、播种、中耕、粪肥、灌溉等农业生产过程,还记述了植树、畜牧、蚕缫等内容。第二部分为 《百谷谱》 ,分别介绍了80余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起源、品种和栽培方法。第三部分为 《农器图谱》 ,是本书的重点,详细介绍了各种农具及生活器具达257种,并逐一绘制图谱306幅,对垦耕、播种、中耕、收获、灌溉、粮食加工等农业生产环节的工具逐一介绍,其中也有王祯个人的创造。书中还载有王祯设计的 《授时指掌活法之图》 ,是一种方便、适用的农家历。书中所收《造活字印书法》是王祯对自己从事木活字创制经验的总结,已成为印刷史上的珍贵文献。《农书》是中国第一部力图从全国范围对整个农业作系统论述的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此书元本已佚。有明嘉靖、万历本。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 中辑出单行本为22卷。另有 《农学丛书》 、《万有文库》本,今人王毓瑚校注本可资阅读。 《农书》nong shuBook of the Agriculture→王祯(Wang Zhen) 农书书名。王祯撰,二十二卷。分三部分: 《农桑通诀》是总论,论述农业生产的历史,概述了天时、地利、人和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耕、耙、种、锄、粪、灌、收是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百谷谱》谈栽培技术;《农器图谱》篇幅最多,是本书一大特点,图文并茂,展示了我国古代农具的卓越成就。该书根据黄河流域旱田耕作和江南水田耕作两方面实践经验写成,是研究我国古代农业的重要著作和资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