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
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市农村劳动力中相当一部分处于文盲、半文盲状况,文化素质低下。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到1996年,全市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的比重由1978年的16.4%,下降到3.4%;具有小学文化程度劳动力的比重由40.34%下降到26.5%;而具有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的比重分别由34.44%、8.83%,提高到54.4%和14.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从无到有,每百个劳动力中达到1.1人(见表2-1-6)。
表2-1-6 1978—1996年农村劳动力按文化程度构成
单位:%
年份 | 合计 | 文盲及 半文盲 | 小学 | 初中 | 高中及 中专 | 大专及 以上 |
1978 | 100 | 16.40 | 40.34 | 34.44 | 8.82 | |
1986 1990 1992 1994 1996 | 100 100 100 100 100 | 10.40 7.40 5.90 2.90 3.40 | 38.30 35.60 36.90 31.10 26.50 | 41.50 46.20 46.30 52.60 54.40 | 9.60 10.50 10.60 13.20 14.60 | 0.20 0.20 0.30 0.20 1.10 |
1996:1978 +-% | — | -79.30 | -34.30 | +58.00 | +65.50 | |
以上数据取自天津市农村住户调查报告资料。